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倩
,
沈军
,
曲寿江
金属功能材料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5-8192.2015002
研究Al-15Si-2.6Cu-0.57Mg合金在烧结过程中液相量随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的变化,以及液相量对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压坯以10℃/min升温至560℃烧结1h为最优实验参数.冷压坯以10℃/min升温至560℃时含有体积分数为13%的液相,此温度下保温40 min后液相量趋于稳定,随着烧结时间继续增长,液相更加均匀地分布在合金中,同时560℃下烧结1h后合金致密且抗拉强度最好.冷压坯升温过程中约在500℃开始出现θ相回溶,Q相在510℃开始回溶,至535℃完全消失,这些相的回溶使元素溶解度增加,降低固相向液相转变的起始温度,从而促进液相的转变和液相量的增加.
关键词:
铝硅合金
,
液相量
,
DSC
,
回溶
廖恒成
,
孙国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X射线能谱仪和X-ray Mapping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由Al-Si合金中不同Sr,B含量时枝晶α和共晶Si形态与大小的变化,考察了Sr与B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 Al-1B中间合金在经Sr变质处理的近共晶Al-Si合金中具有强的枝晶细化能力,而Sr的存在对B的枝晶细化效果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当合金中Sr和B含量较高时存在互毒化现象,这是由于Sr与B摩尔比接近3∶4的未知化合物形成时消耗了熔体中大量的Sr和B.Sr-B化合物的发现为Sr,B间互毒化机理提供了直接依据.
关键词:
铝硅合金
,
锶
,
硼
,
互毒化
,
交互作用
赵彦玲
,
周凯
,
车万博
,
铉佳平
,
车春雨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3.03.010
针对铝硅合金轧制过程中,硅晶粒相对铝基体变形抗力大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针对轧制过程中增强体颗粒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硅晶粒及铝基体应力、应变云图及曲线.解决了普通实验无法定量分析轧制过程中增强体颗粒受力的问题.结果表明:临近晶粒处铝基体应变值大于其他部位铝基体且远大于硅晶粒处应变,说明在晶粒处有金属堆积现象;晶粒处应力值大于铝基体,说明由于晶粒附近的金属堆积,导致应力集中现象的产生.模拟结束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拉伸试样断口形貌及能谱分析间接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和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关键词:
铝硅合金
,
增强体颗粒
,
金属堆积
,
应力集中
,
数值模拟
吴亮
,
金青林
,
蒋业华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了不同铁相对铝硅合金高温拉伸性能及其断面显微组织、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合金中铁相形貌呈针状时,合金高温拉伸强度较好,但塑性较差;当合金中铁相形貌呈鱼骨状时,合金高温拉伸强度低于前者,但塑性较好.通过断面显微组织及断口形貌分析可知,含鱼骨状铁相的试样断口为典型塑性断裂特征,而含针状铁相的试样断口为典型脆性断裂特征.裂纹扩展均为沿晶断裂方式.
关键词:
铝硅合金
,
铁相
,
高温拉伸
,
断面显微组织
,
断口形貌
杨栋
,
冯乃祥
,
王耀武
,
彭建平
,
王紫千
,
狄跃忠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利用XRD、TG/DTA技术分别分析真空碳管炉内不同反应温度下的物相组成和碳热共还原Al2O3、SiO2的反应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碳热还原法制取铝硅合金的反应机理.分别采用10、15、20和25 K/min升温速率的差热分析,研究动态氩气气氛中碳热法制取铝硅合金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碳热还原反应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其中,以碳化物的生成与分解阶段为主.碳热还原反应的4种还原机理中,碳化物的生成与分解理论能较好地解释反应过程中出现的反应现象.各个吸热峰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848.9、945.4、569.7、325.7、431.9和723.1 kJ/mol,给出了各个吸热峰的动力学方程.同时,利用XRF和红外定硫定碳仪对碳管炉和电炉所得产物组成的定量分析,验证了动力学分析结果的可行性.
