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静
,
史伟民
,
伍丽
,
李爱民
,
唐健敏
,
秦娟
,
王林军
,
夏义本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09.05.016
本文采用CuPc作为电子给体,C_(60)作为电子受体制备了ITO/CuPc/C_(60)/Al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实验表明器件中活性层(CuPc/C_(60))对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主要原因是有机物的激子扩散长度大约是十几纳米左右,产生的激子大多数在未到达异质结之前就已经复合.本文讨论了活性层(CuPc/C_(60))的厚度比,并获得其最优比例.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
酞菁铜
,
富勒烯
,
厚度
陈卫祥
,
徐铸德
,
徐建敏
功能材料
利用傅氏烷基化反应,合成了富勒烯G60和酞菁铜(CuPC)共同化学修饰的聚环氧丙基咔唑(PEPC).研究结果表明,C60和酞菁铜接枝在PEPC侧链的咔唑环上.UV-Vis吸收光谱测试结果表明,C60-CuPc-PEPC在紫外和可见光区都有吸收.C60-CuPc-PEPC比CuPc-PEPC和PEPC具有更好的光电导性能.这种UV-Vis吸收和光电导性能的改善主要是由于C60、CuPc与PEPC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富勒烯C60
,
酞菁铜
,
聚环氧丙基咔唑
,
UV-Vis吸收光谱
,
光电导性能
廖兰
,
黄彩霞
,
陈劲松
,
吴月婷
,
韩志钟
,
潘海波
,
沈水发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2.20126
以P25为前驱体,在碱性条件下采用水热法制备了TiO2纳米管(NT),然后通过浸渍法将敏化剂酞菁铜(CuPc)附着于TiO2NT表面,制得可见光响应的CuPc/TiO2NT复合光催化材料,并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它在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NaOH碱性条件下水热法制备的TiO2NT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362.6 m2/g)和高孔容(2.039 cm3/g),经0.2%CuPc修饰后,复合材料仍然保持较高的比表面积(244.2 m2/g)和孔容(1.024 cm3/g),进而提高了CuPc与TiO2界面的光生电荷转移速率,使光生电子-空穴能够在此界面上形成有效分离,从而明显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在可见光辐照下,0.2%CuPc/TiO2NT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最好,反应180 min时,罗丹明B的降解率可达59%,比TiO2NT的提高了3.3倍.
关键词:
二氧化钛
,
纳米管
,
酞菁铜
,
染料敏化
,
可见光
,
罗丹明B
李亨利
,
都昊
,
王丽娟
,
张玉婷
,
李一平
,
邹凤君
,
宋贵才
,
宋晓峰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63102.0157
因酞菁薄膜平面具有多电子共轭大π键结构,本文采用异质诱导的方式对酞菁薄膜的生长特性进行了改善研究.采用高掺杂硅为栅极,氧化硅为绝缘层,生长α-四噻吩或p-六联苯薄膜为异质诱导层,制备了酞菁铜有机薄膜晶体管.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薄膜生长特性,并对比研究了2种诱导层对薄膜晶体管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α-四噻吩上生长的酞菁铜薄膜,形貌呈片状,而p六联苯上生长的酞菁铜薄膜,形貌呈针状,均与单层酞菁铜棒状形貌不同.同时,α-四噻吩与p六联苯薄膜上生长酞菁铜后,两者晶体管电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均比单层酞菁铜提高了1~2个数量级,表明α-四噻吩或p-六联苯对酞菁铜薄膜均有诱导效应,可以获得高性能的有机薄膜晶体管.
关键词:
α-四噻吩
,
p六联苯薄膜
,
酞菁铜
,
有机薄膜晶体管
,
诱导效应
高月英
,
杨继萍
,
陈征峰
,
陈慧英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0.06.009
通过等离子体改性,高分子吸附以及加入添加剂(Na2SO4,尿素)改变了酞菁铜颜料的表面性质,增加了酞菁铜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明等离子体改性在酞菁铜表面上引入了羟基和羰基,提高了颜料对丙烯酸类高分子的吸附强度.添加剂的加入增加了高分子在颜料表面上的吸附层厚度.这些作用都有利于酞菁铜在水中的分散,增加了它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
关键词:
酞菁铜
,
等离子体改性
,
高分子吸附
,
分散稳定性
钱凌峰
,
张佳
,
薛敏钊
,
朱园园
,
张青
,
刘燕刚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通过测定α-酞菁铜(α-CuPc)在4种不同的有机溶剂中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研究了不同溶剂以及加入不同量的三氟乙酸(TFAA)对酞菁铜溶解性和质子化的影响.以溶解性研究为基础,探讨了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酞菁铜薄膜时不同工艺条件对其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TFAA后,酞菁铜在硝基甲烷和氯仿中溶解良好,而且在氯仿中更容易质子化;使用扫描电镜(SEM)表征,结果表明TFAA及酞菁铜摩尔含量对薄膜制备的影响最为明显.
关键词:
酞菁铜
,
三氟乙酸
,
电沉积
吴振奕
,
杨绳岩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1.00785
采用氯磺酸作为磺化试剂,在多壁碳纳米管上接枝氯磺酰基,之后通过乙二胺的胺解反应,制备出胺基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NH2,并进一步与氯磺酰基酞菁铜反应制备出MWCNT-Pc复合物.产物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循环伏安,热重分析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WCNT-NH2上磺酰胺基接枝在MWCNT表面,而MWCNT-Pc上的酞菁基团是通过MWCNT-NH2上的酰胺基团与Pc形成复合物,碳纳米管上约38个碳原子结合一个磺酸基酞菁分子;该MWCNT-Pc复合物的热稳定性较MWCNT-NH2低;利用喷涂法构筑了ITO/MWCNT-Pc光电极,光电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AM1.5光照条件下,光电压及光电流分别为0.434V和0.158mA/cm2;在320nm处的IPCE达19.8%,具有较优良的光电转化性能.根据测得的MWCNT-Pc的能带结构,推知MWCNT-Pc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是Pc端基发生光激发电子跃迁,此后电子转移到MWCNTs上并进一步传递到ITO,完成电荷分离.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
酞菁铜
,
光电性能
宋林
,
徐征
,
赵谡玲
,
张福俊
,
黄金昭
,
黄金英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7.04.007
有机薄膜晶体管以其成本低、柔性好、易加工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低端器件.为了获得更实际的应用,OTFTs的性能还需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文章中以酞菁铜(CuPc)为有机半导体材料,制备了双栅结构的有机薄膜晶体管,其阈值电压为-4.5 V,场效应迁移率0.025 cm2/V·s,开关电流比Ion/Ioff达到9.8×103,与单栅有机薄膜晶体管相比,双栅器件在更低的操作电压下获得了更大的输出电流,场效应迁移率更高,而且通过对两个栅压的调节,对导电沟道实现了更好的控制,器件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
有机薄膜晶体管
,
双栅
,
酞菁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