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以清
,
邸洪双
,
刘相华
,
王国栋
钢铁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RAL)已取得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辊薄带连铸技术.设计并制造了一套具有自动控制和自动检测系统的双辊薄带连铸机;采用三维有限法对双辊薄带连铸过程进行了热流耦合模拟,从而为选择工艺参数提供了参考;深入地研究了电磁侧封,获得了电磁力沿熔池内金属熔体高度方向的分布规律;在实验室条件下生产出了不锈钢、高速钢、硅钢、碳钢、镁合金等薄带,并得到了稳定的双辊薄带连铸工艺规程.目前正在开展工业规模的双辊薄带连铸实验研究工作.
关键词:
双辊
,
薄带
,
连铸
,
温度场
,
流场
,
电磁侧封
刘瑞蕊
,
周啸
,
周海涛
,
刘克明
,
彭谦之
,
彭勇
,
钟芳华
材料导报
采用电孤熔炼-真空甩带-长时间高温退火工艺制备了Ni50 Mn37 Sn13、Ni50 Mn37 Sn13 Co9和Ni50 Mn37 Sn13-Fe9三种不同状态下的Heusler合金.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及电子探针对所得铸锭、薄带及高温退火薄带试样进行显微组织结构分析.结果表明3种合金的铸锭试样均为枝晶结构,由马氏体、奥氏体及杂质相组成;薄带试样仅为单一奥氏体相;退火后的薄带试样又恢复到类似于铸锭试样的组织结构.另外,Co/Fe元素的加入增加了合金凝固时的成分过冷度,且没有改变合金的组织结构,只是分别占据了合金中的Mn/Ni原子位点.
关键词:
Heusler合金
,
铸锭
,
薄带
,
显微组织结构
鲍培玮
,
邸洪双
,
王国栋
,
刘相华
钢铁研究
doi:10.3969/j.issn.1001-1447.2002.04.008
通过对双辊铸轧熔池的特点和薄带在熔池中凝固变形过程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不锈钢铸轧薄带的组织结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机理,并用结晶热力学做出了解释.
关键词:
双辊铸轧
,
薄带
,
不锈钢
,
熔池
,
显微组织
,
凝固
王昕
,
余志海
,
周佩珩
,
梁迪飞
,
邓龙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熔体快淬法制备(FeCo)_(78)Nb_6B_(15)Cu_1非晶薄带,通过DSC测试薄带的晶化特性,并据此在400,500,700和 750 ℃进行1 h退火处理.用XRD和SEM分析薄带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晶化行为,并用VSM测试薄带与粉体的静态磁参数.结果表明:对于固定成分的Hitperm合金,选择合适的退火温度,可控制晶粒大小和晶相比例.由于晶粒表面无序磁矩含量的变化,导致材料比饱和磁化强度发生变化,同时更小的纳米晶粒对降低矫顽力有利.由于淬态引入的微量结晶,薄带存在表面晶化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恶化材料的静态磁特性.
关键词:
FeCoNbCuB
,
薄带
,
微结构
,
晶化
,
静磁特性
鲍培玮
,
邸洪双
,
刘相华
,
王国栋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3.04.007
为研究双辊铸轧薄带中各种组织的形成,在实验室的双辊铸机上进行704和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薄带的铸轧实验.对铸轧薄带中所出现的各种细小晶粒组织进行分析,利用金属学及结晶热力学的理论结合有限元模拟计算所得结果对各种组织的形成条件和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双辊铸轧不锈钢可以得到2μm以下的表层激冷组织和2 μm的细小枝晶组织,提高了材料表层的抗腐蚀能力;在铸轧薄带中不仅存在中心层的细小等轴晶粒,而且在枝晶区还存在由破碎的枝晶演变而来的较大等轴晶粒,对这些较大等轴晶粒的生成机制出了解释.
关键词:
双辊铸轧
,
薄带
,
不锈钢
,
显微组织
易于
,
周泽华
,
王泽华
,
江少群
,
赵伟华
机械工程材料
采用双辊连铸工艺制备了硅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3.0%,4.5%的硅钢薄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组织,并研究了后处理工艺对薄带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含量为0.5%和1.0%的薄带适合采用一次冷轧+850~950℃退火的后处理工艺,而硅含量在3.0%以上的薄带适合采用二次冷轧+950℃退火的后处理工艺;硅含量为3.0%和4.5%的薄带在冷轧并950℃退火后,其磁性能最佳,铁芯损耗约为4.30W·hg^-1,磁感应强度约为1.68T。
关键词:
双辊连铸
,
硅钢
,
薄带
,
显微组织
杨明波
,
潘复生
,
彭晓东
,
侯仕东
,
丁培道
钢铁研究学报
以流线为边界划分网格,建立了双辊薄带凝固过程的宏观传热模型、溶质传输模型和凝固组织形成的微观模型,并以固相分数为媒介,采用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的时间步长,实现了宏观模型与微观模型的耦合,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关键词:
双辊
,
连铸
,
薄带
,
凝固组织
,
数值模拟
董浩
,
赵宇
,
喻晓军
,
连法增
钢铁研究学报
研究了常化温度对冷轧无取向硅钢薄带磁性能和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无取向硅钢薄带生产过程中采用常化工艺能够降低高频铁损值,在900~950℃温度范围内常化能够降低成品硅钢中γ织构不利组分的强度,同时提高{100}面有利织构的强度.过高温度下常化会使成品晶粒尺寸偏大,导致涡流损耗增加,对冷轧无取向硅钢薄带的磁性能不利.
关键词:
常化
,
无取向硅钢
,
磁性能
,
织构
,
薄带
孙菲菲
,
陈洁云
,
赵丹
,
郑少波
,
翟启杰
,
李慧改
上海金属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含Ti氧硫复合夹杂物进行成分和结构测定,利用Aziz模型计算钢液凝固时固液界面的溶质分布规律,并辅以热力学计算确定复合夹杂物的析出顺序.结果表明:含Ti氧硫复合夹杂物的形态为壳层结构:TiO2为核心,Fe2SiO4在核心外进行包裹,MnS附着析出在包裹膜上;钢液凝固时非金属元素在固液界面前沿的溶质分配较金属元素更易受影响;含Ti氧硫复合夹杂物在凝固时各物质的析出顺序为TiO2→Fe2SiQ→MnS.
关键词:
薄带
,
纳米级复合夹杂物
,
非平衡溶质分配
,
热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