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娟
,
李超
,
张爱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动态接触角(DCA)研究了不同引发剂引发马来酸酐接枝SBS及其热处理前后接触角的变化.研究表明,随着接枝率的升高,膜的后退角减少.当接枝率达4.783%时,后退角为零.AIBN引发接枝马来酸酐的SBS极性成分比BPO引发的多.热处理后,不同引发剂引发接枝膜的后退角均增加,AIBN引发的接枝样品比BPO引发接枝样品受热处理影响更大.本文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FT-IR-ATR)分析了膜的表面结构.研究表明,AIBN引发的SBS-g-MAH表面部分羰基含量更多;接枝率达一定时, 表面富集的羰基含量有一激增点;热处理后SBS-g-MAH表面羰基含量降低.这说明接枝的M AH能否向表面迁移是膜的接触角发生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
,
马来酸酐
,
接枝
,
表面结构
李超
,
成煦
,
何其佳
,
张爱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原位红外对比研究了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马来酸酐接枝SBS(SBS-g-MAH)、聚丁二烯(PB)和聚苯乙烯(PS)的热氧化过程.研究表明,接枝产物对双键的保护作用使得SBS-g-MAH的抗热氧化性比纯SBS明显提高,热氧化速率变慢;SBS中PB段的双键和烯丙位同时氧化;PB的热氧老化机理和SBS一样,但PB的起始热氧化温度比SBS低,热氧化速率比SBS快,说明苯乙烯段有抑制氧气向丁二烯段扩散的作用;SBS中PS段未氧化.研究结果表明材料抗热氧化性能的顺序为:PS>SBS-g-MAH>SBS>PB.
关键词: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
,
接枝
,
热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