关键词:
碳热还原
,
差热分析
,
铝硅合金
,
反应机理
,
动力学方程
侯忠霖
,
李婷
,
沙明红
材料科学与工艺
通过一种近定向凝固的实验装置研究了不同保温温度、冷却条件对铝合金等轴晶形核率、柱状晶形核率、柱状晶向等轴晶转变位置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降低保温温度水温,会增大等轴晶区的面积,并且会增大柱状晶和等轴晶的形核率;水冷和油冷比吹风冷却增大铸件柱状晶和等轴晶的形核率,但是会减少等轴晶区的面积,其中水冷更为明显一些.最后根据正交试验获得的CET位置实验结果,针对本文的实验条件,提出了具有一定预测精度的CET转变判据.
关键词:
铝硅合金
,
冷却方式
,
柱状晶向等轴晶转交(CET)
,
判据
周正
,
陶静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对3种典型成分的铝硅合金(Al-20%Si、Al-12%Si和Al-7%Si)进行了熔体温度处理凝固组织变化规律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在Al-12%Si共晶合金熔体处理组织中存在α枝晶与初晶硅共存以及α枝晶在一定处理条件下可以完全消失的现象; 3种成分Al-Si合金的α枝晶及初晶硅的形态尺寸随过热温度、静置时间增加出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出现最小尺寸的温度、时间并不完全一致; 熔体温度处理对Al-7%Si中枝晶大小、形态等有一定影响, 但细化效果不明显.在铝硅合金中, 硅原子微观有序团簇和铝有序偏聚原子团簇可能存在于不同的温度区间, 铝有序偏聚原子团簇存在的温度区间更靠近温度轴, 硅原子微观有序团簇具有比铝有序偏聚原子团簇更强的结合能.
关键词:
铝硅合金
,
熔体温度处理
,
共晶
,
原子团簇
,
凝固组织
李克
,
闫洪
,
王俊
,
金澜
,
孙宝德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6.04.009
研究了旋转液体纺绩法各工艺参数对铝硅合金线材成型过程和线材质量的影响,确定了较佳工艺参数范围.结果表明,在喷嘴直径为0.25~0.5 mm、氩气压力为0.4 MPa、旋转鼓转速为400 r/min、合金液飞行距离为5~10 mm、合金液入射角为35°~45°及合金液过热度为100~150℃的条件下,可稳定获得横截面圆整一致、晶粒细小的合金线.为保证线材质量,还应通过添加盐溶剂以提高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添加表面活性剂以减小冷却液的表面张力.
关键词:
铝硅合金
,
键合线
,
快速凝固
,
旋转液体纺绩法
贾志宏
,
熊兰兰
,
朱翔
,
王顺成
,
陈霖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采用旋转柱体法系统地对纯铝及铝硅合金在液相线以上不同温度的粘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熔体的粘度都呈减小的趋势;且当Si含量增至5%时,熔体的粘度在720~790℃之间存在着异常变化,可能是熔体结构发生了改变;在较大过热度(△T=100℃或135℃)时,Si含量在不超过7%条件下,Si含量对Al-Si合金熔体粘度的影响较小;而当Si含量达到9%或11%以上时,Si含量对熔体粘度的影响变大.
关键词:
纯Al
,
铝硅合金
,
过热度
,
粘度
姚宏博
,
陈刚
,
赵玉涛
,
吴志锋
,
徐云龙
,
万鹏
机械工程材料
使用磷对过热重熔处理后的Al-20%Si合金熔液进行变质,然后与纯锌熔体混熔,制备了原位合成硅颗粒增强锌基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熔+磷变质处理的铝硅合金与纯锌熔体混熔后制备的原位Si_p/ZA27复合材料,比仅使用重熔+混熔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尺寸更加细小、分布更加均匀的硅颗粒,其室温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比后者也有较大提高.
关键词:
铝硅合金
,
初生硅
,
磷变质
,
锌基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