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演明
,
李秉正
,
潘丽霞
,
黄慨
,
杨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三甲基氯硅烷(TMCS)对木薯淀粉进行疏水化处理,并通过热压混合法制备了硅烷化改性木薯淀粉/聚碳酸亚丙酯(TMCS-Stareh/PPC)共混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共混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三甲基氯硅烷基团被成功引入到木薯淀粉颗粒表面;热压成型后TMCS-Starch由结晶态转变为无定形态,并与PPC具有明显的氢键作用.研究了共混膜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结果表明PPC可以明显改善共混膜的韧性和耐水性能,当TMCS-Starch与PPC的质量比为3/7时,共混膜的断裂伸长率达到601.2%,吸水率和淀粉溶出率分别较TMCS-Starch膜降低了17.15%和85.29%.
关键词:
木薯淀粉
,
聚碳酸亚丙酯
,
共混膜
,
硅烷化
,
耐水性
王陈曼
,
潘莉莎
,
李冬清
,
徐鼐
,
庞素娟
,
张永明
,
林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直接乳化法制备聚碳酸亚丙酯(PPC)乳液,研究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HLB)值、连续相聚乙烯醇(PVA)浓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乳化剂HLB值在12.6~ 16.0之间时,均可制得PPC乳液.PVA质量分数高于1%则会导致PPC乳液稳定性下降.当乳化剂HLB值为13.0时,乳液白色泛蓝光,电导率为96.2 μS/cm,固含量为3.73%,5000 r/min下离心10 min既无沉淀也无分层产生,静置半月无明显变化,粒径分布曲线分别在2 μm和30 μm处有2个独立的峰.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
乳液
,
亲水亲油平衡值
,
聚乙烯醇
,
乳化剂
孟锐
,
李晓刚
,
刘双清
,
朱锐
,
柏连阳
,
蒋金芝
功能材料
采用阴离子配位聚合法,以高聚物负载型双金属氰化物复合体(DMC)作为催化剂,合成了二氧化碳、环氧丙烷二元共聚物:聚碳酸亚丙酯(PPC)。并以聚乙烯醇PVA-1788为水相稳定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毒死蜱微胶囊。采用土壤悬浊拟环境培养实验法评价了PPC的降解性能。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广角X射线衍射(W-XRD)、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表征农药微胶囊的性能。结果表明,PPC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所得的PPC-毒死蜱微胶囊球形规整,表面光滑。95%的微胶囊粒径在3~10μm范围内,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达到16.75%和89.34%。微胶囊释药性能研究表明,PPC-毒死蜱微胶囊具有明显的缓释效应,其释放可分为前期快速释放和中后期稳定释放2个阶段。释放27d,PPC微胶囊累积释药量达86.87%。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
毒死蜱
,
农药微胶囊
,
缓释
李静
,
孙春荣
,
张学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的聚(β-羟基丁酸酯-co-β-羟基戊酸酯)(PHBV-GMA)与马来酸酐封端的聚碳酸亚丙酯(MA-PPC)反应性共混.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动态力学分析仪和偏光显微镜分别研究了共混物的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结果发现,通过反应接枝,MA-PPC降低了PHBV的结晶度,阻碍了PHBV的结晶,PHBV部分扩散进入MA-PPC相区.PHBV球晶尺寸降低,PHBV和MA-PPC共混组分的相容性得以改善.
关键词:
聚(β-羟基丁酸酯-co-β-羟基戊酸酯)
,
聚碳酸亚丙酯
,
反应性共混
,
热性能
,
动态力学性能
,
形态结构
王东山
,
余爱芳
,
何树杰
,
杨淑英
,
陈立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用同步法合成了聚碳酸亚丙酯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网络聚合物(PPCPU/PMMA IPN),调节IPN中两组分配比制备出多种高聚物合金.用DSC、TEM对IPN的研究结果表明,PPCPU/PMMA IPN的两组分是互不相容的,同时对各种组成比的IPN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并用SEM对断面进行了观察解释.实验结果发现,IPN的密度大于相应体系体积加和值.
关键词:
二氧化碳
,
聚碳酸亚丙酯
,
聚氨酯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互穿网络聚合物
陈君
,
蒋霞
,
陈庆华
,
钱庆荣
,
黄宝铨
,
刘欣萍
,
许兢
,
肖荔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材料,并采用流变学方法对所制备的共混体系的粘弹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PPC/PBS为典型的热力学不相容体系,PBS的加入提高了PPC的加工性能;当PBS的质量分数约为40%~50%时,体系发生相反转,这与Paul模型对相反转点预测的结果一致;在相分离区,动态模量偏离了经典的低频末端标度规则,Han图表现出不同于均相体系的特征,引起时温叠加原理失效;与Gramspacher-Meissner模型相比,Palierne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PPC/PBS体系的线性粘弹行为.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
相反转
,
粘弹特性
董艳磊
,
陈丽杰
,
秦玉升
,
王献红
,
赵晓江
,
王佛松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2.00487
通过己内酯和氨基己酸开环、缩合反应制备了酯段含量为81%的线性聚酯酰胺(PEA),并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EA/聚碳酸亚丙酯(PPC)共混物,考察了PEA的引入对共混体系相容性、热力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A与PPC之间有较好的相容性,共混物的热力学稳定性比PPC有显著提高,当PEA质量分数为3%时,共混体系的起始分解温度(T-5%)和最大分解速率时的温度(Lmax)比PPC分别提高了52.7%和46.4%.通过调节PEA的含量可以使共混体系同时达到增强和增韧的效果.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
线性聚酯酰胺
,
共混
,
热稳定性
,
增强
,
增韧
李静
,
闫伟
,
高越
,
靳泽星
,
薛岳
,
郭源
,
周中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6.04.019
分别采用反应性和非反应性熔融共混方法结合粒子沥滤技术以及碱处理技术构建不同质量比的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酯)(PHBV)/聚碳酸亚丙酯(PPC)复合支架,通过表征支架的表面形态、孔隙率大小和体外降解性能,发现反应性共混法可显著改善支架的相容性和界面粘接.非反应性熔融共混法构建的支架孔隙率高于反应性共混法构建的复合支架.随着PPC含量的升高,复合支架的孔隙率升高.当PHBV/PPC质量比达50/50时,支架在PBS缓冲液中降解最快,反应性共混法构建的支架亲水性高于非反应性共混法,碱处理技术可显著改善复合支架的亲水性.这对功能重建的体内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潜在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酯)
,
聚碳酸亚丙酯
,
复合支架
,
构建
,
表征
宋鹏飞
,
孙海荣
,
王荣民
,
张雪峰
,
王永霞
材料导报
聚碳酸亚丙酯(PPC)是一种新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和极低的氧透过率,但其热性能和机械强度较差.聚碳酸亚丙酯的共混改性可以有效改善其性能.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碳酸亚丙酯共混改性的研究情况,分别介绍了聚碳酸亚丙酯/合成聚合物、聚碳酸亚丙酯/天然聚合物、聚碳酸亚丙酯/无机粒子、聚碳酸亚丙酯/有机小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性能,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
共混改性
,
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