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非非
,
周少雄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真空单辊急冷法和球磨法分别制备出Fe74Al4Sn2(PSiBC)20非晶合金带材和非晶合金粉末.并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SPS)制备出φ14 mm ×φ6 mm×2 mm的Fe74Al4Sn2(PSiBC)20块体非晶合金磁粉芯,测试了Fe74Al4Sn2(PSiBC)20块体非晶合金磁粉芯(40匝绕线)在1 kHz~1 MHz,0~1A直流偏流下的磁性能.结果表明:Fe74Al4Sn2(PSiBC)20块体非晶合金磁粉芯具有较好的抗直流偏流性能和较高的磁导率.较低的价格、较好的成型性和良好的软磁性能使Fe74 Al4 Sn2(PSiBC)20块体非晶合金磁粉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铁基块体非晶合金
,
放电等离子烧结法
,
非晶磁粉芯
,
玻璃转变温度
,
过冷液相区
,
真空单辊急冷法
陈非非
,
周少雄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4.03.002
利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φ5mm×8mm×1mm的Fe74Al4Sn2P10Si4B4C2和Fe74Al4Sn2P11 C4B4Si1块体非晶合金圆环.Fe74Al4Sn2P10Si4B4C2和Fe74Al4Sn2P11C4B4Si1块体非晶合金具有较高的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g/Tm≈0.60).Fe74Al4Sn2P10Si4B4C2块体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是二步晶化:非晶相→非晶相'+α-Fe→α-Fe+Fe3P+Fe2B+Fe3B+Fe3C,而Fe74Al4Sn2P11C4B4Si1块体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是一步晶化:非晶相→α-Fe+Fe3P+Fe2B+Fe3B+Fe3C.一步晶化的Fe74Al4Sn2P11C4B4Si1块体非晶合金具有更宽的超冷液相区.二步晶化的Fe74Al4Sn2P10Si4B4C2块体非晶合金的热磁曲线分为四个阶段:室温→Tg→Tx→Tp1→高温,而一步晶化的Fe74Al4Sn2P11G4B4Si1块体非晶合金的热磁曲线分为三个阶段:室温→Tg→Tx→高温.α-Fe的析出导致铁基块体非晶合金饱和磁化强度值Ms上升,而结晶化合物Fe3P、Fe2B、Fe3B和Fe3C的同时析出导致Ms值的下降.
关键词:
铁基块体非晶合金
,
铜模吸铸法
,
超冷液相区
,
约化玻璃转变温度
,
晶化过程
陈非非
,
周少雄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4.05.002
利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直径φ1.0mm和2.0mm的Fe74Al4Sn2P10Si4B4C2块体非晶合金和直径2.0mm的Fe74Al4Sn2P10Si4B4C2块体纳米晶合金圆棒.利用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差热分析仪(DTA)对Fe74Al4Sn2P10Si4B4C2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和热性质进行了测定.该非晶合金的超冷液相区△Tx为16.7K,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g/Tm和Tg/T1分别为0.60和0.57.Fe74Al4Sn2P10Si4B4C2合金接近共晶成分,在10K/min的冷却速率下其过冷度可达86.7K.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制备态的Fe74Al4Sn2P10Si4B4C2纳米晶合金圆棒的结构,为非晶基体上均匀分布的尺寸10~20nm的α-Fe晶粒.Fe74Al4Sn2P10Si4B4C2合金能达到较大的过冷度,具有较高的约化玻璃转变温度(接近共晶合金成分)和过冷合金熔体的二步相析出有利于块体非晶合金和块体纳米晶合金的形成.铜模吸铸法既可制备块体非晶合金,也可制备块体纳米晶合金,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制备块体非晶合金和块体纳米晶合金的方法,并进一步证实利用快速凝固法可以直接制备块体纳米晶合金.
