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明江
,
尤孝方
,
严建华
,
李晓东
,
岑可法
工程热物理学报
研究了两种燃烧方式煤燃烧过程中金属铜的添加对多环芳烃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煤质量比的增加,管式炉煤燃烧多环芳烃生成浓度是减少的;流化床煤燃烧多环芳烃生成浓度是增加的,但要小于管式炉条件下两个数量级.多环芳烃生成毒性分布类似于多环芳烃生成浓度分布.而单个多环芳烃生成有着较大区别,同燃烧方式、存在状态、铜的含量等有较大关系.在燃烧温度下,铜的添加主要对高环物质的催化作用较为明显.
关键词:
煤燃烧
,
管式炉
,
流化床
,
金属铜
,
多环芳烃
梁帅表
,
兰新哲
,
宋永辉
,
李秀玲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6.10.012
从提金废液中回收氰化物和金属铜一直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环保意义.文中研究了用离子交换法处理含氰废水工艺中的解吸过程,针对试验使用的离子交换树脂寻找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解吸剂;探索了解吸过程的温度、质量浓度和时间等影响因素,确定了解吸的优化条件.研究表明:高浓度的NaCl溶液能有效地将离子交换树脂上的金属分离解吸下来;该解吸剂尤其适合于高浓度的含铜废液,用20倍床层体积的解吸液对总氰的解吸率达到90%以上,对铜的解吸率达到85%以上,基本不解吸锌;解吸后的溶液可用传统的AVR(酸化、挥发、中和)法或电解法回收铜和氰.该解吸工艺使解吸过程变得简单、有效,而且解吸剂价格低廉,解吸中无有毒物质产生,同时解决了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困难的问题.
关键词:
离子交换树脂
,
解吸
,
氰化物
,
金属铜
王瑞春
,
郭敬
,
东周濂
材料导报
从仿生的观点出发,选择具有分形结构的叉枝藻(海藻的一种)作为基底材料,经预处理后用化学沉积方法,先在海藻基底上沉积得到一层铜金属,之后再用电沉积方法,使基底表面的金属铜层加厚到一定程度(30~50μm),最后通过烧蚀去除包裹在铜金属中的海藻,从而得到较为纯净的具有分形结构的金属材料.采用计盒维数法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分维数(在准二维上)为1.59.
关键词:
金属铜
,
仿生
,
分形结构
,
海藻
,
计盒维数法
刘柱方
,
蒋利民
,
汤儆
,
刘品宽
,
孙立宁
,
田中群
,
田昭武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4.03.003
运用约束刻蚀剂层技术(CELT)在金属铜(Cu)表面实现了三维微图形加工,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寻找到能对Cu进行有效CELT加工的化学刻蚀和捕捉体系。 采用规整的三维齿状结构为模板,在Cu表面得到了与齿状结构模板互补的三维微结构。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所刻蚀图案进行表征,证实CELT可用于金属表面三维微图形的刻蚀加工。
关键词:
约束刻蚀剂层技术(CELT)
,
金属铜
,
三维微加工
,
化学刻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