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陶瓷内衬复合管的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

李静 , 汪琦 , 杨大正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5.01.016

介绍了自蔓延高温合成(SHS)的离心技术和重力分离技术,着重阐述了陶瓷内衬复合钢管的合成机理.认为陶瓷内衬的自蔓延高温合成过程需要经历铝热燃烧过程、液相分离过程和陶瓷内衬凝固过程,合理地控制这3个基本过程,就可以极大地改善复合管的组织结构.同时,还对影响合成陶瓷内衬致密化的因素(预热温度、燃烧合成温度、稀释剂和化学激活剂)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自蔓延高温合成(SHS) , 铝热反应 , 复合陶瓷内衬管 , 预热温度 , 燃烧温度 , 稀释剂 , 化学激活剂

Al2O3含量对Al2O3/W复合材料合成的影响

韩兵强 , 李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3.06.020

以铝热法为基础制备了Al2O3/W复合材料,探讨了Al2O3含量对复合材料合成的影响.研究表明:主要物相为α-Al2O3、金属W.刚玉含量小于0 3时,温度影响不显著,大于0 3时,温度影响显著,有大量碳化物生成,且WC/W2C相对含量随Al2O3含量增加及煅烧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当刚玉含量为0 5mol时,有正交晶钨酸铝生成.随刚玉含量变化,金属钨分布从连续分布向弥散分布变化.连续分布的金属钨因被氧化铝包裹因此难以碳化,而弥散分布的金属钨则易于被碳化.

关键词: 铝热反应 , 相组成 , 显微结构 , 碳化

等离子喷涂Al-Fe2O3复合粉合成纳米陶瓷复合涂层

杨勇 , 阎殿然 , 董艳春 , 王磊 , 陈学广 , 张建新 , 何继宁 , 袁立武 , 张磊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等离子喷涂Al-Fe2O3复合粉的方法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分析涂层的显微组织,并测定了涂层的结合强度、硬度、韧性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Al-Fe2O3复合粉在等离子喷涂过程中发生铝热反应生成了FeAl2O4、α-Fe和γ-Al2O3相.透射电镜分析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涂层呈现纳米结构的显微组织,其中几十到几百纳米的球状α-Fe和γ-Al2O3晶粒均匀地分散在等轴状和柱状的FeAl2O4纳米晶基体上.与传统的单相微米Al2O3涂层相比,复合涂层的结合强度、韧性和耐磨性明显提高,其原因主要是复合涂层为纳米结构并且存在塑性金属相Fe.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 陶瓷基复合材料 , 纳米结构涂层 , 铝热反应

工艺参数对块体纳米晶Fe3Al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喇培清 , 吕蕊娇 , 王利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0.07.004

通过铝热反应熔化方法分别在不同的引燃剂量,混料时间及成型压力下制备了块体纳米晶Fe3Al材料,通过XRD研究了材料的晶粒尺寸,并研究了材料的室温压缩性能和硬度.结果表明: 随着引燃剂量的增加,晶粒尺寸先略降低后增加,屈服强度随之先略增加后减小,硬度逐渐减小;混料时间对材料的平均晶粒尺寸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作用不大;随着成型压力的增加,材料的平均晶粒尺寸基本稳定,材料的屈服强度和硬度有所提高.

关键词: 引燃剂量 , 混料时间 , 成型压力 , 晶粒尺寸 , 力学性能 , 铝热反应

核壳结构Ni(Cu,Co)/Al微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与Fe2O3的热反应性能表征

王毅 , 姜炜 , 程志鹏 , 安崇伟 , 宋小兰 , 李凤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置换法通过对溶液中各种参数的控制,实现了在弱酸性条件下Ni(Cu,Co) 3种纳米金属粒子在微米Al粉表面定量、快速地化学沉积,分别制备出核壳结构的Ni(Cu,Co)/Al 3种微纳米复合粒子,并用SEM和XRD方法进行了相应表征.在此基础上,利用DSC分析研究了不同包覆物和升温速率对热反应性能的影响,用Kissinger法求解了热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对比了传统微米级Al-Fe2O3混合物与Ni(Cu, Co)/Al-Fe2O3复合材料的热反应性能,同时分别提出了其相应的热反应机制.结果表明,通过对Al粉进行表面改性,其热反应性能明显增强,不同试样与Fe2O3的热反应活性依次为Ni/Al>Cu/Al>Co/Al>Al.同时,降低升温速率不利于热反应的进行.

