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高应变速率下钨丝增强锆基块体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变形行为

陈德民 , 王刚 , 孙剑飞 , 沈军

金属学报

利用压力浸渗制备出钨丝增强Zr41.25Ti13.75Ni10Cu12.5Be22.5块体非晶合金复合材料, 采用应变速率为1×10 -4 s-1的准静态压缩实验及应变速率为2×10 3 s-1的动态压缩实验的方法, 研究了在动载荷作用下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 准静态压缩时, 复合材料的强度约为1980 MPa, 与单一块体非晶合金相比并无显著提高, 而塑性提高约5倍, 达到11.5%; 动态压缩时,复合材料的最大抗压强度升至约2648 MPa, 塑性则在1.8%—7.5%之间, 复合材料的应变速率敏感指数为0.022. 在准静态压缩下, 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受到残余热应力及钨丝失稳弯曲极限压应力的影响; 在动态压缩下, 除了热应力的影响外, 还受到钨丝剪切断裂以及复合材料正弦型弯曲行为的影响. 后两者使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在动态加载条件下升高.

关键词: 锆基块体非晶合金 , W wire strengthened composite

轧制对Zr65Al7.5Ni10Cu17.5块体非晶合金硬度的影响

刘慧斌 , 李金富 , 胡勇 , 周尧和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用等速率连续加热退火获得不同驰豫态的Zr65Al7.5Ni10Cu17.5块体非晶合金,在室温下对其进行轧制变形,分析变形后材料的结构.结果发现,最大变形量为95%时,该非晶合金仍然保持单一的非晶结构,不断进行的轧制变形仅是在其中引入了逐渐增多的剪切带,非晶合金的硬度也因此而不断下降.非晶合金在变形前的弛豫程度越高,硬度下降的越快.虽然非晶合金的自由体积在应变量大于80%时达到饱和,但随变形量的提高硬度继续下降.

关键词: 锆基块体非晶合金 , 轧制 , 力学性能 , 自由体积

高过冷度Zr-Cu-Ni-Al-Hf-Ti块体非晶合金

邢大伟 , 沈军 , 孙剑飞 , 王刚

金属学报

以Hf和Ti作为替换元素对Zr60Cu20Ni10Al10非晶合金进行了掺杂(替换法)研究. 结果表明, 掺杂元素含量有一最佳范围, 其中, Ti的最佳含量约为2%(原子人数)左右, 而Hf的最佳含量为3%.. 在最佳含量时二者都具有明显的扩大合金过冷温度区间△Tx的作用. 超过最佳掺杂量, 会使非晶相变昨不稳定,促进某些晶化相的形成, 从而降低△Tx. 当采用Hf和 Ti两种无素的最佳含量联合掺杂时, 稳定非晶相的作用更加明显, 并且△Tx提高的幅度大于两种元素单独掺杂时的效果. △Tx最大(144℃)的成分为: Zr60Cu20Ni8Al7Hf3Ti2, 该合金Tg=357℃, Tx=501℃, Trg=0.59.

关键词: 锆基块体非晶合金 , null

Zr基块体非晶合金在过冷液相区的超塑性流变行为

沈军 , 王刚 , 孙剑飞 , 陈德民 , 邢大伟 , 周彼德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4.05.015

研究了Zr41.25Ti13.75Ni10Cu12.5Be22.5(原子分数,%)块体非晶合金在玻璃转变终了温度Tend g附近的4个特征温度点(616,636,656和676 K)的等温拉伸行为.结果表明,块体非晶合金的超塑性能与环境温度及拉伸速度紧密相关.在656 K,以5 mm/min的速度拉伸时,获得了1625%的最大延伸率利用速度突变法测出了636,656及676 K时的应力敏感指数分别为0.25,0.65和0.93.利用自由体积模型对块体非晶合金的超塑性流变行为的微观机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锆基块体非晶合金 , 过冷液相区 , 超塑性 , 自由体积模型

Zr41.25Ti13.75Ni10Cu12.5Be22.5块体非晶合金的拉伸断裂行为

王刚 , 沈军 , 孙剑飞 , Z.H.Stachurski , 周彼德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5.03.014

Zr41.25Ti13.75Ni10Cu12.5Be22.5块体非晶合金在过冷液相区内的拉伸断裂行为与拉伸温度及应变速率有关.在室温条件下拉伸表现为剪切带扩展形成脆性断裂,在断口表面层出现了大量放射状脉状纹络,断口表面层的绝热升温现象导致断裂层温度超过了液相线温度,从而在断面上出现熔融状液滴.在玻璃化转变温度点,断裂模式依然为脆性断裂,韧窝状形貌及脉状纹络代替了放射状的脉状纹络分布于断口表面,同时伴随有熔融状液滴.计算表明,断口表面层绝热升温温度依然高于液相线温度.在更高温度或较低应变速率条件下,断裂方式转变为颈缩断裂模式,在颈缩点顶端依然存在脉状纹络,而未能观察到熔融状液滴.分析表明,在较高温度或较低应变速率条件下,绝热升温对断裂层的影响非常微弱,断口表层的温度没有明显升高.

