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通
,
江鸿杰
,
杨萌蕾
,
关锐峰
,
张新平
功能材料
研究了多孔NiTi记忆合金在H2O2+HCl溶液中的低温化学氧化过程和500℃的高温热氧化过程。通过对比分析2种表面氧化处理后合金表面氧化膜的形貌、Ni/Ti比及膜层生长动力学曲线,探讨了多孔NiTi合金表面和孔内氧化膜的生长特点。结果表明,利用2种表面氧化技术在合金表面和孔内获得的氧化膜Ni含量均明显低于基体,且合金孔内氧化膜Ni含量低于表面氧化膜;多孔NiTi合金孔内的氧化对于与氧亲和力弱的Ni而言更加困难,孔内氧化膜的生长速率低于表面氧化膜的生长速率。
关键词:
多孔NiTi合金
,
表面氧化
,
生长速率
,
Ni/Ti原子比
李炳
,
李艳红
,
王鑫
,
范新会
,
严文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11.03.005
单晶铜线材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性能,但其表面易氧化,影响外观和表面质量.以聚氨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环氧树脂E-20为原料,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单晶铜线材表面防氧化涂料,并对涂料的各项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涂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将其涂覆于单晶铜线材表面,在室温下能有效防止铜线材表面变色,并使铜线材在150℃时的氧化速度仅为裸单晶铜线的17.840%.
关键词:
单晶铜线材
,
表面氧化
,
聚氨酯
,
表面防护
张杰
,
江社明
,
张启富
,
刘常升
,
滕华湘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0yuan.issn1001-0963.20140115
采用FE-SEM,EPMA和XRD等分析了纯锌镀层在加热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和表面氧化.试验结果表明:GI镀层在较低温度加热后,厚度相对原始镀层没有改变,镀层与基板界面明显,高于800℃加热后,镀层厚度大幅增加,镀层/基体界面并不清晰;500℃加热后镀层组织为ζ相和δ相;随着加热温度升高,镀层组织转变为含铁量更高的Γ1相、Γ相和α-Fe(Zn);900℃加热后镀层几乎全为α-Fe(Zn),只在表面存在少量的Γ相;镀层中的铝随着加热温度升高逐渐向镀层表面迁移,900℃加热后铝完全迁移至镀层表面,形成连续的氧化铝层;低温加热后镀层表面只有很少的Fe-Zn相和氧化物.随着加热温度升高,表面的氧和铝含量增加,锌含量降低.900℃加热后,镀层表面存在Γ相、Al2O3和ZnO.
关键词:
纯锌镀层
,
热处理
,
显微组织
,
表面氧化
贾波
,
李春光
,
李运菊
,
陶春虎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9.01.009
研究了定向凝固DZ4合金在高温静拉伸应力作用下的动态再结晶行为,重点研究了温度、应力及表面氧化等因素对DZ4合金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大小的应力作用下,不带涂层的DZ4合金试样表面在800~950℃范围内会发生动态再结晶,且再结晶层厚度随着温度和应力的增高而增大;动态再结晶层均位于表面氧化层内.分析表明,表面氧化是DZ4合金发生表面动态再结晶的主要原因.试验结果同时表明,表面采用Al-Si渗层保护的定向凝固DZ4合金叶片在正常服役条件下不会发生再结晶.
关键词:
定向凝固DZ4合金
,
动态再结晶
,
表面氧化
,
Al-Si渗层
徐建明
,
吴烜
,
傅卫
,
李劲
,
蒋益明
钢铁研究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40022
系统研究了900℃高温下,与SiC球对磨时,PTA-WC-1、HS-2、HT-3等材料的耐高温摩擦磨损性能.测量了高温摩擦磨损试验前后材料表面硬度、摩擦因数的变化;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磨痕形貌和深度;通过X射线能谱(EDX)分析了磨痕残留物成分.发现PTA-WC-1在硬度、磨痕深度和摩擦因数上的表现均劣于其他2种材料.其显微形貌和成分分析表明,正是高温下疏松易剥离的氧化层影响了材料的耐磨损性能.
