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尊理
,
蒋彩弟
,
蒲斌
,
郭瑞斌
材料导报
以磁性Fe3O4纳米粒子为切入点,综述了Fe3O4纳米粒子与发光量子点、镧系稀土离子掺杂化合物以及有机荧光材料复合而得到的纳米复合微粒的制备方法、复合方式、性能特点等;总结了基于Fe3O4纳米粒子的磁光双功能复合材料在材料科学与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磁光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磁性
,
荧光
,
双功能
,
复合材料
,
发光量子点
,
镧系稀土离子掺杂化合物
,
有机荧光材料
魏恒星
,
曾毅
,
陈金平
,
李迎迎
,
李嫕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doi:10.7517/j.issn.1674-0475.2013.01.004
设计合成了外围以0.5、1.5、2.5代聚酰胺-胺(PAMAM)树枝形聚合物修饰的六苯并蔻衍生物HBC-C6-PAMAM-Dm (m=0.5,1.5,2.5),化合物结构通过了1HNMR、13CNMR、IR和MS的表征.测定了HBC-C6-PAMAM-Dm在四氢呋喃、乙腈和二氯甲烷中的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三种溶剂中不同代数的HBC-C6-PAMAM-Dm均以聚集态形式存在,外围树枝形聚合物骨架与核心HBC发色团的振动耦合作用随代数增加而增强,导致HBC振动能级不均化,引起吸收和荧光光谱发生变化.
关键词:
六苯并蔻
,
聚酰胺-胺树枝形聚合物
,
聚集体
,
吸收
,
荧光
王淑萍
,
刘翠格
,
张建军
,
石士考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2.04.003
用溶胶-凝胶法以掺杂方式制备了含有铕(铽)-邻甲基苯甲酸-邻菲罗啉配合物的SiO2凝胶玻璃复合发光体,研究了该复合发光体的荧光和热稳定性.与配合物固体粉末相比较,结果表明将配合物引入凝胶玻璃中,其热稳定性明显提高,而其特征荧光基本保持不变.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
铕(铽)-邻甲基苯甲酸-邻菲罗啉配合物
,
热稳定性
,
荧光
王莉丽
,
许茜
,
刘连利
,
张帆
,
宋秋实
人工晶体学报
以LaCl3·nH2O、Eu2O3和NH4VO3为原料,采用KCl和EDTA为辅助剂,在较高pH值下水热合成了t-LaVO4∶Eu3+粉体.通过添加KCl和EDTA的不同组合,分析了对LaVO4∶Eu3粉体微观结构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溶液pH=11和12时,添加KCl+EDTA可制备单一四方相LaVO4∶Eu3+粉体,并推断了LaVO4∶Eu3+晶体的形成机理.加入KCl影响了LaVO4∶Eu3的晶体结构,使LaVO4∶Eu3+粉体颗粒尺寸增大,荧光性能增强.当Eu掺杂摩尔浓度为5%时,LaVO4∶ Eu3+束状棒有最高的红光发射强度.
关键词:
钒酸镧
,
水热法
,
荧光
,
KCl
,
EDTA
李春丽
,
李宗耀
,
徐莉
,
韩辉
,
王华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以2,4-二氯-6-辛氧基-1,3,5-三嗪为原料,经Kumada偶联及胺化两步反应合成了三嗪胺衍生物:4-(9-蒽基)-6-辛氧基-1,3,5-三嗪-2-胺(AOOTA), 总产率为 38%.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研究了氯仿溶液中AOOTA在乙酸(HOAc) 及三氟乙酸 (TFA) 作用下的光谱行为.研究发现AOOTA与HOAc在基态及激发态下均不能发生双氢键作用,而AOOTA与TFA相互作用基态下形成双氢键复合物, 激发态下由于分子中蒽基及辛氧基与三嗪环间的C-C单键以及C-O单键的自由旋转,从而使得AOOTA与TFA分子间不能形成有效的氢键相互作用.
