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佩
,
王兴庆
,
戴瑞光
,
林峰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08.05.010
研究了<1μm氧化铁粉在500℃、380℃、260℃、150℃温度下氢还原时,还原温度和氧化铁粉粒度对还原率、还原过程和还原产物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500℃和380℃下还原速度较快,分别在15和23min后即能完成还原.在260℃和150℃下还原甚为缓慢;粉末粒度的细化在还原初期可明显提高还原速度,但随着还原反应的进行,在试验条件下粒度对反应的有利影响逐渐减缓;在温度<570℃的低温下氧化铁还原过程经由Fe2O3→Fe3O4→Fe两步进行,其整个反应速率受控于Fe3O4还原为Fe的反应过程,实验中并没有发现富氏体的存在.
关键词:
微纳米氧化铁粉
,
低温还原
,
还原动力学
,
还原机理
孙翱魁
,
王德志
,
李翼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CuMoO4-MoO3粉末为前驱体,采用机械化学-氢气共还原的方法制备出Mo-Cu纳米复合粉末.通过DSC对前躯体的制备温度进行研究,通过XRD、SEM及TEM分别对粉末的相组成、形貌和粒度进行表征,从热力学的角度对粉末的还原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机械球磨可以有效地降低粉末的颗粒尺寸,增大反应面积,提高粉末还原活性,从而在低温下制备出Mo-Cu复合粉末.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对机械球磨15h的CuMoO4-MoO3混合粉末在680℃下还原,可以得到颗粒尺寸为50~100 nm的Mo-25%Cu (质量分数)纳米复合粉末.
关键词:
Mo-Cu
,
纳米复合粉末
,
机械化学
,
还原机理
闫占辉
,
张建良
,
邢相栋
,
王振阳
,
刘兴乐
,
任山
材料与冶金学报
doi:10.14186/j.cnki.1671-6620.2015.01.005
为开发利用辽宁朝阳地区低镁钒钛磁铁矿资源,本文以石墨粉为还原剂,研究还原温度、碳氧比等因素对内配碳球团还原过程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方法对还原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镁钒钛磁铁矿与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相比,易于还原.当还原温度超过l 150℃时,球团均能快速进行反应;配碳比增加有利于反应分数的提高.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球团内部先后出现浮氏体、新生钛铁矿和FeTi2O5等过渡相,还原产生的金属铁从矿物颗粒外表面到内部依次析出,金属铁相不断增加并聚集长大,球团内部新生相界面逐渐清晰.
关键词:
低镁钒钛磁铁矿
,
还原温度
,
还原机理
,
碳氧比
宋永辉
,
周家霆
,
兰新哲
材料导报
用微波辐照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硝酸银(AgNO3)混合水溶液,改变微波辐照时间和反应物质量比制备出了形貌各异的纳米银粒子,并通过实验证实了PVP的催化还原作用.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X射线能谱(EDS)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表明,在微波辐照条件下,PVP分子内酰胺基中的胺基N原子具有还原作用,可以将溶液中的银离子快速还原为银纳米颗粒,并且随着PVP与AgNO3的质量比的增大,银的形貌会出现由球形到立方体形、薄片形的系列转变.
关键词:
纳米银粒子
,
PVP
,
微波辐照
,
还原机理
徐冠华
,
吴新平
,
刘洪涛
,
朱果逸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9.04.023
制备了TiO2-CuO修饰Cu电极,并对CO2在该复合光电电极上的还原行为进行了研究. 光电化学测试表明,TiO2有助于电极的光电转换,能注入更多的电子促进CO2还原. TiO2-CuO/Cu复合电极在光照条件下对CO2具有很好的光电催化还原活性,使还原电位正移约100 mV,同时有效地抑制了水的光电分解. Mott-Schottky曲线测定表明,TiO2-CuO/Cu复合电极具有n型半导体性质,其平带电位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负移. 光谱及色质谱测试证明,CO2在TiO2-CuO/Cu复合电极上的光电化学还原产物为甲酸和甲醛,还有少量乙烯和甲烷. 在-1.2 V条件下光照 3 h,CO2的转化率可达32%. 基于实验结果对CO2光电还原机理进行了推断.
关键词:
复合电极
,
CO2
,
光电化学
,
还原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