关键词:
合金
,
高温
,
磨损
,
表面氧化
丁新更
,
刘健翔
,
杨辉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6.04.009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掺银的TiO2薄膜,研究氧化处理对不锈钢表面Ag/TiO2抗菌薄膜组成和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谱(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经氧化处理和未经处理的不锈钢表面Ag/TiO2薄膜进行比较,研究薄膜的结构、界面反应特征及机制.发现:未经氧化处理的不锈钢由于其中的铁原子进入薄膜与TiO2反应形成钛酸铁固溶体薄膜;经氧化处理后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比较致密的氧化铁层,阻止了不锈钢内部的铁原子扩散进入薄膜与TiO2反应,表面同时形成钛酸铁和锐钛矿型的TiO2薄膜;锐钛矿型的TiO2与银离子反应形成钛酸银,既保持了银离子的高杀菌性能(样品的6小时抗菌率达到100%),同时又不至使金属银形成而使材料变色.在未经氧化处理的不锈钢表面,掺银TiO2薄膜中的银离子转化为单质银,抗菌性能低.
关键词:
表面氧化
,
薄膜结构
,
抗菌性能
,
含银二氧化钛薄膜
卢慧芳
,
朱正吼
,
徐雪娇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4.06.008
Fe73.5 Cu1 Nb3 Si13.5 B9纳米晶带材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在开关电源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Fe73.5 Cu1 Nb3 Si13.5 B9纳米晶带材磁芯在封装过程中存在着环氧树脂严重的不浸润问题,限制了纳米晶带材的应用。通过氧化处理法在带材表面制备了分布均匀、表面光洁、黑棕红色 Fe3 O4和 Fe2 O3氧化膜,氧化膜与带材结合力强,可以作为带材基体与环氧树脂的过渡层,改善了环氧树脂与带材的浸润性。相对于未表面氧化处理的带材,经过表面氧化处理带材的初始磁导率、饱和磁感应强度分别提高了14.6%和4.3%,矫顽力降低了21.6%。
关键词:
非晶纳米晶
,
表面处理
,
表面氧化
,
软磁性能
王立民
,
刘振刚
,
董守义
,
于美燕
,
郝霄鹏
,
崔得良
,
徐现刚
,
王琪珑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2.04.005
研究了Ⅲ-Ⅴ族半导体纳米晶表面氧化状态对它们表面活性的影响,并比较了具有不同阳离子的纳米晶体对氮分子吸附能力的差异,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解释;用XPS、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性质表征.结果表明:当Ⅲ-Ⅴ族半导体纳米晶表面氧化严重时,其表面活性明显降低;含Ga的Ⅲ-Ⅴ族半导体纳米晶对氮分子的吸附作用明显强于含In的纳米晶.这是因为Ga能够与氮分子形成较强的配位键,对氮分子的吸附作用增强.
关键词:
纳米晶
,
表面氧化
,
活化
,
配位键
张国权
,
彭家喜
,
孙天军
,
王树东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2)60639-1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SiC甲烷化催化剂,研究了SiC载体表面氧化程度对催化剂低温活性和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N2物理吸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氨程序升温脱附、X射线衍射、氢程序升温还原和氢化学吸附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载体氧化温度的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镍分散度降低,但还原性和反应稳定性提高.未氧化载体所负载催化剂的高温稳定性最差,其原因在于载体对镍粒子的固定作用最弱.负载于500和700℃处理的SiC载体上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低温活性和高温稳定性,这是因为适度氧化后的载体能较好地分散并固定镍粒子.900℃处理的载体因过度氧化形成了低活性的氧化层,使负载的镍粒子变大,因而催化剂的低温活性最差.
关键词:
甲烷化
,
碳化硅
,
表面氧化
,
镍
,
高温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