关键词:
铁基块体非晶合金
,
铁基块体纳米晶合金
,
铜模吸铸法
,
约化玻璃转变温度
,
共晶合金
,
调幅分解
刘繁茂
,
张慧燕
,
张涛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4.10.002
以Fe-Nd B系块体非晶合金为前驱体制备永磁材料.在Fe70 Nd10 B20三元合金及其邻近成分点中微量添加Zr元素,采用熔体旋淬法和铜模喷注法制备样品,通过XRD和DSC表征非晶形成能力.对Fe70 Nd9 B20 Zr1块体非晶合金进行退火晶化处理,采用XRD分析晶化产物,通过VSM表征不同晶化阶段的磁性能.结果表明,合金体系的非晶形成能力得到提高,在Zr原子分数为1%时获得临界尺寸为2mm的块体非晶合金;Fe70 Nd9B20Zr1块体非晶合金在946K,600s退火时得到最佳硬磁性能,剩磁(Bx)、内禀矫顽力(iHc)和最大磁能积(BH)max分别为0.54T,348kA/m和24.1kJ/m3.该合金体系可应用于直接通过铸造和热处理工艺制备块体纳米复合永磁材料.
关键词:
铁基块体非晶合金
,
非晶形成能力
,
纳米复合永磁材料
,
硬磁性能
张志纯
,
龙志林
,
彭建
,
危洪清
,
唐平
,
李乡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微合金化技术,用铜模铸造法制备Fe-Co-B-Si-Nb-Cr块体非晶合金.借助于XRD、TEM、DSC、DTA和VSM表征该玻璃合金系的玻璃形成能力和软磁性能;借助动电位极化、宏观压缩试验和纳米压痕技术测试该玻璃合金系的腐蚀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r元素的加入,尽管稍微降低了Fe-Co-B-Si-Nb玻璃合金的形成能力,但却明显改善了它的软磁性能、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用铜模铸造法,可获得最大直径为4 mm的玻璃棒;这些块体非晶表现出高饱和磁感应强度(0.81~1.04 T)、极低的矫顽力(0.6~1.6 A/m)、200~215 GPa的杨氏模量、约2%的弹性应变和0.7%的塑性应变,还拥有超高的断裂强度(3840~4043 MPa);用深度敏感纳米压痕技术研究了{[(Fe_(0.6)Co_(0.4))_(0.75)B_(0.2)Si_(0.05)]_(0.96)- Nb_(0.04)}_(96)Cr_4块体非晶合金的室温塑性变形;该合金的纳米压痕变形行为与加载速率有关:在0.75~3 mN/s加载速率下,发现了显著的锯齿流变;当增大到6 mN/s时,锯齿流变逐渐消失.另外,当 Cr 含量(原子分数%,下同)从x=0增加到x=4时,该块体非晶合金在0.5 mol/L NaCl溶液中,腐蚀速率和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从7.0×10~(-1)减小到1.6×10~(-3) mm/y、从 3.9×10~(-6) 减小到 8.7×10~(-7)A/cm~2.
关键词:
铁基块体非晶合金
,
铜模铸造法
,
力学行为
,
软磁性能
,
腐蚀性能
张志纯
,
龙志林
,
危洪清
,
李乡安
,
彭建
,
唐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单辊法和铜模铸造法制备了Fe75-xMxHf3Y2B20(M=Co,Nb;x=0,4 at%)合金系的非晶薄带和非晶棒样品,并测试了该非晶合金系的差示扫描量热曲线、X射线衍射图谱和软磁性能.结果表明:少量的Nb或Co替代Fe75Hf3Y2B20中的Fe元素,合金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形成能力可得到明显的提高;其中Fe71Nb4Hf3Y2820的过冷液相区宽度△Tx高达75 K,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为0.58,直径达4 mm,饱和磁感应强度为0.97~1.08 T,该非晶合金同时具有较大的热稳定性、较强的玻璃形成能力和较好的软磁性能.
