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共金
,
张长瑞
,
曹英斌
,
吉洪亮
,
刘希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4.01.033
逾渗理论是处理强无序和随机几何结构系统的最好理论方法之一,它为描述空间随机过程提供了一个明确、清晰、直观的模型,广泛应用于相变和临界现象的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逾渗理论,综述了近年来逾渗模型在计算材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脱合金腐蚀、巨磁阻材料、栅介质击穿、导电复合材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逾渗模型
,
计算材料学
,
脱合金腐蚀
,
巨磁阻材料
,
栅介质击穿
,
导电复合材料
叶兴龙
,
刘枫
,
金海军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3.00664
研究了压缩塑性变形对纳米多孔金电化学驱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压缩变形会导致材料孔隙率和比表面积降低,但随着变形量的增大,在压缩方向上其驱动幅度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单位体积和单位质量材料的驱动能量密度也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而大幅度提高.压缩变形样品驱动性能的提高是由于压缩过程中纳米多孔结构的空间形貌和分布发生变化.对压缩变形过程中纳米多孔结构演变进行定量表征,是理解驱动性能提高根本原因的关键.
关键词:
纳米多孔金
,
脱合金腐蚀
,
电化学驱动
,
压缩
,
孔隙率
吕海波
,
李瑛
,
王福会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4537.2006.02.003
采用电化学方法、化学分析和表面分析技术,系统研究了Cu-20Zr双相铸态合金和磁控溅射Cu-20Zr纳米薄膜在HCl溶液中的脱合金腐蚀规律.对Cu-20Zr双相铸态合金的研究表明,铸态Cu-20Zr合金中的双相为富Zr的Cu51Zr14相,及Cu与Cu9Zr2的共晶组织;在低阳极极化电位条件下,Cu51Zr14相因富含活性组元Zr而优先溶解,说明双相合金的溶解行为首先决定于合金的相及其本身的活性.对溅射Cu-20Zr纳米薄膜腐蚀规律的研究表明,在不同电极电位下,薄膜中各元素的溶解规律不同.当电极电位低于Cu的标准电极电位时,材料的腐蚀以富Zr相中Zr组元的优先溶解为主;但当电极电位高于Cu的标准电极电位后,薄膜中Cu、Zr元素同时溶解;随后,由于Cu2+与溶液中的Cl-反应,生成氯化铜或氯化亚铜腐蚀产物覆盖于薄膜表面,使Cu的溶解过程受到抑制,但Zr元素却仍然随电极电位的增加而快速溶解.
关键词:
脱合金腐蚀
,
磁控溅射
,
纳米薄膜
吕海波
,
李瑛
,
王福会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采用电化学方法、化学分析和表面分析技术,系统研究了Cu-20Zr双相铸态合金和磁控溅射Cu-20Zr纳米薄膜在HCl溶液中的脱合金腐蚀规律。对Cu-20Zr双相铸态合金的研究表明,铸态Cu-20Zr合金中的双相为富Zr的Cu51Zr14相,及Cu与Cu51Zr14的共晶组织;在低阳极极化电位条件下,Cu51Zr14相因富含活性组元Zr而优先溶解,说明双相合金的溶解行为首先决定于合金的相及其身的活性。对溅射Cu-20Zr纳米薄膜腐蚀规律的研究表明,在不同电极电位下,薄膜中各元素的溶解规律不同,在电极电位低于Cu的标准电极电位时,材料的腐蚀以富Zr相中Zr组元的优先溶解为主;但当电极电位高于Cu的标准电极电位后,薄膜中Cu、Zr元素同时溶解;随后,由于Cu2+与溶液中的Cl-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铜或氯化亚铜腐蚀产物覆盖于薄膜表面,使Cu的溶解过程受到抑制,但Zr元素却仍然随电极电位的增加而快速溶解。
关键词:
脱合金腐蚀
,
magnetron sputtering
,
nanocrystalline film
韩忠
,
赵晖
金属学报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对QAl-9-2合金在3.5%NaCl溶液中脱合金腐蚀的早期过程进行了原位观察, 结合SEM, EDX分析QAl-9-2合金的脱合金腐蚀首先发生在α基体和亚稳β相的界面, 并在亚稳β相内的继续扩展, α相不发生脱合金腐蚀, STM原位观察没有发现铜在表面再沉积的现象.
关键词:
铜合金
,
null
,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