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峰
,
李明春
,
辛梅华
,
洪春双
,
祝二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将β-环糊精、环氧氯丙烷和氯化胆碱经一步缩聚反应制得阳离子环糊精聚合物(CPβCD),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壳聚糖微球(CS),再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具有CPβCD和CS双重特性的壳聚糖固载阳离子环糊精聚合物微球(CS/CPβCD),用核磁共振(1H-NMR),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产物进行表征,以酮洛芬为模型药物,研究了CS/CPβCD微球的载药性能。结果表明,CS/CPβCD微球对酮洛芬的最大载药量为849.4 mg/g,吸附规律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载药CS/CPβCD微球具有缓释性能,并且在模拟肠液中的缓释效果优于模拟胃液,为CS/CPβCD作为药物缓释载体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壳聚糖
,
阳离子环糊精聚合物
,
酮洛芬
,
载药性能
周大炜
,
李发美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4.06.00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迎头分析法(HPLC-FA),以67 mmol/L (pH 7.4, I=0.17 mol/L) 的等渗磷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Pinkerton GFF Ⅱ-S5-80内表面反相柱(150 mm×4.6 mm i.d., 5 μm)为固定相,254 nm下检测,研究了酮洛芬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通过非线性回归参数估算求得酮洛芬与HSA的结合参数.与高效毛细管电泳-迎头分析法(HPCE-FA)相比,HPLC-FA法具有高灵敏度的优势,但进样量较大,分析时间较长.HPLC-FA法的测定结果表明,HSA分子上酮洛芬的两类结合位点(第一类和第二类)共存.当酮洛芬与HSA的量比较低时,酮洛芬主要结合在第一类位点;当它们的量比较高时,结合才发生在第二类结合位点.
关键词:
高效毛细管电泳-迎头分析
,
高效液相色谱-迎头分析
,
人血清白蛋白
,
蛋白结合作用
,
酮洛芬
吴承尧
,
谢建刚
,
权静
,
朱利民
,
鲍进跃
,
周洪强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0.00080
分别利用化学法和酶促法合成了酮洛芬乙烯酯和葡萄糖丁二酸乙烯酯(6-O-乙烯丁二酰-D-葡萄糖)2种聚合单体,通过2种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具有较高分子量的酮洛芬葡萄糖共聚物前药,通过IR、NM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GPC方法测定共聚物分子量. 研究了聚合单体投料比例对共聚物分子量和载药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药物乙烯酯在投料中比例的增加,聚合物前药的分子量逐渐下降,聚合物中酮洛芬的载药量逐渐增加. 酮洛芬含糖聚合物前药的体外释放研究表明,酮洛芬的释放时间大大延长,达到了缓释的目的,释药速率随着聚合物前药中葡萄糖含量增加而加快. 聚合物前药的释放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共聚物释药更符合一级动力学释放模型.
关键词:
共聚物
,
酮洛芬
,
含糖药物
,
酶促合成
,
释放动力学
,
载药系统
苏跃涵
,
张利朋
,
王枫亮
,
王盈霏
,
苏海英
,
陈平
,
吕文英
,
姚琨
,
刘国光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9.2016030301
以酮洛芬(KTP)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其在Fe2+/单过氧硫酸氢盐(PMS)体系中的降解行为.溶液的pH值不仅会影响KTP的存在形态,而且也会影响Fe2+/PMS体系中Fe2+的形态,进而影响KTP的降解,结果表明,酸性条件有利于KTP的降解,当pH=3时降解效果达到最佳,降解率为66.87%.分别以乙醇和叔丁醇做为自由基猝灭剂,检测到体系中存在硫酸根自由基与羟基自由基,且酸性时以硫酸根自由基为主导,而中性和碱性时以羟基自由基为主导,说明随pH值的升高体系中发生了SO-·4向 HO·转化.当HCO-3浓度从0增大至0.01 mmol·L-1时,其对KTP的降解起到促进作用,继续增大至10 mmol·L-1时,对KTP的降解起抑制作用. HA在0至10 mg·L-1浓度范围内对KTP的降解起到促进作用,继续增大至50 mg·L-1时则表现出抑制作用.自然水体中低浓度的腐殖酸、碳酸氢盐对KTP的降解起到促进作用,而高浓度则表现为抑制作用;采用UPLC/MS/MS对KTP降解产物进行鉴定,推测KTP在Fe2+/PMS体系下的降解途径主要涉及脱羧反应、酮基化反应和羟基化反应;用发光菌急性毒性实验评价了KTP降解过程中的毒性变化,发现KTP氧化过程中体系的毒性低于氧化前KTP的毒性,表明Fe2+/PMS体系是一种有效降低KTP毒性的方法.
关键词:
酮洛芬
,
硫酸根自由基
,
降解途径
,
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