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联满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4.z2.019
最近几年,由于诸多原因,有时在盘环件低倍检验试样面上发现白点裂纹,低倍断口与力学性能检验结果均正常.取试样复验,低倍白点裂纹及断口白亮斑时有时无,裂纹性质难以确认.采用调质断口、缓慢拉伸、金相及蚀坑四种方法对疑白点裂纹的判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调质断口法能判定白点,但是确认率不高;缓慢拉伸法不仅能判定白点,而且还能表明材料的原始状态且准确性较高;金相法是判定白点缺陷的一种简便方法;蚀坑法能反映白点断裂的晶体学取向关系,是研究白点判据的一种辅助手段.
关键词:
判据方法
,
调质断口
,
缓慢拉伸
,
金相检验
,
蚀坑
王伟
,
朱成丽
,
吴洪亮
,
李晓红
腐蚀与防护
针对一起运行18a的耐张线夹处导线失效事故,采用宏观检查、扫描电镜、力学性能测试及金相组织检验等分析手段,由失效线夹特征及绞线断口形貌、组织性能劣化特点研究了其失效原因和机理.结果表明,耐张线夹铝管一侧压痕明显,另一侧积垢;外层铝股表面有大量腐蚀坑;铝股及钢芯的断面收缩率增加10%以上;铝股、钢芯断口纵向金相纤维特征弱化,钢芯断口颈缩处纤维特征消失.该次断线主要是线夹压接不良致管内钢芯铝绞线与线夹接触面腐蚀,灰尘、腐蚀产物在管内结垢,发热量增加,绞线温升,材质劣化而引起的.
关键词:
耐张线夹
,
断线
,
压接不良
,
蚀坑
,
材质劣化
魏文浩
,
刘玉岭
,
王辰伟
,
牛新环
,
郑伟艳
,
尹康达
功能材料
研发了一种新型碱性阻挡层抛光液,其不含通用的腐蚀抑制剂和不稳定的氧化剂(通常为H2O2)。Cu/Ta/TEOS去除速率和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此阻挡层抛光液对Cu具有较低的去除速率,能够保护凹陷处的Cu不被去除,而对阻挡层(Ta)和保护层(TEOS)具有较高的去除速率,利于碟形坑和蚀坑的修正。在300mm铜布线CMP中应用表明,此碱性阻挡层抛光液为高选择性抛光液,能够实现Ta/TEOS/Cu的选择性抛光,对碟形坑(dishing)和蚀坑(erosion)具有较强的修正作用,有效地消除了表面的不平整性,与去除速率及选择性实验结果一致,能够用于多层铜布线阻挡层的抛光。
关键词:
碱性阻挡层抛光液
,
去除速率
,
选择性
,
碟形坑
,
蚀坑
李玉海
,
肖福仁
,
王玉辉
,
张罡
,
姚俊
,
刘延文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5.06.009
研究了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对M2高速钢(W6M05Cr4V2)表面的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HIPIB辐照处理使高速钢样品表面强烈加热又快速冷却,产生表面淬火作用,导致碳化物溶解,马氏体溶碳量增大且晶粒细化或晶格畸变度增大,晶间出现残余奥氏体.辐照还使表面产生宏观残余压应力,形成一些弥散分布的火山口状熔坑.随着脉冲次数的增加,在材料表面产生微区光化现象,材料表面化学成分和相组成的差异、杂质分布以及位错密度不均匀性导致的非均匀、非稳定熔化等是产生熔坑的主要原因.辐照使材料表层及以下近200μm范围内的硬度提高,并出现硬度双峰现象,离子束辐照产生的应力波及其在材料中的传播所导致的位错密度增大是硬度提高的原因.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强流脉冲离子束
,
高速钢
,
相组成
,
蚀坑
,
显微硬度
张有宏
,
吕国志
,
陈跃良
,
王慧
,
石伯妹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3969/j.issn.1002-6495.2007.04.011
在实验室中对LY12CZ铝合金试件进行预腐蚀,随后再对其疲劳寿命评诂.在预腐蚀实验中,设置了3组腐蚀时间和3种腐蚀溶液温度以模拟不同的环境.利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预腐蚀后试验件上的腐蚀损伤进行观测,从形态学角度分析了腐蚀时间和腐蚀溶液温度的不同给损伤形态造成的影响.最后提出腐蚀损伤的评价指标:腐蚀坑深度和表面腐蚀损伤度,并给出了不同深度、损伤度对应下的试验件疲劳寿命.
关键词:
腐蚀
,
形态学
,
评价指标
,
损伤度
,
蚀坑
莫春立
,
王琛元
,
张罡
,
武小娟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8.07.012
以Fourier瞬态传热方程为基础,确定了强流脉冲离子束(HIPIB)热效应的基本传热方程,对靶材45钢进行不同能量参数的HIPIB辐照热效应的模拟计算.针对离子注入金属内部的情况,在模拟束流加载方式上分别采用体加载和面加载,比较了两种加载计算结果之间的差距.本算法的另一个改进就是在高能量辐照下,用单元死活法对蚀坑部分材料的消失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用单元死活法模拟单元的失效,更能符合HIPIB辐照金属表面热效应的蚀坑机制;单元死活法对靶材的升温过程没有明显影响,但对冷却阶段,可以显著提高模拟的精度.
关键词:
钢
,
表面处理
,
离子束辐照
,
热效应
,
蚀坑
,
模拟
李岩
,
董秀文
,
于志伟
,
孔平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11951/j.issn.1005-0299.20160104
为确定电工硅钢的晶粒取向性,应用蚀坑技术研究了冷轧无取向硅钢、取向硅钢因择优腐蚀所形成的蚀坑与晶粒取向的关系,分析了{100}面系蚀坑形貌的演变过程,从晶体学角度建立了蚀坑形貌与晶面指数的对应关系.结果发现:无取向硅钢形成不同形貌的蚀坑,其晶面指数为( 001)、( 011)和( 111) ,或是由它们演变形成的其他晶面指数;取向硅钢形成的蚀坑为同一类型,晶面指数为( 011)或由其演变形成的其他晶面指数;晶界也会形成蚀坑,其形貌与相邻晶粒间的取向差有关,取向差大,形成{100}、{110}和{111}面系的蚀坑,取向差小,形成{110}面系的蚀坑.取向硅钢的蚀坑分布具有连续性,晶界的存在并不改变蚀坑的基本特征;取向硅钢蚀坑的底棱相互平行,相差不超过5°,底棱延伸方向与硅钢的轧制方向即[001]方向一致,偏离角度不超过5°.
关键词:
电工硅钢
,
蚀坑
,
晶体学分析
,
形貌演变
,
底棱延伸方向
,
偏离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