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栋
,
樊占国
,
杨中东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在镁合金表面上通过置换反应制备了一层均匀的镍金属膜,它可以使镁合金基体免于被化学镀液过度腐蚀,同时为化学镀提供了具有反应活性的表面,然后在其上进行化学镀镍.镍金属膜的制备工艺对环境无害,减少了化学镀过程对镁合金基体的浸蚀损耗,提高了其镀膜精度,可延长化学镀液寿命,并简化了工艺过程.通过扫描电镜、辉光放电光谱仪、电化学动电位极化测试,表明所得到的镍金属膜和化学镀层性能良好,化学镀层耐蚀性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
镁合金
,
化学镀
,
预处理
,
置换反应
,
耐蚀性
魏喆良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7.06.028
利用先进的电化学工作站,通过测定不同工艺条件下的铜银电偶电流-时间曲线,对乙二胺络合体系下铜基材浸镀银的工艺参数进行设计和优化.结果表明:根据电偶电流-时间曲线上是否出现"沉积电流墙"以及残余电偶电流的大小,可以快速、直观地筛选出合适的浸镀银工艺参数.用市售铜箔进行现场浸镀发现,基于电偶电流所设计的浸镀工艺参数(溶液中银离子质量浓度为3g/L,银离子与乙二胺的摩尔比为1∶ 5,溶液pH值为11.3),可以在铜箔表面浸镀上均匀致密的银镀层.
关键词:
浸镀银
,
电偶电流
,
置换反应
,
乙二胺
张敬国
,
张景怀
,
汪礼敏
,
杨中元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9.06.019
以还原铁粉为核心, 以硫酸铜为铜源, 采用直接置换法初步制备包覆型铁铜双金属粉末.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对粉末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添加剂、反应时间、干燥还原条件对金属粉末特性的影响, 采用惰气脉冲红外热导法和湿热环境氧化模拟法对粉末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测试. 试验结果表明: 铁铜双金属粉末为包覆型结构, 添加剂的加入有利于形成致密包覆层, Cu层厚度约为1 μm; 反应时间在25~30 min范围内, 金属收得率最高达到99.5%; 较合适的干燥还原条件应为: 温度在500~650 ℃之间, 时间2~3 h. 在粉末中加入抗氧化剂后, 有效地解决了粉末的氧化问题; 粉末由Cu和Fe两相构成, 没有其他杂质相, 铜的含量为19.53%. 并对大量硫酸亚铁上清液的处理提出了新的方法. 硫酸亚铁上清液可以作为生产金刚石工具用的超细Fe基预合金粉末的原料, 此方法具有简单合理、成本低、环保、产品附加值高的优点.
关键词:
铁铜双金属粉
,
含油轴承
,
包覆
,
置换反应
童文俊
,
丁秉钧
,
马晓妮
,
蔡韩辉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8.04.018
通过对纳米银的制备和结构表征,研究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纳米结构.采用硝酸银和锌反应置换银纳米粒子.与传统化学还原法相比,工艺简单,无需添加保护剂和活性剂.采用光学显微镜、XRD、SEM、TEM、SAED等手段,表征纳米材料的尺寸、形貌、组成和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反应所得的产物为银枝品结构,面心立方品体.每个银枝晶都由主干、二次分枝、三次分枝组成,具有自相似性.
关键词:
银
,
纳米结构
,
置换反应
,
表征
杜建华
,
李超
,
陈宗浩
,
韩文政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7.03.010
为了实现Cu对纳米SiC的表面包覆改性,分别采用歧化反应和置换反应两种方法制备了Cu/纳米SiC复合粉体.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研究了Cu/纳米SiC复合粉体的微观形貌、聚集状态、粒径以及Cu和纳米SiC的质量分数.实验结果表明:单个复合粒子的粒径约为100 nm;针对随机选择的两种方法制备的复合粉体的两个不同区域进行的分析表明,歧化反应条件下Cu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7%和35%,成分均匀;置换反应条件下Cu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9%和25%,成分差异大.歧化反应法比置换反应法的包覆效果好,实现了Cu对纳米SiC的均匀性包覆.
