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筑
,
朱红
,
于杰
,
秦舒浩
,
郭建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SMA增容的PA6/PBT共混物,研究了增容剂对PA6/PBT共混体系聚集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SMA能有效地提高PA6/PBT共混体系两相间的相容性,降低分散相尺寸,使分散相分布均匀,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通过对试样进行热处理,探讨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PA6/PBT共混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能提高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但导致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下降.
关键词:
尼龙6
,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
增容
万炜涛
,
于德梅
,
郭秀生
,
毛瞻同
,
黄龙彪
,
曹继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纳米Al2O3/玻璃纤维(GF)/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其非等温结晶过程、熔融行为及结晶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纳米Al2O3粒子的异相成核作用有利于复合材料结晶速率的增加,使得非等温结晶温度提高,双熔融峰现象中的低温熔融峰的熔融温度也有所提高.同时,在PBT基体中,纳米Al2O3粒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玻璃纤维对复合材料结晶行为的影响而使结晶度发生改变.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
纳米Al2O3
,
非等温结晶
,
熔融行为
,
结晶度
付念
,
张洪起
,
侯君
,
马静
,
张立群
,
瞿雄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近些年来乳液聚合用于脆性聚合物的改性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不同核-壳比的核-壳结构共聚物聚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PBM)乳液,单体总转化率达99.75%,乳胶粒径(dz)在353.3 nm左右,粒径多分散指数(PDI)均小于0.075,表明胶束无二次成核过程;透射电镜观察到PBM明显的核壳结构.当核壳比为75/25时出现脆-韧转变,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PBM(100/20)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为纯PBT的8.63倍.动态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橡胶相的内耗峰向高温方向移动,PBT的向低温方向移动,力学损耗峰变宽,且当核壳比为75/25时,两峰间的差值最小,说明此时的PBM与PBT间相容性最好.SEM观察共混物的冲击断面证实了力学性能的变化.
关键词:
乳液聚合
,
核-壳结构
,
脆-韧转变
,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刘晶晶
,
许兢
,
夏新曙
,
刘欣萍
,
肖荔人
,
黄宝铨
,
钱庆荣
,
陈庆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乙酯三元共聚物(MGE)为增容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BT/ABS)共混体系进行增容.采用扫描电镜(SEM)和旋转流变仪等表征方法,研究了增容剂对PBT/ABS(70/30)共混体系的相形态及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SEM分析结果表明,随着MGE用量的增加,共混体系中分散相的粒径逐渐减小,且分散更均匀.这可能是由于MGE的加入可原位生成PBT-g-MGE共聚物,使共混体系相容性得到显著改善.旋转流变实验结果表明,随着MGE用量的增加,体系黏度不断增加,低频模量随频率的变化趋势逐渐减小,并出现了“第二平台”,这同样说明了体系中两相的界面处生成了对体系具有明显增容作用的第三相(PBT-g-MGE共聚物).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
增容
,
形貌
,
动态粘弹特性
刘春林
,
吴意
,
李军
,
黄仁军
,
沈慧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亚磷酸三苯酯(TPPi)作为扩链剂熔融共混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合金.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毛细管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TPPi的用量对PBT/PET体系力学性能、流变行为及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TPPi后PBT/PET体系的拉伸强度提高至60MPa,弯曲性能影响不大,而无缺口冲击强度从16 kJ/m<'2>大幅度提高至52 kJ/m<'2>,PBT/PET合金熔体表观黏度随TPPi用量的增加而上升,并且表现为黏度对剪切速率敏感,当TPPi用量为0.4%时共混体系结晶能力较强.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
亚磷酸三苯酯
,
扩链
,
酯交换
高觉渊
,
刘述梅
,
傅轶
,
赵建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了10%(质量分数,下同)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RDP)阻燃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合金的增韧方法。5%苯乙烯-丁二烯-甲基丙烯酸酯(MBS)、3%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TW)复合增韧基体质量比70∶30的合金,缺口冲击强度达44.5 kJ/m2,拉伸强度达53.8 MPa,3.2 mm厚样条UL-94测试为V-0级。热重分析表明,RDP使上述合金第一失重段残炭率增加17.6%,700℃残炭率增加4.1%。聚苯醚(PPO)代替10%的合金基体后1.6 mm厚的样条阻燃等级达UL-94 V-1级,垂直燃烧残炭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炭层表面结构致密。
关键词:
聚碳酸酯
,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
合金
,
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
,
无卤阻燃
,
增韧
万炜涛
,
于德梅
,
郭秀生
,
黄龙彪
,
毛瞻同
,
曹继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纳米Al2O3粒子对纳米Al2O3/GF/PBT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含量约为1.5%时,在降温速率较低的情况下,结晶速率Zc值明显增加,半结晶时间t1/2值明显减小;相对结晶度较低时,纳米粒子对F(T)值和a值的影响较大.同时,对复合材料的结晶活化能和纳米粒子成核活性的定量研究表明,含量约为1.5%的纳米Al2O3粒子的异相成核活性较强,此时复合材料的结晶活化能较小.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
纳米Al2O3
,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
异相成核
,
差示扫描量热仪
王小君
,
陈庆华
,
梁聪立
,
曹长林
,
夏新曙
,
钱庆荣
,
黄宝铨
,
肖荔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ADR4370S为扩链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制备扩链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采用旋转流变仪、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和摆锤冲击试验机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扩链改性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ADR4370S含量的增加,体系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复数黏度和松弛时间均提高;Han图说明ADR4370S的加入有利于提高熔体的强度;当ADR4370S含量为1.25%,体系出现了溶胶凝胶转化,并最终呈现"类凝胶"行为;Cole-Cole图显示了PBT支化结构的形成,并且vGP图进一步预测PBT扩链支化产物具有梳型的拓扑结构;静态力学性能分析表明ADR4370S有利于提高扩链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在PA1.5体系中缺口冲击强度从6.08 kJ/m2提高到10.46 kJ/m2,相对纯PBT提高72.18%,但体系的拉伸强度因结晶度的减小变化不大.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
扩链剂
,
流变性能
,
力学性能
付念
,
李国华
,
秦丽丽
,
杨运燕
,
张立群
,
瞿雄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含量不同的核壳结构共聚物(Poly(BA/MMA-co-MAA),PBMMA)乳液.单体总转化率这99.6%,乳胶粒径(dz)在421nm左右,粒径多分散指数(PDI)均小于0.08,表明胶束无二次成核过程;透射电镜(TEM)观察到PBMMA明显的核壳结构.当MAA质量分数为0.9%时,PBT/PBMMA(质量比100/20)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为纯PBT的7.6倍.动态力学分析(DMA)结果表明,橡胶相的内耗峰向高温方向移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内耗峰向低温方向移动,力学损耗峰变宽,且当MAA的质量分数为0.9%时,两峰间的差值最小,说明此时的PBMMA与PBT间相容性最好.扫描电镜(SEM)观察到的共混物冲击断面证实了力学性能的变化.
关键词:
乳液聚合
,
核/壳聚合物
,
增韧
,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夏胜利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采用双螺杆加工过程中的机械力引发同时添加引发剂的双重引发方法,研究了引发剂的用量、螺杆转速和接枝反应温度对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乙烯-辛烯共聚弹性体(POE)产物的接枝率、熔融指数的影响.对于单纯采用引发剂引发方法和引发剂与机械力双重引发方法所得接枝产物增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效果也进行了比较.后者在接枝物含量为30%时,可使PBT/POE-g-GMA共混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原未改性材料的22倍左右.
关键词:
双重引发体系
,
乙烯-辛烯共聚弹性体
,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