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
,
方淑英
,
夏玮
,
张玉龙
,
李家畅
,
张文清
功能材料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基质材料,并添加无机盐、致孔剂制备调湿材料,考察了无机盐种类与用量、致孔剂碳酸氢铵(NH4HCO3)用量对调湿材料性能的影响,并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对样品的化学结构和表面形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CMC):m(无机盐LiCl):m(NH4HCO3)=6:3:4时,所制备的调湿材料在不同湿度环境下(80%、60%和40%RH)吸湿量达132%、55%和30%,并具有较高的湿容量.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钠
,
调湿材料
,
制备
,
无机盐
,
文物保护
王吉会
,
王志伟
材料导报
在简要介绍调湿材料的概念、工作原理、分类和调湿机理,及分析单一调湿材料优缺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发展复合调湿材料的必要性,并归纳总结了复合调湿材料的种类、制备方法、调湿特性和机理.最后指出了复合调湿材料的发展前景、应用领域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
调湿材料
,
复合
,
进展
,
分类
,
应用
胡志波
,
演阳
,
郑水林
,
孙青
,
尹胜男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50287
调湿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健康环保材料.本工作以硅藻土(DE)和重质碳酸钙(GCC)为原料,用焙烧法制备了硅藻土/重质碳酸钙复合调湿材料(DE/GCC).采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低温氮吸附法对样品的物相、表面官能团、微观形貌、表面元素组成和孔结构特性进行了表征,在恒温高湿度环境(RH=70%、80%、90%;30℃)下测试了样品的吸湿性能,并进行吸湿动力学和吸湿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焙烧法制备的DE/GCC中生成了硅酸钙和氢氧钙石,DE/GCC的介孔含量增多,易于形成毛细管凝聚.在相对湿度为70%、80%和90%恒温高湿度环境下,DE/GCC的36 h吸湿量分别达到7.213%、11.159%和14.701%,分别提高到DE的2.1、2.9和3.0倍.吸湿过程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关键词:
硅藻土
,
重质碳酸钙
,
调湿材料
,
硅酸钙
,
氢氧钙石
胡明玉
,
付超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7.04.002
通过实验测试了硅藻土调湿材料的强度、耐水性、调湿性能,并根据扫描电镜微观分析及材料的吸附/解吸理论研究了硅藻土材料的调湿机理.研究表明,通过无机改性掺合料的作用,可以使硅藻土调湿材料28和60 d抗压强度分别大于5和6 MPa,软化系数分别达到0.65和0.74.硅藻土调湿材料的最大平衡含湿率近20%,且吸放湿速率高,具有优异的调湿性能.硅藻土调湿材料对空气中水分子的作用主要为毛细孔道效应和表面化学作用,其次为表面物理吸附作用.
关键词:
硅藻土
,
调湿材料
,
抗压强度
,
软化系数
,
平衡含湿率
邓妮
,
武双磊
,
陈胡星
材料导报
对国内外有关调湿材料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侧重介绍了调湿材料的调湿机制、评价方法及其分类,对调湿材料的研究动态进行了展望.通过组成和结构的设计,实现调湿材料的吸放湿量和速度的可调控性,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揭示调湿材料对其他材料的复合及相互影响规律,开发实用的多功能的调湿产品,是值得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调湿材料
,
分类
,
机制
冉茂宇
材料导报
在介绍调湿材料调节空气湿度原理的基础上,评述了日本学者关于调湿材料调湿特性好坏的四种观点.着重报道了日本近二十几年来研究开发的四类调湿材料,并对它们的工艺过程、调湿特性和应用概况进行了说明.最后提出了未来调湿材料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调湿材料
,
相对湿度
,
平衡吸放湿曲线
侯国艳
,
冀志江
,
王静
,
王继梅
,
王晓燕
材料导报
系统讨论了国内外调湿材料的调湿机理、性能评价方法以及产品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国内调湿材料行业应尽快建立完整的机理理论和科学的性能评价体系,调湿材料应向吸放湿能力强、速度快、成本低、节能无污染、健康环保的产品方向发展.
关键词:
调湿材料
,
室内环境
,
吸放湿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