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4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硼氢化稀土-二乙基锌-甘油三元体系催化环氧丙烷与CO2共聚反应

刘光烜 , 郦聪 , 陈丹 , 倪旭峰 , 江黎明 , 沈之荃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0.00425

由硼氢化稀土、二乙基锌和甘油制备了三元体系Ln(BH4)3·3THF-ZnEt2-Gly(甘油)用于催化环氧丙烷(PO)与CO2共聚反应.详细考察了催化剂组成、不同稀土元素和溶剂性质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催化剂组成和聚合条件为:Y(BH4)3·3THF-ZnEt2-Gly(摩尔比=3∶60∶20)催化剂,乙二醇二甲醚溶剂,PO/Y摩尔比1 000,[Y]=6.67mmol/L,p(C02)=3.0MPa,80℃,6h.最高催化效率可达4 908g/(mol·h);碳酸酯含量为95.7%,数均分子量为6.97×104.

关键词: 环氧丙烷 , 二氧化碳 , 共聚反应 , 聚碳酸酯 , 硼氢化稀土 , 二乙基锌 , 甘油 , 正交试验

有机硅增硬涂层的制备以及固化分析

邓稳 , 王庭慰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8.08.010

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水解产物为主要成膜物质,加入正硅酸乙酯(TEOS)作为无机增强物,通过调节混合溶液的pH值,使两者发生水解缩合反应,通过浸涂法,在聚碳酸酯(PC)上热固化制备了有机硅增硬涂层;采用DSC/TG对固化过程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固化剂,在120℃下固化3 h,可有效地将PC表面的硬度提高到3H.

关键词: 有机硅 , 增硬 , 正硅酸乙酯 , 聚碳酸酯

疲劳/蠕变复合作用下聚碳酸酯的交互损伤研究

宋之敏 , 黄婉霞 , 倪海鹰 , 刘民治 , 向海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3.04.010

探讨了在疲劳/蠕变复合作用下聚碳酸酯的损伤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疲劳/蠕变复合作用下聚碳酸酯存在疲劳和蠕变的交互损伤,其断裂寿命比纯疲劳或纯蠕变的断裂寿命低;断裂机制是由于疲劳循环载荷周期变化导致分子链和链段伸长/收缩往复运动,使在蠕变单向外力作用中受阻的分子链和链段松动和活化,从而促进蠕变运动和断裂.并且,疲劳/蠕变的交互损伤程度与温度密切相关.聚碳酸酯在较低温度的疲劳/蠕变交互损伤作用大于较高温度的交互损伤作用.随温度升高,疲劳/蠕变断裂寿命下降是疲劳和蠕变各自的单独损伤增加所致.

关键词: 聚碳酸酯 , 疲劳 , 蠕变 , 交互损伤作用

三光气合成四溴双酚A聚碳酸酯

喻发全 , 常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三光气(BTC)和四溴双酚A(TBBPA)为原料,经界面缩聚合成了高分子量四溴双酚A聚碳酸酯.以提高分子量及产率为目的,优化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原料摩尔比等反应条件.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表征聚合物结构,用黏度法测定产物特性黏数,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分析了产物的分子量构成特性.结果表明:就分子量与产率而言,均有一最佳反应温度;BTC过量14%时得到的分子量最高;催化剂用量为四溴双酚A摩尔量的1.5%时分子量和产率最高.

关键词: 三光气 , 四溴双酚A , 聚碳酸酯 , 界面聚合 , 高分子量

PC/PS共混体系透光性能和正负双折射补偿效应的研究

浦鸿汀 , 陈延辉 , 唐小真 , 徐祥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了PC/PS共混体系及其增容体系的透光性能和双折射,结果表明,PC/PS共混体系虽是一个不相容体系,但仍然是一个透明体系.此外,PC是正双折射材料,PS为负双折射材料,将两者共混后,可部分低消其双折射,当PC∶PS=40∶60左右时,可使共混物的双折射率趋近于零,形成所谓的"零双折射材料".PC/PS共混物中加了辐射接枝共聚物PC-g-PS后,由于共混物的相容性提高,共混物组分间的这种正负双折射补偿效应有所增强.