关键词:
歧化反应
,
置换反应
,
包覆
,
Cu
,
纳米SiC
王松蕊
,
朱月香
,
谢有畅
,
陈经广
催化学报
通过置换反应制备了Pd/Ni双金属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CO化学吸附和吸附H2的程序升温脱附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该催化剂对环己烯、苯乙烯和丙酮气相加氢反应的催化性?结果发现,在这种催化剂中Pd原子单层分散在金属Ni的表面,因而该催化剂表现出比浸渍法制备的相同Pd含量的Pd/Ni-im和Pd/γ-Al2O3催化剂更高的催化加氢活性.
关键词:
钯
,
镍
,
单层分散
,
双金属催化剂
,
置换反应
,
加氢反应
张敬国
,
张景怀
,
汪礼敏
,
王林山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1.03.019
采用酸性和碱性铜盐废液中和,有机酸作为添加剂,用还原铁粉置换含铜废液中铜,制备了含铜量为20%的铜包覆铁的复合粉.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惰气脉冲红外热导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对粉末的成分、形貌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铜离子浓度、反应时间、干燥还原条件对复合粉特性的影响;并对粉末进行了真空热压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铜铁复合粉为包覆型结构,Cu层厚度约为1μm;溶液中铜离子浓度愈高,反应速率愈快,反应时间在25~30 min范围内;较合适的干燥还原条件应为:温度在500~650℃之间,时间2~3 h.粉末由Cu和Fe两相构成,没有其他杂质相.≤74 μm较≤μm150μm的粉末的烧结试样的HRB硬度和抗弯强度在相应的温度下高,真空热压性能比较稳定的温度区间是700~750℃.
关键词:
含铜废液
,
铜铁复合粉
,
包覆
,
置换反应
,
粉末冶金
吴洋
,
王咏云
,
万其超
电镀与涂饰
doi:10.3969/j.issn.1004-227X.2004.04.001
集成电路工业目前多使用如氮化钛、氮化钽等氮化物作为防止铜扩散的阻挡层.然而,在氟离子存在的情况下,铜、银和钯等金属离子会与氮化物发生自发性的置换反应,并造成金属的沉积.所沉积出的钯金属尽管被认为是污染物,但其可作为后续电镀铜工艺的晶种层.此外,利用化学镀技术可成功在活化后的二氧化硅上沉积出镍钼磷薄膜,该材料具有作为铜内联阻挡层及晶种层的潜力.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电子显微镜(SEM)、Auger电子显微镜(AES)、X光绕射(XRD)、四点探针(4-point probe)及表面轮廓仪(Alpha-step),研究了镍钼磷薄膜的微观结构、沉积速率、组成及电阻率等.另外,通过直接镀铜及二次离子质谱仪的测量,初步确定了镍钼磷可作为阻挡层及晶种层的特性.
关键词:
置换反应
,
阻挡层
,
晶种层
,
铜内联
王松蕊
,
林伟
,
朱月香
,
谢有畅
,
陈经广
催化学报
利用金属置换反应制备了表面单层分散型Pt/Ni双金属催化剂,并测定了该催化剂对环己烯、苯乙烯、丙酮和丁醛气相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 结果发现,这种催化剂具有比传统浸渍法制备的相同Pt含量的Pt/Ni和Pt/Al2O3催化剂更高的催化活性.
关键词:
铂
,
镍
,
单层分散
,
双金属催化剂
,
加氢反应
,
置换反应
张蕾
,
朱丁
,
宋明
,
陈云贵
,
王晓飞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改进的置换反应,以三维网状结构泡沫镍为基底,制备了新型多孔Ag/Ni复合泡沫金属材料(Ag@Ni泡沫金属).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表明,泡沫镍基底上生成的金属Ag颗粒呈枝晶状且分布均匀.将其作为集流体首次应用于锂空气一次电池正极,通过线性伏安扫描(LSV)、电化学阻抗(EIS)和充放电测试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这种Ag@Ni泡沫金属作为锂空气一次电池的氧气极集流体,明显提高了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改善了电化学反应性能,电流密度0.1 mA/cm2时,放电电压平台从2.66升高到2.73 V,容量也由2000 mAh/g增大到2750 mAh/g,且大电流密度下改善更为明显.
关键词:
置换反应
,
集流体
,
锂空气电池
,
多孔Ag@Ni泡沫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