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20 kHz频率下高强度钢超高周疲劳研究

薛红前 , 陶华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5.05.004

应用超声疲劳试验技术,对两种高强度钢在20 kHz频率下105~1010循环周次的疲劳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应力比R=-1时,D38MSV5S钢与100C6钢在105~1010循环周次之间,试样仍会发生疲劳断裂,疲劳强度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下降;R=0.1时,D38MSV5S钢在106~107循环周次之间会出现疲劳强度.与30 Hz频率下常规疲劳试验数据比较发现,频率对100C6钢的疲劳性能影响不大;R=-1时,D38MSV5S钢20kHz频率下的SN曲线略低于30 Hz频率下的S-N曲线,当R=0.1时,频率对D38MSV5S钢疲劳性能的影响更为明显.在超高周疲劳循环下,疲劳破坏主要起源于试样内部夹杂物.

关键词: 超高周疲劳 , S-N曲线 , 高强度钢 , 裂纹源

三种汽轮机转子钢的高周疲劳性能

王红涛 , 杜晋峰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506012

针对符合转子制造技术规范的25Cr2MoVA钢、25Cr2Mo1VA钢和40Cr钢进行了高周疲劳试验,基于无疲劳极限半对数曲线模型拟合得到了三种钢的P-S-N曲线,并分析了疲劳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疲劳循环108周次时,25Cr2MoVA钢、25Cr2Mo1VA钢和40Cr钢疲劳极限分别为465,455,460 MPa;随着应力降低,三种钢的疲劳寿命均持续增加,P-S-N曲线下降的趋势变缓,但未出现显著的水平平台;三种钢的疲劳裂纹均萌生于材料表面,裂纹扩展呈放射状,25Cr2MoVA钢和25Cr2Mo1VA钢瞬断区具有韧窝特征,它们的韧性优于40Cr钢的;在遭受次同步振荡时,25Cr2MoVA钢转子的安全可靠性最高.

关键词: 转子 , 疲劳极限 , 裂纹源 , 次同步振荡

一种400 MPa级铌微合金钢的疲劳性能

刘秉余 , 于景媛 , 李宝绵 , 崔建忠

钢铁

采用四点弯曲疲劳试验研究了应力比为-0.82和-1的含铌微合金钢SQ390的疲劳行为,对疲劳断口进行了SEM分析,用试验结果对Soderberg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试验钢的弯曲疲劳曲线呈直线形,两个应力比下的弯曲疲劳强度分别为275 MPa和256 MPa,疲劳裂纹均起源于试样表面.Soderberg公式对低合金钢四点弯曲疲劳试验结果非常适用.

关键词: 微合金钢 , 四点弯曲疲劳 , 疲劳曲线 , 裂纹源

18CrNiMo7-6齿轮轴纵裂分析

刘玉芬 , 程丽杰 , 冯桂萍 , 刘金鑫

物理测试

某厂生产的18CrNiMo7-6齿轮轴,在进行热处理过程中出现开裂,将齿轮轴切开,采用金相、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对试样断口的裂纹源以及裂纹的扩展、裂纹末端进行了综合分析,查找开裂原因。结果表明裂纹两侧没有氧化脱碳,没有非金属夹杂物聚集,裂纹是淬火裂纹,没有发现导致淬火裂纹的冶金缺陷,裂纹是齿轮轴淬火后没及时回火造成的。

关键词: 裂纹源 , 淬火裂纹 , 冶金缺陷 , 及时回火

菱形加载路径下35CrMoA钢的微动疲劳行为

吕世泉 , 何国球 , 沈月 , 田丹丹 , 刘晓山 , 林国斌 , 任敬东 , 胡杰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6.01.015

采用MTS809拉扭复合疲劳试验机、扫描电镜(SEM)研究了接触应力为150MPa时35CrMoA合金钢在菱形加载路径下微动疲劳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等效应力幅值的增加,材料的软化、硬化效果更加明显;剪应力-剪应变滞后回线的面积增大;裂纹萌生源区的面积减小,瞬断区面积与总断面面积的比例增加,瞬断区的撕裂也越严重.微动磨损使表面塑性枯竭,从而形成疲劳裂纹源.

关键词: 35CrMoA , 菱形加载 , 微动疲劳 , 等效应力幅值 , 断口形貌 , 裂纹源

48MnV 非调质钢曲轴断裂的原因分析

孙军 , 倪培相 , 邵诗波 , 于晓东 , 吕世杰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602025

通过化学成分检测、低倍和显微组织观察、断口形貌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48MnV 非调质钢曲轴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曲轴的失效模式为典型的疲劳断裂,断裂源位于主轴颈与曲柄销之间的过渡圆角处,断裂主要原因是曲轴钢中夹杂物过多;裂纹源区条状硫化物较多,曲轴表面有类似锻造流线形状的疏松缺陷,易于产生疲劳裂纹;裂纹沿条状硫化物及带状组织扩展,最终导致疲劳断裂。

关键词: 曲轴 , 疲劳断裂 , 裂纹源 , 硫化物 , 锻造流线

压力容器管桥开裂原因分析

夏彪 , 芮乐顺 , 周玉华

物理测试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51

针对管桥开裂问题,通过光谱、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扫描电镜及能谱等检测仪器对试样进行全面检测.结果显示,管桥处焊缝内的气孔、管板处热影响区的马氏体、焊缝处的贝氏体及257~310℃的工作环境是形成裂纹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管桥开裂 , 裂纹源 , 马氏体 , 贝氏体

汽车前横梁碰撞断裂分析

江河 , 杨国斌 , 张先锋 , 马芳武 , 冯擎峰

物理测试

针对某型汽车碰撞试验中的2例典型案例:一例是碰撞速度大,横梁弯曲程度更大,却没有断裂;另一例是横梁在较小的碰撞速度下,弯曲较小,却发生断裂.通过目视检查、扫描电镜分析、变形计量、力学推导、材料检验、焊缝金相等方法,揭示出断裂横梁的失效原因.

关键词: 前横梁 , 碰撞试验 , 裂纹源

W/SiC界面反应层对SiC纤维拉伸断裂行为的影响

沈文涛 , 杨延清 , 张荣军 , 刘翠霞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直流电热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出高强度SiC纤维(W芯),采用拉伸试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对SiC纤维的强度、相组成、断口特征及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VD-SiC纤维主要由β-SiC组成;制备过程中W芯同SiC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厚度约300 nm的界面反应层,且反应层处存在着较大的残余拉应力;高强度SiC纤维裂纹产生于W/SiC界面反应层处,而低强度SiC纤维的裂纹源多处于W芯内部或纤维表面.

关键词: SiC纤维 , W/SiC界面反应层 , 裂纹源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