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分层组分及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特性

金鹏康 , 陈飞 , 章佳昕 , 王晓昌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7.2014123104

提取了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并按EPS的紧密程度对松散EPS、紧密EPS的分层组分以及SMP属性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基质时,松散EPS的主要组成是多糖,紧密EPS的主要组成是蛋白质,而SMP主要由腐殖质类物质构成.SMP、松散EPS、紧密EPS和总样EPS的三维荧光图谱显示其只有类色氨酸峰和类腐殖酸峰,其类腐殖酸峰主要是由生物代谢产生的腐殖质组成.大分子量腐殖质类物质在几种组分中均出现,但是具有腐殖质特性的分子量为8500 Da的组分会在SMP中大量生成,而具有腐殖质特性的分子量为400 Da的组分只存在于EPS的紧密层中,这与微生物对这3种物质的生物可利用性有关.

关键词: 胞外聚合物 , 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 , 松散性EPS , 紧密性EPS , 分层特性

膜生物反应器操作条件对EPS含量及膜污染的影响

杨文静 , 樊耀波 , 徐国良 , 袁栋栋 , 于艳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10.06.008

通过3组平行膜生物反应(MBR)的长期实验,考察了不同污泥负荷和曝气强度下,膜污染状况、EPS浓度及其组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污泥负荷越高,混合液中所含溶解性EPS含量越高,被污染膜片所粘附的多糖也越多,膜污染速率越快;MBR混合液的可过滤性与溶解性EPS,特别是多糖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这表明多糖是重要的膜污染物质.当污泥负荷在0.08 kgCOD/(kgMLVSS·d)左右时,反应器能较长时间稳定运行.在稳定运行的系统中,曝气强度对EPS浓度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MBR , 胞外聚合物 , 膜污染 , 污泥负荷 , 曝气量

钙离子胁迫下SRT对MBR中污泥性质及膜污染的影响

肖小兰 , 陈康 , 王新华 , 李秀芬 , 钱捷婕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12.04.022

以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为依托,在钙离子投加量为200 mg/L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污泥龄(10d、20 d和30 d)对污泥性质以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RT的延长,TMP的增长速率逐渐降低,膜污染得到了有效缓解,其中SRT为30 d时,膜污染最轻.当SRT从10 d延长到30 d时,SMP的含量明显降低,与膜污染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较长的SRT下钙离子更易于累积,钙离子的累积造成了MLVSS/MLSS值的降低,同时也强化了生物絮凝作用,促进了较大絮体的形成.累积的钙离子主要附着于BEPS中,且通过吸附SMP中带负电荷官能团的多糖,导致了较长SRT下SMP含量的降低和BEPS含量的增加.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 污泥龄 , 钙离子 , 膜污染 , 胞外聚合物

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混合液对膜污染影响研究进展

张海丰 , 吕娜

硅酸盐通报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作为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及回用工艺,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MBR的膜污染问题严重制约了该工艺进一步快速的商业化推广.本文综述了污泥混合液各组分对MBR膜分离的影响,包括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MP)、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污泥浓度(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MLSS)、颗粒粒径及无机物对膜污染影响,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 膜污染 , 胞外聚合物 , 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 , 混合液特性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胞外聚合物对水中锌的吸附性能

毛艳丽 , 鲁志鹏 , 夏芳 , 赵二丽 , 翟旅滨 , 闫永胜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10.12.016

本文以细菌Pseudomonas sp.产生的胞外聚合物PS-2作为吸附剂,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研究了胞外聚合物PS-2对锌的吸附性能,提出了用胞外聚合物作为富集剂,预富集、分离Zn(Ⅱ)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pH 6.0时,该吸附剂对水中的锌离子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且该聚合物对Zn(Ⅱ)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式,静态吸附容量达28.89mg/g,吸附在吸附剂上的锌离子,用0.5 mol/L的硝酸可定量洗脱.方法检出限为4.1μg/L,对初始浓度为0.01 mg/L Zn(Ⅱ)的溶液,独立吸附测定6次,相对标准偏差为3.2%.将其用于河水和井水中痕量锌的富集测定,回收率为95%~102%.