关键词:
铁基块体非晶合金
,
过冷液相区
,
玻璃形成能力
,
软磁性能
陈非非
,
周少雄
金属功能材料
利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直径1.0 mm,1.5 mm和2.0 mm的Fe74Al4Sn2P10Si4B4C2块体非晶合金圆棒,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了圆棒的磁性能,其饱和磁感应强度较高,矫顽力较低.利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φ5 mm×φ7 mm×15 mm的Fe74 Al4 Sn2P10Si4B4C2块体非晶合金圆管,并测试了其DSC曲线,块体非晶合金圆管与块体非晶合金圆棒的热性质一致.Fe74Al4Sn2P10Si4B4C2块体非晶合金显示出优良的铸造性能.
关键词:
铁基块体非晶合金
,
热磁性能
,
铸造性能
,
铜模吸铸法
李宏祥
,
YI Seonghoon
,
张新房
,
王晓东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6.07.018
采用工业原料通过水冷铜模铸造法制备了直径为5 mm的Fe69C7.0Si3.5B4.8P9.6Cr2.1Mo2.0Al2.0块体非晶态合金.利用DSC,DTA和XRD对该非晶态合金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其玻璃转变温度Tg、过冷液相区△Bx(=Tx-Tg)、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Tg/Tl)和玻璃形成能力参数γ(=Tx/(Tg+Tl))分别为784 K,27 K,0.601和0.388.该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析出α-Fe相,随后Fe3C,Fe2P,FeB,Fe2B相同时析出.压缩性能测试显示该合金的断裂强度为3870 MPa,Young's模量为177 GPa,弹性形变为2.1%,塑性形变为0.29%.
关键词:
铁基块体非晶合金
,
玻璃形成能力
,
结晶行为
,
压缩性能
王莉
,
晁月盛
功能材料
利用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EIS)测试方法研究了Fe41Co7Cr15Mo14C15B6Y2块体非晶合金在0.5,1,2以及4mol/L NaOH溶液中的腐蚀行为.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Fe41Co7Cr15Mo14C15B6Y2块体非晶合金在各种浓度的NaOH溶液中都具有很好的耐蚀性,阳极极化曲线表现出明显的钝化特征.随着NaOH溶液浓度的增大,其耐蚀性能逐渐下降.EIS结果显示,在开路电位下,Fe41Co7Cr15Mo14C15B6Y2非晶合金在不同浓度下的NaOH溶液中的Nyquist图均由单一的容抗弧构成.随着NaOH溶液浓度的增大,容抗弧的幅值越来越小,说明非晶合金的耐蚀性能逐渐减弱.这一结果与极化曲线结果一致.
关键词:
铁基块体非晶合金
,
电化学
,
腐蚀行为
王莉
,
范洪波
,
李敬
,
郑伟
,
晁月盛
,
沈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EIS)测试方法研究Fe_(41)Co_7Cr_(15)Mo_(14)C_(15)B_6Y_2块体非晶合金在0.5,1,2以及4 mol/L H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比较了1 mol/L HCl溶液中非晶合金和不锈钢的腐蚀行为.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Fe_(41)Co_7Cr_(15)Mo_(14)C_(15)B_6Y_2块体非晶合金在各种浓度的HCl溶液中都具有很好的耐蚀性,阳极极化曲线表现出明显的钝化特征.随着HCl溶液浓度的增大,其耐蚀性能逐渐下降.在1 mol/L HCl溶液中,非晶合金的自腐蚀电位高于不锈钢,自腐蚀电流密度比不锈钢小1个数量级.EIS结果显示,在开路电位下,Fe_(41)Co_7Cr_(15)Mo_(14)C_(15)B_6Y_2非晶合金和不锈钢的Nyquist图均由单一的容抗弧构成,但非晶合金的电化学转移电阻Rt比不锈钢的大2个数量级,这一结果与极化曲线结果一致,说明非晶合金在H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优于不锈钢.
关键词:
铁基块体非晶合金
,
电化学
,
腐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