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
,
汪小琳
,
王庆富
,
杨江荣
,
王晓红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4537.2008.04.006
用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铀在0.5 mol/L H2O4溶液、1 mol/L NaOH溶液和1 mol/L Na2SO4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结果显示,铀在H2SO4溶液和Na2SO4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有类似的极化趋势,而在NaOH溶液中则有明显的钝化现象.EIS谱均有明显的容抗弧特征.利用软件对电化学阻抗谱进行拟合,得到了3种溶液中铀的电化学阻抗谱等效电路,拟合的阻抗谱与实验测得的阻抗谱拟合得比较好,拟合方差在10<'-3>数量级.
关键词:
铀
,
腐蚀
,
动电位极化
,
电化学阻抗谱
,
等效电路
吕学超
,
汪小琳
,
鲜晓斌
材料导报
铀的氧化腐蚀和防护研究是核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综述了铀在U+O2体系、U+H2O(v)体系和U+H2O(v)+O2体系中的氧化行为与防护进展,包括氧化腐蚀机理、腐蚀形态、防护措施、防护机理以及防护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铀
,
氧化
,
腐蚀
,
防护
彭真
,
罗明标
,
蒋小辉
,
花榕
,
廖桢葳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1.06.023
介绍了伯胺和磷酸三丁酯协同萃取回收铼的实验研究,考察了水相初始pH值、萃取剂组成、相比(O/W)对铼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协同萃取体系在pH 2~10范围内铼的萃取率均在97%以上,但酸性条件下伯胺N1923溶解损失较大,水相初始pH9.5为最佳萃取酸度,以有机相30% N1923-50%TBP-20%磺化煤油萃取铼效果最佳,并采用3% NaOH反萃铼,萃取和反萃相比均控制1:1.铼的萃取率可达99%以上,反萃率达97%以上.萃取分配比随水相中铼初始含量增大而越大,水相中大量铀的存在不影响铼的萃取,硝酸根的存在对铼的萃取率也影响较小.硫酸地浸采铀工艺中,铀和铼分别以[ UO2 (SO4)2]2-,[ UO2 (SO4)3]4-,ReO4-阴离子形式转入地浸渡,同时被阴离子交换树脂D231吸附.适采用一定浓度硝酸盐或氯化物解吸铀工艺树脂中的铀,以10% NH4NO3-8% NH4OH解吸树脂中的铼.伯胺和磷酸三丁酯协同萃取法可有效用于铀工艺树脂解吸液中铼的回收,从而为铀矿中铼的回收进一步工业试验提供参数.
关键词:
伯胺N1923
,
铀
,
树脂
,
铼
,
萃取
邓凡政
,
石影
,
张芙蓉
,
刘延美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1999.04.005
研究了La(Ⅲ)、U(Ⅵ)等金属离子在聚乙二醇2000(PEG)-硫酸钠-偶氮氯膦Ⅲ (CPAⅢ) 双水相体系中的萃取行为及存在形态.结果表明,在pH 4.0~6.5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La(Ⅲ)、U(Ⅵ)几乎被PEG相全部萃取,而Co(Ⅱ)基本上不被萃取,可实现La(Ⅲ)与Co(Ⅱ)及U(Ⅵ)与Co(Ⅱ)混合离子的定量分离.经吸收光谱、摩尔比、连续浓度变换法、加入表面活性剂等试验表明,在萃取相中La(Ⅲ)、U(Ⅵ)与偶氮氯膦Ⅲ是以1∶2的络阴离子形式存在的.