关键词: 锆基块体非晶合金 , 拉伸变形 , 断裂行为 , 绝热升温

氧对Zr-Cu-Ni-Al-Ti块体非晶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

贺林 , 孙军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6.02.005

以结晶Zr棒及海绵Zr为原材料、利用浇包型坩埚电弧炉倾斜铸造法制备了不同氧杂质含量的Zr52 5Cu17 9Ni14.6-Al10Ti5块体非晶合金楔形试样,研究了氧对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氧杂质虽然降低合金以最大非晶形成厚度tmax为表征的玻璃形成能力,却提高合金以过冷液相区温度范围△Tx1为表征的热稳定性.氧杂质具有提高合金开始晶化表观激活能Eax1的趋势.

关键词: 锆基块体非晶合金 , 氧杂质 , 玻璃形成能力 , 热稳定性 , 晶化动力学

氢对锆基块体非晶合金形变和开裂的影响

单广斌 , 魏炳忱 , 李金许 , 乔利杰 , 褚武扬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6.07.003

通过充氢和未充氢缺口拉伸试样和三点弯曲试样在SEM下的原位加载,研究了氢对Zr65Al7.5Ni10Cu17.5块体非晶合金形变和开裂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有氢,块体非晶的剪切带发展到临界尺寸,剪切裂纹就沿剪切带形核、扩展,它一旦张开就导致快速的断裂.断口边缘观察到的无特征区是剪切带,而不是剪切裂纹断口;剪切断口形貌和拉伸断口形貌没有本质区别.只有当长时间充氢才能形成氢鼓泡,如鼓泡很小或尚未形成,则氢对剪切带以及裂纹的形核、扩展没有明显影响;如存在较大的氢鼓泡,则当剪切带尚未充分发展时微裂纹就形核,导致低应力脆断.

关键词: 锆基块体非晶合金 , , 剪切带 , 原位拉伸

高应变速率下钨丝增强锆基块体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变形行为

陈德民 , 王刚 , 孙剑飞 , 沈军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6.09.021

利用压力浸渗制备出钨丝增强Zr41.25Ti13.75Ni10Cu12.5Be22.5块体非晶合金复合材料,采用应变速率为1×10-4s-1的准静态压缩实验及应变速率为2×103 s-1的动态压缩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在动载荷作用下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准静态压缩时,复合材料的强度约为1980 MPa,与单一块体非晶合金相比并无显著提高,而塑性提高约5倍,达到11.5%;动态压缩时,复合材料的最大抗压强度升至约2648 MPa,塑性则在1.8%-7.5%之间,复合材料的应变速率敏感指数为0.022.在准静态压缩下,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受到残余热应力及钨丝失稳弯曲极限压应力的影响;在动态压缩下,除了热应力的影响外,还受到钨丝剪切断裂以及复合材料正弦型弯曲行为的影响.后两者使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在动态加载条件下升高.

关键词: 锆基块体非晶合金 , 钨丝增强复合材料 , 压缩变形 , 应变速率敏感指数

Zr基块体非晶合金在过冷液相区的超塑性流变行为

沈军 , 王刚 , 孙剑飞 , 陈德民 , 邢大伟 , 周彼德

金属学报

研究了Zr41.25Ti13.75Ni10Cu12.5Be22.5 (原子分数, %)块体非晶合金在玻璃转变终了温度Tg end附近的4个 特征温度点(616, 636, 656和676 K)的等温拉伸行为. 结果表明, 块体非晶合金的超塑性能与环境温度及拉伸速 度紧密相关. 在656 K, 以5 mm/min的速度 拉伸时, 获得了1625%的最大延伸率. 利用速度突变法测出了 636, 656及676 K时的应力敏感指数分别为0.25, 0.65和0.93. 利用自由体积模型对块体非晶合金的超塑性 流变行为的微观机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锆基块体非晶合金 , supercooled liquid region , superplasticity

无Ni型锆基块体非晶合金在生物模拟体液中的摩擦磨损性能

黄彩云谌祺柳林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09.00762

本文采用电弧熔炼/Cu模吸铸法制备尺寸为70 mm×12 mm×1.5 mm的片状无Ni型Zr60Cu19Fe5Al10Ti6块体非晶合金. 利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锆基块体非晶合金在干摩擦、蒸馏水和PBS人工模拟体液润滑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形貌仪测量了块体非晶合金的磨损体积. 利用SEM和EDS分析了块体非晶合金表面磨痕形貌及磨损产物成分. 结果表明, 在PBS溶液润滑条件下, 块体非晶合金的磨损机制以腐蚀磨损及氧化物膜剥落导致的疲劳磨损为主.

关键词: 锆基块体非晶合金 , PBS simulated body fluid , friction and wear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