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畅斌
,
周付建
,
陈圆
,
张玲
复合材料学报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活性炭(AC)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TiO2/AC复合体,利用TGA—DSC、SEM、XRD、DRS(漫反射光谱)及FTIR对复合体表面结构、光谱特征、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并通过AAS(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铬(Ⅵ)、铜(Ⅱ)离子浓度以探讨超声-TiO2光催化还原去除率。研究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AC在290℃处由板钛矿型向锐钛矿型转变,500℃下焙烧催化活性最高;TiO2/AC复合体分散性能好、团聚尺寸低、比表面积大,其接触界面处有C-O-Ti键生成;经光催化动力学研究发现,光催化吸附还原机制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ln(c0/c)=kt及Langmuir—Hinshelwood吸附理论。对比无超声光催化,超声-光催化技术对铬(Ⅵ)、铜(Ⅱ)的还原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9.32%和52.95%;催化剂循环使用3次后,超声-光催化还原铬(Ⅵ)、铜(Ⅱ)的去除率仍能达到70.61%和75.30%。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
TiO2
,
活性炭
,
超声
,
催化还原
,
铬(Ⅵ)
,
铜(Ⅱ)
王爱荣
,
亓新华
,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8.07.012
研究了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和乳化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组成的混合胶束对铬天青S与铜(Ⅱ)显色反应的增敏作用,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铜(Ⅱ)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 9.0的NaAc-Na2HPO4缓冲溶液介质中,铜(Ⅱ)与铬天青S,CTMAB,OP形成绿蓝色络合物,λmax=609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9.85×104L·mol-1·cm-1.铜的质量浓度在0~1.2 m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0.999 8,检出限为0.002 2 μg/mL.应用该方法对管网水和湖水中的铜进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49%和3.08%,加标回收率为97%~103%.
关键词:
混合胶束
,
铬天青S
,
铜(Ⅱ)
,
分光光度法
,
水
张东
,
余萍
,
高俊杰
,
丛刚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5.04.003
基于痕量铜(Ⅱ)和银(Ⅰ)在乙酸介质中抑制高碘酸钾氧化玫瑰桃红R褪色反应,建立了阻抑速差动力学光度法同时测定铜(Ⅱ)和银(Ⅰ)的新方法.试验了试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测定的影响;分别测定了铜(Ⅱ)和银(Ⅰ)的阻抑活化能;求出了铜(Ⅱ)和银(Ⅰ)阻抑反应的速率常数,建立了比例方程;考察了铜(Ⅱ)和银(Ⅰ)的协同效应.25 mL溶液中,得出铜(Ⅱ)和银(Ⅰ)同时测定时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20μg和2.00~50.00μg,铜(Ⅱ)和银(Ⅰ)质量比控制在1:40~1:600,具有良好的加和性.该法应用于电解银阳极泥中痕量铜(Ⅱ)和银(Ⅰ)的同时测定,加标回收率为:铜90%~110%,银92.5%~107.4%;铜和银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9%和2.9%,结果满意.
关键词:
催化光度法
,
同时测定
,
铜(Ⅱ)
,
银(Ⅰ)
宋学省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5.04.016
在NH3·H2O-NH4Cl缓冲溶液及吐温-80存在下,痕量铜(Ⅱ)能灵敏地催化高碘酸钾氧化氨基黑10B褪色,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铜(Ⅱ)的新方法.考察了反应的影响因素,研究了该催化反应的最佳条件,探讨了催化动力学反应机理.方法线性范围为0.002~0.01μg/mL,检出限为6.2×10-11g/mL,用于水样中铜(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关键词:
铜(Ⅱ)
,
高碘酸钾
,
催化光度法
,
氨基黑10B
夏畅斌
,
刘春华
,
张玲
,
周艺
,
曾经
,
何湘柱
材料保护
通过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城市污泥灰(MSSA)去除水溶液中铜(Ⅱ)、锌(Ⅱ)离子的情况,试验了MSSA对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考察了起始pH值、吸附剂用量、金属离子浓度和吸附时间对铜(Ⅱ)、锌(Ⅱ)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SSA对铜(Ⅱ)、锌(Ⅱ)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达到平衡时的接触时间为80 min,pH值为5.5~6.0,吸附剂最佳用量为15.0 g/L时,去除率在90%以上.静电吸附和离子交换是主要吸附形式.该吸附剂吸附性能优越,可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相关金属离子.
关键词:
污泥灰
,
铜(Ⅱ)
,
锌(Ⅱ)
,
等温吸附
,
机理
温欣荣
,
涂常青
,
吴斌斌
,
焦思权
,
崔修远
,
罗俏芳
冶金分析
doi:10.13228/j.issn.1000-7571.2014.10.015
研究了硝酸钾碘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微晶吸附体系浮选分离铜(Ⅱ)的新方法.考察了各种因素对Cu2+浮选率的影响,确定了浮选分离Cu2+的最佳条件,并讨论了Cu2+的浮选分离机理.结果表明,控制pH3.0,在1.0 g KNO3存在下,Cu2+与I-形成的CuI沉淀可被溴化十六烷基吡啶阳离子(CPB+)与I形成的微晶物质CPB+ ·I定量吸附,且被浮选至盐水相上形成界面清晰的固相,而Zn2+、Ni2+、Co2+、Mn2+、Fe2+、Al3+等不被浮选至固相,从而实现了Cu2+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并据此建立了微晶吸附体系浮选分离铜(Ⅱ)的新方法.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微量Cu2+的测定,回收率为95%~101%.
关键词:
铜(Ⅱ)
,
微晶吸附
,
浮选分离
,
碘化钾
,
溴化十六烷基吡啶
陈文宾
,
殷磊
,
王琼
,
马卫兴
,
许兴友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11.12.014
合成并鉴定了一种三氮烯试剂1-(4-安替比林)-3-(2,4,6-三溴苯基)-三氮烯(ATTBPT).研究了该试剂与铜(Ⅱ)的显色反应条件,建立了一个测定铜(Ⅱ)的光度分析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吐温-80溶液存在下,在硼砂-氢氧化钠介质中,ATTBPT与铜(Ⅱ)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生成配合比为2:1的橙红色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05 nm,表观摩尔吸收系数为1.5×105 L·mol-1·cm-1,在10 mL溶液中,铜(Ⅲ)量在0.3~5.0 μg之间符合比尔定律,检出限为0.1 mg/L.该显色反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用于水样品中微量铜(Ⅱ)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n=6)≤1.0%,方法回收率在103%~104%之间.
关键词:
1-(4-安替比林)-3-(2,4,6-三溴苯基)-三氮烯
,
分光光度法
,
铜(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