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电场处理对一种镍基变形高温合金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

刘杨 , 王磊 , 霍健萍 , 乔雪璎 , 王延庆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对一种航空发动机隔热屏用镍基变形高温合金进行电场处理,研究了电场对合金组织及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电场处理后合金耐晶间腐蚀能力得到提高,随电场处理时间的延长腐蚀速率减小.在820℃、4 kV/cm条件下.电场处理10h后合金晶间腐蚀速率为65.26 mm·a-1,与未经电场处理状态相比,降低幅度达25.25%.电场处理过程中合金晶内退火孪晶的产生、长大,使原始大角度晶界与退火孪晶相交处原子重新排列,随电场处理时间的延长,大量的原始大角度晶界被取代,呈连续分布的合金元素贫化网络被隔断,导致腐蚀沟前进受到阻碍,从而改善合金晶界的腐蚀行为,提高合金耐晶间腐蚀能力.

关键词: 电场处理 , 高温合金 , 退火孪晶 , 晶间腐蚀

形变及热处理对690合金晶界特征分布的影响

夏爽 , 周邦新 , 陈文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应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取向成像显微技术(OIM)研究了材料初始状态、冷轧压下量和1100℃退火对690合金晶界特征分布(GBCD)的影响.低层错能面心立方金属镍基690合金,冷轧5%后在1100℃退火5min可使低∑CSL (coincidence site lattice, ∑≤29)晶界比例提高到70%以上(Palumbo-Aust标准),同时形成大尺寸的晶粒团簇.低∑CSL晶界比例和这种晶粒团簇的尺寸随冷轧压下量的增加而下降.初始状态的固溶或时效对690合金在1100℃再结晶退火后的晶界特征分布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晶界特征分布 , 晶界工程 , 退火孪晶 , EBSD , 镍基690合金

应变速率对电场处理GH4199合金拉伸变形行为的影响

刘杨 , 王磊 , 乔雪璎 , 王延庆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研究了电场处理后的长期时效GH4199合金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拉伸变形行为.结果表明,随应变速率增加合金屈服强度升高,应变速率低于3.3×100 s-1时,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值较低且随应变速率的增加无明显变化;当应变速率超过3.3×100 s-1时,m显著升高,当应变速率为3.3×101 s-1时,m达到0.16;随应变速率增加合金拉伸塑性呈下降趋势;在较低应变速率范围内变形时,电场处理后产生的退火孪晶是改善合金塑性的主要因素,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晶内开动的滑移系数量增加,塑性变形能力随之提高,但存在于合金晶界处的连续分布的碳化物对晶界的弱化作用逐渐显露,晶界与晶内塑性变形能力差异增大,晶界成为断裂的主要途径,导致合金塑性降低.

关键词: 应变速率 , 电场处理 , 高温合金 , 退火孪晶 , 变形行为

形变量对Ni-5 at%W合金晶界特征分布的影响

李龙飞 , 陈兴品 , 孙洪福 , 李晓光

材料热处理学报

应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取向成像显微技术(OIM)研究了形变量对Ni-5 at%W合金退火过程中晶界特征分布(GBCD)的影响.合金经77%、89%和98%冷轧后分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试验结果表明:较小的形变量(77%、89%)相比于较高的形变量(98%),前者更容易在随后的再结晶退火过程中激发出更多的低ΣCSL(coincidence site lattice,∑≤29)特殊晶界.在同一形变量下,随着温度的升高,∑3的比例随之下降;在相同的退火温度下,随着形变量的增大,Σ3的比例也随之下降.与此同时,小角度晶界含量不断增加,立方织构逐渐尖锐.

关键词: 晶界特征分布 , 退火孪晶 , 立方织构 , EBSD

固溶和时效对0Cr21Ni6Mn9N含氮奥氏体不锈钢组织的影响

袁丰伟 , 郑海忠 , 鲁世强 , 胡春文 , 王晓震

机械工程材料

采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固溶和时效处理对0Cr21Ni6Mn9N含氮奥氏体不锈钢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0Cr21Ni6Mn9N钢冷拔管经1 100℃固溶处理后,晶粒尺寸变大,孪晶数量增多且层厚增加,晶界及晶粒均很清晰,无任何析出物;经固溶及650℃时效处理后,晶粒尺寸与固溶态的相差不大,但晶界上有大量黑色粒状M23C6相析出;经固溶及850℃时效处理后,出现大晶粒吞并小晶粒的现象,晶粒发生了二次长大,且晶界处的M23C6相数量较650℃时效的有所减少.

