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达
,
杨文芳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7.05.007
层层自组装技术(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LbL)是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新技术.与传统成膜技术相比,该技术能组装的材料多种多样(如聚电解质、纳米颗粒、有机小分子等),可以通过模板精确控制薄膜的表面结构和尺寸.薄膜的通透性能和力学性能可以通过控制组装材料、沉积层数、组装条件等来改善.对层层自组装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层与层之间作用力的研究进展,阐述了LbL技术在电化学电容器、光敏微胶囊、分离膜、生物化学及药物释放中的应用,并对LbL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
,
薄膜
,
电化学电容器
,
光敏微胶囊
,
分离膜
,
生物传感器
,
生物反应器
,
药物释放
李亚瑜
,
毛晓颖
,
汪凌
,
甄卫军
材料导报
采用微波合成的PLA-PEG-PLA和单微乳法制备的纳米Fe3O4为栽体,以邻菲罗啉(1,10-Phenanthroline,Phen)为释放模型药物,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Phen-Fe3O4/PLA-PEG-PLA微球.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1H-NMR)、X射线衍射(Ⅺ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PLA-PEG-PLA及磁性微球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微波法合成的PLA-PEG-PLA是一种三嵌段共聚物,栽药微球呈规则球形,表面光滑,粒径分布较均匀.体外释放行为表明PLA-PEG-PLA作为载药基质具有明显的缓释性能.
关键词:
PLA-PEG-PLA
,
微波合成
,
邻菲罗啉
,
纳米四氧化三铁
,
载药微球
,
药物释放
张江
,
刘阳
,
吴婧
,
许芷菡
,
杨晓婷
,
王进
,
黄楠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4.08.015
采用溶液浇注法制备了以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LGA)为载体、地塞米松为药物的载药薄膜。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结果显示地塞米松被有效地分散在 PLGA中;水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 PL-GA薄膜,地塞米松的引入增加了薄膜的亲水性。载药薄膜的体外药物释放行为表明地塞米松存在突释现象,6d后呈现出较好的线性释放特征。体外生物学评价表明装载地塞米松的 PLGA 表面既对血小板的粘附与激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又显著地抑制平滑肌细胞的粘附与增殖。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法制备了地塞米松药物洗脱支架,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支架表面涂层光滑均匀且连续,支架撑开后没有产生剥落和裂纹。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
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
,
地塞米松
,
药物释放
,
血小板粘附
,
平滑肌增生
于树芳
,
顾鑫
,
伍国琳
,
王亦农
,
高辉
,
马建标
功能材料
通过大分子引发开环聚合和侧基改性,制备了一种侧链含有吗啉丙基的聚乙二醇-聚(吗啉丙基-天冬酰胺)-聚丙氨酸三嵌段共聚物。利用肿瘤细胞外、细胞内和正常组织pH值环境的差异,调节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的结构和性能实现肿瘤部位靶向释放的目的。在水溶液中,此聚合物可自组装形成一种核-壳-冠型的3层共聚物胶束,其中疏水性的聚丙氨酸链段自聚集形成胶束的核,聚(吗啉丙基-天冬酰胺)链段形成具有pH值-响应性的壳层,用于包埋和释放药物,外围的聚乙二醇链段可以提供一个稳定的水合冠层,延长药物的体内循环时间。以阿霉素作为模型药物在自组装的过程中包埋到胶束内。研究发现,由于吗啉环在酸性条件下的质子化导致链段亲疏水性质发生明显变化,载药胶束的药物释放能力随环境pH值的降低药物的释放速率显著增加。
关键词:
聚天冬氨酸
,
吗啉
,
阿霉素
,
pH-响应性
,
药物释放
李亚平
,
王平华
,
丁佩
,
张燕
,
唐龙祥
,
刘春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引发聚合,使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酸(MAA)在氧化石墨烯(GO)水溶液中进行共聚,制备了GO/PAM/PMAA复合水凝胶.研究了GO、MAA和BIS含量对复合水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O/PAM/PMAA复合水凝胶具有三维网络结构,表现出pH敏感性,具有较好的药物缓释性能;热稳定性、力学性能随GO、BIS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平衡溶胀比随GO、BIS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随MAA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n(AM)∶n(MAA)=10∶1时达到最大值.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
复合水凝胶
,
pH敏感性
,
药物释放
张春雪
,
王苹
材料导报
介绍了静电喷射制备微球、微粒的原理、装置及所用聚合物.总结了静电喷射制备微球、微粒的影响因素及所制备微球、微粒的用途.静电喷射制备微球、微粒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电压、聚合物溶液流量、聚合物溶液浓度及电导率.已通过静电喷射制备微球、微粒的聚合物有聚己内酯、聚乳酸、聚丙交酯乙交酯、聚膦腈、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壳聚糖等,主要用于药物、蛋白质、酶等生物活性分子的包埋研究.
关键词:
静电喷射
,
微球
,
微粒
,
药物释放
张雪琼
,
朱中佳
,
熊富良
,
郑化
功能材料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钙离子交联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工艺条件,以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外观形态圆整;以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31.2±5.27)nm;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米粒包封率为(51.2±0.41)%,载药量为(16.7±0.29)%.对模型药物甘草酸的体外释放性能考察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粒具有较好的控制药物释放的作用.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
,
纳米粒
,
甘草酸
,
包封率
,
药物释放
韩建军
,
费国霞
,
夏和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介孔二氧化硅MCM-41作为药物载体吸附布洛芬,通过与聚乙烯醇水溶液混合、交联制备了交联聚乙烯醇形状记忆复合材料.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作为刺激手段,研究了交联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的形状记忆性能和药物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在高强度聚焦超声作用下,交联聚乙烯醇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性能,形状回复率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直至达到平衡状态,形状回复率可达~90%,且最终回复率随着SiO2/ibuprofen载入量的增大明显下降;同时,聚焦超声实现了布洛芬的可控周期性释放过程,调节聚焦超声时间和功率可以调节布洛芬的释放量;另外,SiO2/ibuprofen的加入提高了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
交联聚乙烯醇
,
形状记忆
,
药物释放
王飞俊
,
陆方姝
,
邵自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和壳聚糖(CS)聚合物为原料,采用静电喷雾技术制备了CMC/CS液芯微胶囊.研究了制备条件对微胶囊成型和尺寸的影响,并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倒置显微镜进行了表征.将四环素与CMC溶液共混,以Al3+-CS作为凝固浴,在电压10 kV、液面距离20 mm、流速10 mL/h的条件下,制备了载药微胶囊.微胶囊的药物包封率随壳聚糖浓度增大而提高,在1.5%时达到99.5%.药物释放实验结果表明CMC/CS液芯微胶囊的释放率与pH有关,控释性能良好.
关键词:
微胶囊
,
羧甲基纤维素
,
壳聚糖
,
静电喷雾
,
药物释放
郭美卿
,
范海南
,
杨志强
,
许鑫华
材料导报
在镁合金支架材料WE42表面制备了双重可控腐蚀和药物缓释涂层,并对其药物释放性能进行了研究.DSC研究表明紫杉醇均匀分散在PLGA体系中.药物释放实验表明,PLGA可使紫杉醇长期持续释放,突释较弱,释放是由扩散-降解控制.随载药膜中PEG分子量和含量的增加,药物释放率增加.外层明胶涂层能有效降低药物释放率,延长药物释放时间.
关键词:
镁合金支架
,
紫杉醇
,
药物释放
,
PLGA
,
明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