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绍彬
,
刘清
,
冯丽婷
,
包祥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7.01.003
为探讨电沉积初始过程对电镀层结合强度的影响,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表面增强拉曼(SERS)光谱研究了光亮铁电极在5%KCl溶液中表面氧化物随电位负移的还原过程,并应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流电位-时间法研究了氰化物镀铜体系铁基体的电位活化现象和电沉积初始过程.结果表明,在电位-0.9 V时,特征波数为424 cm-1和499 cm-1的Fe3O4谱峰消失,电位-1.2 V时,特征波数671 cm-1的FeO、谱峰明显降低,说明Fe3O4和FeO在不同电位下依次实现还原过程.循环伏安曲线在-0.9 V及-1.2 V附近也依次出现了铁氧化物的还原电流平阶.在氰化物镀液中,铜的析出电位(约-1.4 V)负于铁表面氧化物的还原电位,电极过程首先实现铁表面氧化物的还原,随后铜沉积在活化的铁基体上.
关键词:
电沉积
,
电位活化
,
铁电极
,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姜巍
,
吴耀明
,
程勇
,
王立民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4.30353
镍铁电池具有安全环保、成本低廉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网储能、备用电源等领域.此外,镍铁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受到许多国家的关注.本文介绍了镍铁电池的原理和结构设计.结合目前国内外镍铁电池的研发情况,概述了镍铁电池的综合性能和应用概况,重点围绕铁负极的问题,阐述了镍铁电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
镍铁电池
,
爱迪生电池
,
铁电极
,
析氢反应
曹志源
,
霍胜娟
,
王雷
,
李敏杰
,
何金梅
,
方建慧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6.09.001
缓蚀剂分子在金属表面自组装成膜是金属防腐的一种重要方法.选用2,2'-联吡啶-5,5'-二羧酸盐(bpydc)作为缓蚀剂,通过自组装法在铁电极表面形成保护膜.利用电化学法和理论计算相结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bpydc在铁电极表面的缓蚀效能以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bpydc对铁的缓蚀效率达到90.93%,属于阳极型缓蚀剂.理论计算证明bpydc符合优异缓蚀剂的标准,分子中羧基氧原子具有较负的电荷更易吸附在铁电极表面,与全反射红外光谱测试结果一致.
关键词:
缓蚀剂
,
铁电极
,
理论计算
,
极化曲线
,
自组装膜
,
2,2'-联吡啶-5,5'-二羧酸盐
董俊华
,
曹楚南林海潮
,
宋光铃
腐蚀学报(英文)
用缓蚀剂对电极过程的作用系数分析了硫脲对Fe在H2SO4中腐蚀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脲浓度极稀时,腐蚀控制由阴极和阳极作用系数共同决定,腐蚀电流随缓蚀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主要的抑制浓度区里,硫脲对Fe的腐蚀控制是由对阴极的作用系数决定的。
关键词:
硫脲
,
null
,
null
,
null
,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