关键词: 0Cr21Ni6Mn9N钢 , 固溶时效处理 , 退火孪晶 , 析出相

Fe-Mn TWIP钢退火态的微观结构特征

代永娟 , 米振莉 , 唐荻 , 吕建崇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通过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分析研究了退火态TWIP钢的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经过600 ℃退火10 min后钢中存在冷轧的纳米级变形孪晶及少量位错;分别在700、800、900和1000℃退火10 min后,发现退火温度决定了退火孪晶的尺寸:随退火温度升高,退火孪晶尺寸增大.退火孪晶仅有少量在再结晶过程中产生,而大量的退火孪晶在再结晶结束后的晶粒长大过程中生成并长大.退火孪晶尺寸的大小影响了TWIP钢的力学性能,孪晶尺寸为2~5 μm时,试验钢表现出高强度,此时抗拉强度可达840 MPa;孪晶尺寸为30~50 μm时,试验钢表现出高的伸长率,可达到84.0%,表现出充分的TWIP效应.

关键词: 退火温度 , 退火孪晶 , TWIP效应 , 力学性能

共轭和临界双滑移取向Cu单晶体疲劳位错结构的热稳定性研究*

郭巍巍 , 齐成军 , 李小武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572

在不同塑性应变幅下对共轭双滑移和[017]临界双滑移取向Cu单晶体进行疲劳实验直至循环饱和, 然后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 考察了其位错结构的热稳定性. 结果表明, 300 ℃退火处理后, 位错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回复; 500和800 ℃退火处理后, 均发生了明显的再结晶现象, 并伴随退火孪晶的形成. 不同取向Cu单晶体循环变形后形成不同的位错结构, 其热稳定性由高到低依次为: 脉络结构、驻留滑移带(PSB)结构、迷宫或胞结构. 不同取向疲劳变形Cu单晶体中形成的退火孪晶均沿着疲劳后开动的滑移面方向发展, 疲劳后的滑移变形程度越高, 退火后形成的孪晶数量则越多. 但过高的退火温度(如800 ℃)会加快再结晶晶界的迁移速率, 进而抑制孪晶的形成, 致使孪晶数量有所减少.

关键词: Cu单晶体 , 疲劳位错结构 , 热稳定性 , 晶体取向 , 再结晶 , 退火孪晶

一个共面双滑移取向Cu单晶体疲劳位错结构的热稳定性研究

郭巍巍 , 齐成军 , 李小武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2.00411

在不同塑性应变幅下对[233]共面双滑移取向Cu单晶体进行疲劳实验直至循环饱和,然后在不同温度进行退火处理.利用SEM-ECC和TEM观察疲劳位错结构及其退火后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为300℃时,位错结构均发生了明显的回复,高应变幅下疲劳样品中甚至出现了部分再结晶.在500和800℃退火,所有晶体都发生了严重的再结晶,并且有大量的退火孪晶出现.随着塑性应变幅和累积塑性应变量的增加,应变集中程度明显增加,为再结晶的发生和孪晶的萌生提供了更大的局部应变能,所以再结晶发生得更为显著,退火孪晶变得更为粗大且数量增加,退火孪晶的形成与层错的出现有密切关系.DSC测试分析表明,再结晶的发生不是突发式的,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关键词: Cu单晶体 , 疲劳位错结构 , 热稳定性 , 再结晶 , 退火孪晶

共轭和临界双滑移取向Cu单晶体疲劳位错结构的热稳定性研究

郭巍巍 , 齐成军 , 李小武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572

在不同塑性应变幅下对[223]共轭双滑移和[017]临界双滑移取向Cu单晶体进行疲劳实验直至循环饱和,然后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考察了其位错结构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300℃退火处理后,位错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回复;500和800℃退火处理后,均发生了明显的再结晶现象,并伴随退火孪晶的形成.不同取向Cu单晶体循环变形后形成不同的位错结构,其热稳定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脉络结构、驻留滑移带(PSB)结构、迷宫或胞结构.不同取向疲劳变形Cu单晶体中形成的退火孪晶均沿着疲劳后开动的滑移面方向发展,疲劳后的滑移变形程度越高,退火后形成的孪晶数量则越多.但过高的退火温度(如800℃)会加快再结晶晶界的迁移速率,进而抑制孪晶的形成,致使孪晶数量有所减少.

关键词: Cu单晶体 , 疲劳位错结构 , 热稳定性 , 晶体取向 , 再结晶 , 退火孪晶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