关键词: 表面镀覆 , 微纳米复合材料 , 铝粉 , Fe2O3 , 铝热反应 , 动力学

铝含量对铝热合成FeNiCrAl/NiAl显微结构的影响

席文君 , 魏然 , 王海静 , 李树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研究了Al含量变化对铝热反应合成FeNiCrAl/NiAl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l含量的增加,NiAl金属间化合物和FeNiCrAl呈现不同的组织形态:当铝含量较低时,NiAl相在晶粒内部以颗粒形式存在,在晶界处呈板条状结构;随着铝含量增加,首先在晶界处形成编织状结构进而扩展至晶粒内部,最终形成完整的编织状结构;当Al含量进一步增加时,编织结构尺寸不断减小,直至在晶粒内部消失,并对这一组织形态变化原因做了阐述.

关键词: 编织结构 , NiAl , FeNiCrAl , 铝热反应

铝热法制备TiC/TiB2-FeNiCr复合材料

刘洋 , 席文君 , 丁泽华 , 李文静 , 李晓鲲 , 李树杰

稀有金属

采用铝热法原位合成出了含TiC颗粒、TiC-TiB2复相陶瓷颗粒增强相体积分数较高的TiC/TiB2-FeNiCr复合材料.利用电子探针分析(EPMA)仪、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仪等手段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相结构,同时利用显微硬度仪测量了该复合材料的硬度,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测量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TiC/TiB2-FeNiCr复合材料由TiC颗粒、TiC和TiB2复相陶瓷颗粒、针状Cr7C3相,NiAl相和α-FeNiCr合金基体相组成.复合材料的硬度(HV)为13132.5 MPa.复合材料施加载荷20 N,磨损1h后的失重为4.2 mg;而45#钢在相同条件下的失重量为13 mg,是复合材料的3倍.

关键词: 铁基复合材料 , 铝热反应 , TiC , TiB2

氧化镁含量对MgAl2O4/W复合材料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韩兵强 , 李楠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以铝热还原法合成了MgAl2O4/W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氧化镁的含量可以获得含富铝尖晶石或富镁尖晶石与金属钨的复合材料.其中富铝尖晶石晶体发育完整,氧化铝含量大于80%.金属钨主要以等轴晶存在,约1~8μm.随氧化镁含量的增加,尖晶石的晶格常数逐渐变大.富铝尖晶石和富镁尖晶石具有不同的生长机理.

关键词: 铝热反应 , 热膨胀系数 , 固溶体 , 晶格常数

不同底材对亚微米亚共晶白口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喇培清 , 李正宁 , 胡苏磊 , 李翠玲 , 魏玉鹏 , 卢学峰 , 魏福安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4.10.007

通过铝热反应法分别在铜底材和玻璃底材上制备了亚微米亚共晶铸铁.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电子探针对亚共晶铸铁的组织及成分进行了研究.测试了亚共晶铸铁的硬度、压缩性能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亚共晶铸铁是由渗碳体以及珠光体组成,铜底材和玻璃底材亚共晶铸铁的平均珠光体层间距分别为220nm和165nm.铜底材和玻璃底材亚共晶白口铁的维氏硬度分别为564HV和552HV,抗压强度分别为2429MPa和2224MPa,抗拉强度分别为391MPa和383MPa,伸长率分别为2%和3%.

关键词: 亚微米晶 , 亚共晶铸铁 , 不同底材 , 力学性能 , 组织 , 铝热反应

铝热合成NiAl共格强化的FeNiCrAl合金的组织演化机理和力学性能

王星 , 席文君 , 崔跃 , 李树杰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4.00497

利用XRD,SEM,TEM等实验方法,研究了铝热合成法制备的FeNiCrAl合金的微观组织,并研究了铝热剂成分中Al含量对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铝热剂中Al含量不超过25.4%(质量分数)时,合金的主要组成相是奥氏体;当铝热剂中Al含量达到26.6%时,合金主要组成相为铁素体,同时析出颗粒状的NiAl相;随着Al含量继续增加,颗粒状析出相逐渐被编织状组织所取代.编织状组织的产生是液相调幅分解的结果.铝热剂中Al含量的增加,会降低合金的断后延伸率.当铝热剂中Al含量为26.6%时,合金的抗拉强度达到最大,为640.87 MPa.

关键词: 铝热反应 , NiAl , 拉伸性能 , 液相调幅分解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