关键词: 聚碳酸酯 , 聚苯乙烯 , 透光率 , 双折射

聚碳酸酯的热行为

杜振霞 , 饶国瑛 , 南爱玲 , 宋善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用原位动态FT-IR、TG、热裂解-FT-IR、GC-MS考察了PC样品的热行为,分析了其热分解产物的组成.结果表明,PC初始分解温度在350 ℃左右,主链断裂温度在470 ℃左右,PC样品裂解的主要产物为苯酚、对甲基酚、对乙基酚、对异丙基酚及双酚A,溶液法合成PC时因用的封端剂不同,裂解产物稍有不同,同时阐述了聚碳酸酯的热分解机理.

关键词: 聚碳酸酯 , 原位动态红外光谱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 热分解 , 热分解机理

热空气老化和热水老化对PC冲击性能的影响

詹茂盛 , 方义 , 王瑛 , 范荣峥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0.04.010

在40℃和80℃环境中,分别对Bayer-PC、Japan-PC、Korea-PC三种聚碳酸酯缺口冲击试样进行了热空气老化和热水老化实验研究.在0~400h老化时间内,研究了这三种PC的热空气老化和热水老化对冲击强度和断面形貌的影响,讨论了PC热空气老化和热水老化机理.结果表明:老化前,Japan-PC、Korea-PC和Bayer-PC冲击强度分别为95kJ/m2、83 kJ/m2和55 kJ/m2;在40℃和80℃热空气老化后,三种PC冲击强度均有所下降,其中80℃热空气老化引起的降幅最大,热空气老化400h后的冲击强度顺序为Japan-PC>Korea-PC>Bayer-PC,在40℃热水老化后,三种PC的冲击强度几乎不受老化时间影响;在80℃热水老化后,三种PC冲击强度均有所下降,其中Bayer-PC降幅最小,Japan-PC次之,Korea-PC最大,但PC的平衡冲击强度大小与热空气老化的情况相同.由扫描电镜对冲击断面形貌观察可知,未老化的三种PC均以剪切屈服破坏机理为主,老化后的三种PC主要以银纹集中破坏机理为主.

关键词: 聚碳酸酯 , 热空气老化 , 热水老化 , 破坏形貌

聚碳酸酯用高性能无底涂有机硅耐磨加硬涂料的制备

陈子辉

涂料工业

以端羟基聚酯、端羧基聚酯混合物为附着力促进剂,以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氧烷(CTMS)改性聚硅氧烷为原料制备了聚碳酸酯(PC)用高性能无底涂耐磨加硬涂料.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影响涂层性能,尤其是影响涂层耐湿热性能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端羧基聚酯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影响涂层性能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硅树脂合成中CTMS的用量.通过配方的再优化,确定了耐磨加硬涂料的组成.由该配方制得的PC用加硬涂层硬度为2H,耐磨擦性能极佳,透明度好,可见光区透光率高达90%,附着力0级;耐湿热性能极佳,在80℃去离子水中放置10 h后,涂层的附着力依然保持很好.最后,对附着力促进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聚碳酸酯 , 无底涂 , 耐磨加硬涂层 , 聚酯 , 附着力促进剂

聚碳酸酯分子量及其分布、热稳定性研究

杜振霞 ,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用GPC法测定了PC样品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用 原位动态FT-IR、TG对国内外生产的PC样品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样品的分 子量及其分布是影响PC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分子量越大、分布指数越小、低分子含量越低, 则PC越稳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 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 GPC , 热稳定性 , 分子量及其分布

生物可降解脂肪族聚碳酸酯功能化研究进展

王庆蓉 , 王华芬 , 冯俊 , 卓仁禧 , 程巳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脂肪族聚碳酸酯是一类重要的可降解高分子,在生物医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聚碳酸酯的功能化可以赋予其特定的性能以满足在不同应用领域的要求.如引入特定的功能基团以调节亲疏水性、改善生物相容性、赋予其生物活性等.文中综述了近年来生物可降解脂肪族聚碳酸酯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功能化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分类、合成方法及性能.

关键词: 聚碳酸酯 , 可生物降解 , 功能化 , 开环聚合 , 生物医用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