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明
,
杨晓勇
,
范宏瑞
,
郭范
,
张兆峰
,
张培善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0.02.001
本文在综合研究白云鄂博海西期花岗杂岩体岩石学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测定了该杂岩体不同阶段花岗质岩石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铅同位素组成,提出杂岩体的形成演化由早到晚,从花岗闪长岩→中粗粒黑云母钾长花岗岩→细粒黑云母钾长-碱长花岗岩,是下地壳古老变质岩石经部分熔融作用产生的岩浆经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所形成.白云鄂博花岗岩属于同碰撞花岗岩,形成于蒙古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期.白云鄂博花岗杂岩体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白云鄂博RE-Nb-Fe矿床赋矿白云石大理岩,暗示稀土元素的成矿作用与花岗岩岩浆活动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
关键词:
花岗岩
,
稀土元素
,
成矿作用
,
白云鄂博
毋福海
,
陈炳辉
,
刘琥琥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2.02.001
几种有机酸对广东共和花岗岩风化壳样品中稀土元素的浸泡实验结果表明:①稀土的浸出量随酸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②低浓度的有机酸对稀土的浸出量随着水岩比的增加而增加;③有机酸与风化壳样品的作用结果导致介质的pH值会发生变化,大多数是pH值升高;稀土的浸出量随着pH降低有升高的趋势;④与硫酸铵所浸出的稀土相比,有机酸对风化壳稀土的浸出结果是Ce负异常减弱,Eu负异常增加,(La/Sm)N和(Gd/Yb)N比值相对减少,即有机酸对风化壳稀土分异作用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
有机酸
,
稀土元素
,
风化壳
,
花岗岩
邵毅
,
张遵忠
,
吴昌志
,
肖娥
,
顾连兴
,
柳建新
,
曹剑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新疆哈密星星峡白石头泉天河石花岗岩从下往上分为5个岩相带,即淡色花岗岩、含天河石花岗岩、天河石花岗岩、含黄玉天河石花岗岩和黄玉钠长花岗岩.各相带中都有一些岩浆晚期形成的不规则状孔洞.孔洞多小于2mm,其充填物以萤石为主,并有石榴石、锡石、钠长石和白色云母等.这些充填物是岩浆-热液过渡阶段晚期的产物.充填物的成分表明,贫钙镁铁而富氟的过铝花岗岩,其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晚期产物以含大量萤石为特征,并表明氟化物或氟络合物是该阶段流体中锡的重要搬运形式.该阶段初步富集锡的孔洞流体如因构造裂隙贯通而发生运移,就可能在有利地段聚集,形成脉状锡矿床.
关键词:
天河石
,
黄玉
,
花岗岩
,
岩浆-热液过渡
,
白石头泉
,
东天山
郝显福
,
陆道辉
,
孙嘉
,
王成财
,
刘涛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908
为了研究预静载条件下硬岩在微扰动作用下的断裂特性变化规律,采用花岗岩制作中心直裂纹巴西圆盘( CSTBD)试样,在MTS Landmark电液伺服试验机上,利用圆弧形加载方式,进行硬岩在平行于预制裂纹方向的预静载荷和微扰动载荷的组合作用下的断裂特性研究。设定预静载荷水平为常规准静态断裂载荷的90%,设定微扰动载荷幅值为常规断裂载荷值的10%,下限为常规断裂载荷的80%,上限为常规断裂载荷值。扰动频率分别为1 Hz、5 Hz、10 Hz、20 Hz、30 Hz、50 Hz和70 Hz。研究结果表明:在预静载加载段,岩石试样内部沿预制裂纹方向新的裂纹已经产生发展,并且裂纹扩展的速度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在扰动载荷加载段,随着扰动次数的增加,裂纹扩展的速度越来越慢,岩石损伤程度逐渐积累;在断裂破坏段,岩石损伤程度超过了承受极限,裂纹贯穿沿预制裂纹方向贯穿试样,岩石断裂破坏;在预静载作用下,试样已经处于临界失稳状态,扰动作用会诱发试样的断裂失稳破坏,扰动频率超过10 Hz后,减韧效应随着扰动频率的提高并不明显,扰动使得试样的总体变形量有减小的趋势。
关键词:
花岗岩
,
断裂特性
,
微扰动
,
Ⅰ型断裂韧度
,
扰动频率
董俐香
,
江用彬
,
张海英
,
季宏兵
,
吴亚坤
,
王萍
,
武敬
,
刘春卿
中国稀土学报
doi:10.11785/S1000-4343.20170216
对黄山景观流域径流中溶解态稀土元素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其地球化学特征与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其主要来源为岩石化学风化,其次为大气输入.稀土元素含量枯水期高于丰水期,与蒸发富集效应有关.流域源头稀土元素含量高、重稀土相对富集,中下游稀土含量低、轻稀土相对富集,反映了源头花岗岩到中下游沉积岩对其相应控制.流域水体中Ce为负异常,表现出对流经原岩如花岗岩的继承;Eu为正异常,归因于花岗岩中斜长石/钾长石等矿物的优先风化释放.Y/Ho比值在空间上存在分异,主要为流经岩性不同所致,季节性分异则受到了水/粒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黄山景观流域溶解态稀土元素来源与迁移受流经岩性尤其花岗岩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
黄山
,
硅酸盐岩
,
花岗岩
,
化学风化
,
稀土元素
尹土兵
,
舒荣华
,
李夕兵
,
王品
,
刘希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6)64311-X
运用带有加热装置的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对热处理后和高温下的花岗岩进行了静态力学实验。分析了两种状态下花岗岩的应力?应变曲线及峰值强度、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并且探讨了两种状态下岩石的破坏形态。结果显示,与热处理后的花岗岩相比,高温下花岗岩脆?延转变的临界温度更低,压密阶段更长,弹性模量更小且损伤更大。此外,与热处理后的花岗岩相比较,高温下花岗岩的峰值应力更小,然而峰值应变却更大,且两者都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更加显著。另外,高温处理后和高温下花岗岩的破坏形态明显不同。低于100°C时,两种状态下花岗岩的破坏形态相同,皆表现为劈裂破坏。然而,高于100°C后,热处理后和高温下花岗岩的破坏形态分别表现为劈裂破坏和剪切破坏。
关键词:
花岗岩
,
热处理
,
高温作用
,
静态力学性质
,
破坏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