关键词:
聚乙二醇
,
偶氮氯膦Ⅲ
,
镧
,
铀
,
钴
张春艳
,
占凌之
,
华恩祥
,
陈井影
,
高柏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11.2015070901
选取某铀尾矿周边地下水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地下水与排放水在主要水化学成分、水化学参数、水化学类型及放射性元素铀和微量元素氟含量上的差异,探明铀尾矿库对其周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主要水化学成分为HCO3和Na+,水化学类型以HCO3·O-Ca·Na为主,排放水主要水化学成分为SO2-和Ca2+,水化学类型以SO4-Ca为主.说明在主要水化学成分、水化学参数、水化学类型上,可能尾矿库对地下水的影响不大;地下水中铀和氟含量分别超过美国EPA标准和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超标率分别为100%和85.7%.可能是受矿山开采产生的废石和铀尾矿库堆积的矿砂及pH的影响,说明尾矿库对地下水铀、氟含量的增加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尾矿库
,
地下水
,
水化学特征
,
铀
,
氟
赵峰
,
廖志海
,
乔洪波
,
王占明
,
安身平
,
王伟
冶金分析
doi:10.13228/j.b0yuan.issn1000-7571.009491
二元比例法可依据两元素谱线的强度比与两元素浓度比的对数关系实现元素的定量分析.实验将二元比例法与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相结合,用于定量分析铀锆体系中铀和锆含量,不论吸收-增强效应是否严重,校准曲线都保持线性关系.对仪器的工作参数进行优化,选择铀的Lα线以及锆的Kα线作为分析线.对铀、锆标准溶液系列,先测量各工作点的X射线荧光计数率,然后分别求取浓度比和信号比的对数,再绘制二元比例校准曲线,得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为0.999 7.对同一铀锆体系样品进行精密度考察,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035%(铀)和0.048%(锆).对6批铀锆体系样品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分析,同时分别采用滴定法对铀含量、直接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锆含量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对自配铀、锆二元体系样品溶液进行分析,测定值与参考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3.00%.实验方法满足铀锆体系工艺中铀和锆含量的测试要求.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
,
二元比例法
,
基体效应
,
铀
,
锆
,
铀锆体系
白彬
,
陆雷
,
肖红
,
鲜晓斌
,
吕学超
,
杨江荣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3.12.005
用磁控溅射镀膜技术在铀表面制备了钛膜防腐蚀层.用俄歇电子能谱仪(AES)研究了在超高真空室中铀表面钛膜从室温加热到400℃过程中表面化学结构的变化,同时对比分析了钛板试样的结构变化.最后分析了TiO2对铀表面钛膜吸附残余气氛的影响.结果表明,钛膜表面吸附了大量的含碳气体并使之分解而形成TiC.加热方式影响钛膜对含碳气体的吸附行为.钛膜表面形成TiO2后可显著降低对含碳气体的吸附能力.
关键词:
钛膜
,
吸附
,
残余气氛
,
铀
龙重
,
刘柯钊
,
白彬
,
梁宏伟
,
严东旭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全方位离子注入技术在金属铀表面进行渗氮处理.结果表明,离子注入温度和脉宽是关键工艺参数;提高基体温度,明显增加氮离子在铀中的注入深度.利用俄歇电子能谱(AES)分析注入工艺参数与渗氮层深度间的关系,增加注入脉宽能明显提升含氮层深度.在其它工艺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采用60μs脉宽的渗氮层深度比40μs有显著增加,而80μs注入脉宽的渗氮层深度比低温氮离子注入深度提高一个数量级.脉冲负高压对渗氮层深度影响并不明显,但会提高氮的保持剂量.
关键词:
全方位离子注入(PⅢ)
,
铀
,
渗氮
,
注入温度
沈崇雨
,
李炬
,
李嵘
,
陈亮
,
郎定木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选用Zn、Sn、Au三种金属制备汞齐,在铀表面开展了汞齐法涂层制备工艺研究,利用SEM和EDS对涂层进行了表征,主要研究汞齐法在铀表面制备涂层的工艺,包括镀前处理、氧化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汞齐法在铀表面制备金属涂层的方法是可行的,在轻微氧化的样品表面能利用该方法制得结合良好的涂层,氧化层在制备过程中弥散于涂层内.1:1 HNO3去除氧化层后,可以制各界面均匀、结合紧密的高质量涂层.可单次制备20~50 μ,m范围的Zn、Sn涂层,可多次制备较厚的Au涂层.
关键词:
铀
,
汞齐
,
涂层
,
腐蚀
,
辐射防护
陆雷
,
白彬
,
邹觉生
,
杨江荣
,
肖红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3.03.006
利用俄歇电子能谱仪获取了表面清洁的铀及其在氧化过程中的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研究这些电子能量损失谱线显示:清洁表面铀的等离子损失的实验值与理论值较为符合;随着氧化程度的加剧,体等离子体(BP)、表面等离子体(SP)以及价带间跃迁所造成的电子能量损失峰发生了明显的连续偏移和强度的变化,表明室温下清洁表面铀暴露微量纯氧后,在铀表面上发生了U→UO→UO2初始氧化过程.同时,又采用了俄歇电子能谱(AES)和X射线光电子谱(XPS)对照分析了铀的初始氧化过程.
关键词:
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
,
铀
,
初始氧化
,
俄歇能谱(A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