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莹
,
宓一鸣
人工晶体学报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对硅取代、掺杂石墨烯纳米带不同位置的电子能带结构、态密度及电子器件的电子输运性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锯齿形石墨烯纳米带(ZGNRs)在硅原子取代及掺杂后由原来的半导体态转变为金属态.在各种模型中,对于体系态密度有贡献的一般为原子指数为1、在p轨道的硅原子(Si1p);原子指数为2、在p轨道的硅原子(Si2p)和碳原子(C2p);少量的原子指数为1、在s轨道的氢原子(H1s)和碳原子(C1s).经分析,在各取代位置中两端硅原子取代的锯齿形石墨烯纳米带的体系能量最小,表明其为最有可能发生的取代位置.在掺杂位置中,体系能量计算结果显示填隙硅原子的能量更低,最有可能发生此种掺杂.电子输运性质的研究中,在所有的取代位置中单边硅原子取代组成的电子器件电子输运性质最好.在所有电子器件模型中电子输运性质最好的是填隙硅原子掺杂模型.
关键词:
石墨烯纳米带
,
第一性原理
,
能带结构
,
态密度
,
输运性质
皮小力
,
曹辉
低温物理学报
湿化学反应法制备了CaCuxMn3-xMn4 O12(x=0.2,0.4,0.6,0.8,1.0,1.2,1.4)系列材料的前驱体,然后通过高温烧结做成样品,进一步丰富了这类样品的研究内容.X射线衍射表明掺杂Cu2+在x=0.2到x=1.4范围内这些材料都能够成单相.通过Rietveld全谱拟合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随掺杂浓度的增大,晶体的结构对称性没有发生变化,都成立方结构,空间群Im(-3).晶体的结构参数和晶胞体积随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虽然引入的Cu2+离子的半径大于Mn3+的半径,但是部分Mn3+变成Mn4+,由于Mn4+的半径小于Mn3+,而后面因素起主要作用,从而引起晶胞体积的减小.Mn2-O-Mn2的键角随掺杂改变而成振荡趋势,没有明显的规律,说明MnO6发生了不同程度的Jahn-Teller畸变,这可能是由于Jahn-Teller离子(Mn3+/Cu2+)不匹配造成的.这说明晶体结构和畸变直接影响锰氧八面体的键长和键角,该体系的结构特征分析对探讨其电磁输运性质至关重要.
关键词:
锰氧化物
,
Rietveld
,
结构精修
,
输运性质
朱纪磊
,
奚正平
,
汤慧萍
,
谈萍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多孔材料通常具有复杂的宏微观结构,难以用传统的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科学描述.分形理论是研究多孔材料结构和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简要介绍了传统多孔结构表征方法及其优劣,重点综述了采用分形理论在研究多孔材料的结构、传热传质等功能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分形
,
多孔材料
,
孔结构
,
输运性质
崔磊
,
郭振平
,
张广铭
,
张文勇
,
任为
,
张晓平
,
朱美红
,
赵永刚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5.z1.014
用固态反应的方法制备了层状化合物NaxCoO2 (0.52≤x≤0.8),并系统地研究了化合物的结构和输运性质.研究表明,随着Na含量x的增加,晶胞参数a增大,而晶胞参数c减小并且其数值远小于那些从Na0.77CoO2中用化学方法脱Na制得的样品的晶胞参数.所有的样品都呈现金属特征的输运性质并且电阻率曲线在x=0.68附近达到一个最小值.本工作还发现对于某些样品在某个温度点Tx附近,dρ/dT会出现一个跳变,这一跳变很可能对应于NaxCoO2材料输运性质从钴氧层内输运到三维空间输运的转变.
关键词:
NaxCoO2
,
晶体结构
,
输运性质
,
电阻率
刘艳梅
,
苗继鹏
,
王先杰
,
吕喆
,
隋郁
,
徐苗
,
黄晓莉
,
李玉
,
刘玉强
,
武高辉
,
苏文辉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6.02.011
本文研究了纳米相和体相多晶样品La 5/6Na 1/6Mn 0.90Fe 0.10O 3的结构、磁性和输运性质.XRD谱图表明两样品都是单相的钙钛矿结构.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晶粒表面处的自旋无序增多,使居里温度降低,同时使自旋相关电子在晶界处的散射增强,提高了材料电阻率.纳米粒子的尺寸效应提高了材料的低场磁电阻;晶粒表面自旋无序的增多使电子在晶粒表面的二阶隧道效应增强,提高了高场磁电阻效应.零场电阻率的拟合结果也表明晶粒尺寸的减小使自旋无序增加.
关键词:
磁性
,
输运性质
,
双交换相互作用
,
二阶隧道效应
贾旭
,
张建武
,
郑保忠
,
浦其荣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6.04.013
我们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了系列多晶样品Bi1.6Pb0.4Sr2-x(Ce1-yEuy)xCuOz (x=0.1, 0.2; 0≤y≤1),并且用XRD和电阻率分别对其晶体结构和输运性质进行了研究. XRD结果表明,当Ce/Eu共掺杂量x=0.1时,样品成单相,当x=0.2时,会有杂相出现;随着Eu掺杂量的增加及相应Ce掺杂量的减少,样品的晶胞参数a,b稍有增大,晶胞参数c则显著增大;电阻率测量表明,随着Eu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超导转变温度Tonsetc可以提高到21K,Ce掺杂对超导电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Eu掺杂却能够改善超导电性,其中Tonsetc随Ce/Eu掺杂量的变化可以用电荷转移模型进行合理解释.
关键词:
Bi2201
,
超导电性
,
输运性质
,
微结构
余方新
,
谢佑卿
,
李小波
,
邓永平
,
陶辉锦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4.05.025
依据纯金属单原子理论(OA)确定了体心立方结构(bcc)V,Nb,Ta的电子结构依次为[Ar](3dn)1.68(3dn)2.94(4sc)0.18(4sf)0.20,[Kr](4dn)0.25(4dc)4.15(5sc)0.21(5sf)0.39,[Xe](5dn)0(5dc)3.92(6sc)0.59(6sf)0.50;并对V,Nb,Ta的面心立方结构(fcc)和密排六方结构(hcp)初态特征晶体的电子结构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定性地解释了V,Nb,Ta的电子结构和晶体结构之间的关系;定性解释了bcc结构V,Nb,Ta之间力学性质和输运性质的差异与电子结构的关系;定量计算了其晶格常数、结合能、势能曲线、弹性和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
关键词:
电子结构
,
晶体结构
,
晶格常数
,
结合能
,
力学性质
,
输运性质
安丽萍
,
刘春梅
,
刘正方
,
刘念华
材料导报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掺杂对锯齿形石墨烯纳米带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掺杂原子种类、掺杂位置的不同将对电子输运产生极大的影响.当中间散射区域的中心C原子被B杂质原子代替时,在电子输运谱的费米能级以下会出现一个零透射的波谷,而另一侧则不变;当带中心杂质为N原子时情况正好相反.零透射波谷的出现意味着有带隙产生,即发生了从金属到半导体的转变.当杂质原子从中心位置移到带边缘时,波谷将移到费米能级的另一侧,从而引起从受主到施主特征的转变,这是杂质原子的束缚态与边缘态相互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
锯齿形石墨烯纳米带
,
掺杂
,
输运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