关键词:
4-(9-蒽基)-6-辛氧基-1,3,5-三嗪-2-胺
,
合成
,
乙酸
,
三氟乙酸
,
吸收
,
荧光
辛小东
,
李文先
,
冯淑艳
,
张晶
,
敖博洋
稀土
合成并表征了双苄基双亚砜高氯酸铕二元及三元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率和元素分析,配合物的组成为:[EuL2.5·(ClO4)](ClO4)2·3H2O和[Eu2 L4·phen(ClO4)2](ClO4)4·12H2O(L=C6H5CH2SOCH2SOCH2C6H5).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均产生了Eu3+的特征荧光发射光谱,且三元配合物比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增强1.87倍.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稀土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双苄基双亚砜稀土二元、三元配合物-BSA体系的猝灭过程可能是静态猝灭,并且各配合物与BSA均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能够被BSA储存和运输,因此,有望成为蛋白质荧光探针.
关键词:
高氯酸铕
,
双苄基双亚砜
,
邻菲啰啉
,
BSA
,
荧光
,
二元三元配合物
张晓凤
,
何晓蕾
,
黄晓灵
,
黄秋锋
,
林深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4.06.010
利用层接层自组装法技术,制备了“稀土多金属氧酸盐/聚酰胺-胺树形分子”无机/有机纳米荧光薄膜[Tb(P2Mo17O61)2/PAMAM]n,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子力显微镜(AFM)、荧光光谱对所制备的薄膜进行了组成、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无机和有机组分通过静电作用成膜,复合膜的增长是线性均一、层层增长的过程,复合膜表面是由粒径较为均匀的球状粒子分布而成。与固体 Tb(P2Mo17O61)2相比,复合膜的荧光激发光谱出现了一宽的配体-金属电荷跃迁峰,发射光谱不但体现了稀土元素 Tb3+的特征发射,且 Tb3+劈裂出一新的发射峰,新峰的出现是由于 Tb3+所处的晶体场的对称性减弱引起的。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
,
多金属氧酸盐
,
聚酰胺-胺
,
多层复合膜
,
荧光
田红叶
,
贺蓉
,
古宏晨
功能材料
研究了以氧化镉(CdO)和硒(Se)粉为前驱体,在三辛基膦(TOP)和油酸中合成无机半导体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CdSe.研究了在不同的反应温度下粒子的生长,通过紫外吸收光谱(UV-Vis)、荧光发射光谱(PL)、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跟踪反应过程并对样品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量子点的生长和荧光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量子点(QDs)
,
温度
,
时间
,
荧光
黎司
,
虞丹尼
,
江忠远
,
周光明
,
何强
,
吉芳英
,
敖克厚
,
高智席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11.2015031903
考察了高铁酸钾对荧蒽和苯并[a]芘两种PAHs(多环芳烃)的降解反应过程,并应用偏振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荧蒽和苯并[a]芘两种PAHsr降解体系反应过程及其差别的识别,着重探讨了两种PAHs降解体系反应过程中的多种荧光波长模式与偏振度、三维荧光(EEM)与偏振三维荧光(PEEM)变化规律,最后由时间扫描荧光模式直接获得反应动力学拟合方程式.实验结果表明,各荧光识别模式一致地显示出高铁酸钾对荧蒽和苯并[a]芘的显著性降解作用及其对应的各荧光强度变化规律,即反应时间大于40 s后,两种PAHs(多环芳烃)的降解反应均不明显,且降解过程中均无新的荧光发色团结构生成.在高铁酸钾与荧蒽/苯并[a]芘摩尔比为1∶1、1∶4、4∶1的各降解体系的反应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荧蒽降解曲线的线性关系更高,苯并芘降解速率更快,多种荧光光谱相结合能够实现对PAHs的降解过程的便捷而有效的追踪,其揭示的结果与分子机理一致,即苯并[a]芘分子较荧蒽分子具有更大的π电子密度,因而在Fe(Ⅵ)夺电子过程中,更易于失去电子而被Fe(Ⅵ)氧化降解.
关键词:
高铁酸钾
,
多环芳烃
,
荧光
,
偏振
,
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