关键词: 吸附行为 , ,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胞外聚合物

集输管线硫酸盐还原菌诱导生物矿化作用调查

刘宏伟 , 刘宏芳 , 秦双 , 韩霞 , 王田丽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11903/1002.6495.2014.107

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X射线衍射仪(XRD)和超景深三维立体显微镜等表面分析手段,调查研究油田污水集输管线材料的腐蚀和结垢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暴露在没有添加杀菌剂的污水中30 d的试样表面形成了大量的垢状沉淀物,局部放大可以发现以胞外聚合物为主的生物膜覆盖在试样表面,此时生物膜的厚度高达169.6 μm,生物膜中含碳酸盐垢和细菌代谢产物硫铁化合物,且膜下基体材料局部腐蚀孔深度达到23.96 μm.在连续添加100 mg/L有机胍类杀菌剂1个月后,试样表面覆盖物中以无机矿物为主,且膜层厚度较未添加的薄,厚度为48.6 μm,膜下腐蚀较均匀,局部腐蚀轻微.硫酸盐还原菌参与的生物作用是管线局部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 生物矿化 , 胞外聚合物 , 生物膜

从新的视角理解生物膜——微生物防腐蚀研究进展

许萍 , 翟羽佳 , 王婧 , 张雅君 , 司帅 , 魏智刚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11903/1002.6495.2015.293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微生物防腐蚀的研究现状,系统地总结了微生物防腐蚀机理,包括生物膜内微生物分泌缓蚀剂和抗菌剂、生物膜内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阴极去极化剂以及微生物胞外聚合物抑制微生物附着、形成钝化保护层和替代阳极等防腐蚀机制,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微生物防腐蚀 , 防腐蚀机理 , 综述 , 生物膜 , 胞外聚合物

天然水优势菌胞外聚合物及主要成分对Cd2+的吸附特征

苏春彦 , 康春莉 , 郭平 , 董德明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6.11.001

利用原子吸收法,研究了长春市南湖天然水环境中生物膜优势菌种的胞外聚合物及其主要成分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对Cd 2+的吸附特性,讨论了时间、pH值、其它共存金属离子等对其吸附反应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对吸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胞外聚合物、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对Cd2+的吸附均在pH=6时吸附量最大;对Cd2+的吸附均在6 h以后达到平衡;共存金属离子如Pb2+对Cd2+的吸附有干扰. 对Cd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热力学方程. 3种吸附剂对Cd2+的吸附能力为:胞外聚合物>胞外多糖>胞外蛋白. 胞外蛋白的胺基、酰胺基,胞外多糖的羟基、酰胺基等在吸附Cd2+过程中是起关键作用的化学基团.

关键词: 优势菌种 , 胞外聚合物 , , 吸附

天然水中优势菌胞外聚合物及其中主要成分对铅的吸附

苏春彦 , 康春莉 , 郭平 , 董德明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8.01.001

研究了吉林省长春市南湖天然水环境中生物膜胞外聚合物及由其分离得到的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对铅的吸附特性,讨论了时间、pH值、其它共存金属离子等对其吸附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吸附铅的反应机理. 结果表明,3种吸附剂对铅的吸附量在pH=6时最大,分别为23.64、15.8和3.48 mg/g ;吸附体系均在6h以后达到吸附平衡;共存金属离子镉对铅的吸附有影响.胞外聚合物及其中的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对铅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热力学方程.胞外聚合物中胞外多糖对铅的吸附所作贡献大于胞外蛋白.胞外蛋白的胺基、酰胺基,胞外多糖的羟基、酰胺基等是胞外聚合物吸附铅离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化学基团.

关键词: 优势菌 , 胞外聚合物 , , 吸附

罗伊氏乳杆菌胞外聚合物抑制碳钢腐蚀行为

许萍 , 魏智刚 , 王婧 , 张雅君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3.022

目的:研究罗伊氏乳杆菌胞外聚合物对碳钢腐蚀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腐蚀失重、X射线衍射( XRD)、扫描电镜( SEM)等检测手段,研究浸涂罗伊氏乳杆菌胞外聚合物后碳钢腐蚀速率、界面腐蚀产物以及腐蚀形貌结构的变化。结果罗伊氏乳杆菌胞外聚合物对碳钢腐蚀具有抑制作用,可以使平均腐蚀速率降低25.60%;浸涂罗伊氏乳杆菌胞外聚合物后,碳钢界面的腐蚀产物种类没有变化,但两者在磁铁矿、磁赤铁矿与纤铁矿的比例上存在显著差异;浸涂工况下,前9天磁铁矿、磁赤铁矿与纤铁矿的质量百分数之比为1.0:1.0:1.1;浸涂后,界面腐蚀产物与碳钢表面结合牢固,不易脱落。结论在碳钢界面浸涂罗伊氏乳杆菌胞外聚合物可以有效抑制腐蚀;罗伊氏乳杆菌胞外聚合物对碳钢界面晶体间转化关系以及腐蚀产物稳定性的改变,是碳钢腐蚀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罗伊式乳杆菌 , 胞外聚合物 , 碳钢 , 腐蚀速率 , 腐蚀产物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