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三维孔道结构(H3NCH2CH2NH3)2(H3NCH2CH2NH2)[VⅢ(H2O)2(VⅣO)8(OH)4(H(P,B)O4)4(P,B)O4)4(H2O)2]·3H2O的水热合成及晶体化学研究--(1)水热合成与产物表征

杨赞中 , 廖立兵 , 杜洪兵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5.01.021

为了探讨化学成份对VPO体系孔道结构化合物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根据酸碱平衡原理进行了合成实验设计;利用V2O5、H3PO4、H3BO3等简单的无机前驱物、乙二胺作结构导向剂,水热法合成了孔道结构钒硼磷酸盐化合物(H3NCH2CH2NH3)2(H3NCH2CH2NH2)[VⅢ(H2O)2(VⅣO)8(OH)4(H(P,B)O4)4((P,B)O4)4(H2O)2]·3H2O(简称V9(P,B)8-en).典型的反应起始物摩尔比为n(V2O5):n(H3BO3):n(H3PO4):n(en):n(H2O)=0.89:3.50:3.50:3.60:265(pH值为6.5),在175℃、自生压力条件下恒温晶化6.5d(最终pH值为5.9).通过电子探针、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原子占位度修正等方法,对产物的化学成份、物相及其结构等进行了实验研究.证实V9(P,B)8-en为V9P8-en的类质同象化合物,不同晶粒中B与P的含量有差别,B与P之比为O.1:7.9~2.54:5.46(原子比),但恒有V:(P+B)≈9:8.表明通过合理设计和控制合成条件,可在保持V9P8-en基本结构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同晶取代引入新的化学成份,并由此探讨成份与结构稳定性的关系.

关键词: VPO体系 , 孔道结构 , 水热合成 , 分子自组装 , 类质同象 , 钒硼磷酸盐 , 结构稳定性

Ti-25at%Nb合金β、α"和ω相结构稳定性和弹性性质理论计算

姚强 , 邢辉 , 郭文渊 , 孙坚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赝势平面波方法和广义梯度近似对Ti-25at%Nb合金中不同晶体结构β、α"和ω相的弹性常数、内聚能以及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并结合计算结果对β、α"和ω相的结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计算结果表明,Ti-25at%Nb合金中β、α"和ω相均满足其结构弹性稳定性要求,其中α"相的结构稳定性最高,而β相的结构稳定性最低;计算结果同时表明,Ti-25at%Nb合金中ω相具有最高弹性模量,β相则具有最低弹性模量.

关键词: 钛合金 , 结构稳定性 , 弹性性质 , 第一性原理

不同周期数GDC/YSZ多层电解质薄膜的电学性能与结构稳定性

姜雪宁 , 孟昕 , 孟宪芹 , 张庆瑜

功能材料

利用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在蓝宝石单晶衬底上制备了调制周期相同、周期数不同的GDC/YSZ纳米多层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对薄膜结构、粗糙度、生长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交流阻抗谱仪测试了多层薄膜不同温度下的电学性能。结果表明衬底上首层薄膜是整个多层膜的生长模板,首先沉积GDC时多层膜呈无规则生长而首先沉积YSZ时多层膜为(111)织构;GDC/YSZ多层膜的生长是一个逐渐粗糙化的过程,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大(周期数的增多),多层膜粗糙度与晶粒尺寸增大;随着周期数的增多,多层膜电导率逐渐增大,但电导活化能基本保持不变(约1.3eV);在500~800℃下退火,多层膜结构稳定,但由于薄膜晶粒长大,导致其电导率小幅降低(降低百分比〈5%)。

关键词: GDC/YSZ多层薄膜 , 周期数 , 生长形貌 , 电学性能 , 结构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O2的结构稳定性及电化学过程中的相变

赵世玺 , 刘韩星 , 李强 , 欧阳世翕

材料导报

LiMnO2是同质多相化合物,不同相的结构稳定性差异很大,层状结构的LiMnO2是热力学不稳定的结构,制备相当困难.层状结构的LiMnO2是一类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它的理论比容量为270mAh/g,实际比容量也超过1 70 mAh/g.从该体系材料的合成、结构特点、稳定性以及电化学性能等方面对近几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了该化合物的斜方相比单斜层状结构稳定的内在机制以及稳定单斜层状结构LiMnO2的理论依据,讨论LiMnO2在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相转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LiMnO2 , 结构稳定性 , 电化学相变

Ti-Mo合金β结构稳定性及理论强度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贾晓 , 李金山 , 唐斌 , 寇宏超 , 周中波 , 常辉 , 朱知寿 , 周廉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10.3.001

应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法和超晶胞法对Mo含量(原子分数)为6.25%~37.5%的Ti-Mo二元合金的结合能和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通过晶胞拉伸变形过程中单原子结合能随拉伸方向品格常数的变化曲线计算出了合金成分为Ti15Mo1Ti14Mo2,Ti13Mo3,Ti12Mo4,Ti11Mo5和Ti10Mo6的Ti-Mo二元合金在单向拉伸状态下的理论强度.研究了Mo元素对增强β钛合金稳定性,提高β钛合金强度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Mo元素含量的增加,Ti-Mo二元合金β相的稳定性和理论强度都有明显提高;态密度的分析表明,Ti,Mo成键作用的加强导致了合金理论强度的提高.

关键词: Ti-Mo合金 , 结构稳定性 , 理论强度 , 第一性原理

LiMn2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结构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雷文 , 何涌 , 于江波

材料导报

用XRD、原子吸收光谱等方法研究了向尖晶石型LiMn2O4正极材料结构中引入Ni、Mg对LiMn2O4正极材料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LiMn2O4正极材料结构中引入了Ni、Mg以后,其结构稳定性大大提高,但电极材料的起始容量有所下降.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正极材料 , 尖晶石型LiMn2O4 , 结构稳定性

聚乙烯醇修饰的碳纳米管在缓冲溶液中的溶解过程

张法明 , 常江 , 伯克尔 伊博哈德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09)60030-5

采用水溶性的聚乙烯醇修饰多壁碳纳米管表面,研究了聚乙烯醇修饰的碳纳米管在水浴摇床Tris-HCl缓冲溶液中的溶解过程.通过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透射电镜及X光衍射的方法对聚乙烯醇修饰的碳纳米管在溶解过程中的显微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浸泡21d后,聚乙烯醇修饰的碳纳米管部分溶解于缓冲溶液,形成无定形碳碎片;但大部分碳纳米管没有溶解,仍然保持管状结构.揭示出聚乙烯醇修饰的碳纳米管的溶解过程为:碳-碳键在浸泡过程中发生断裂,碳纳米管的部分溶解产生了无定形碳碎片与残留纳米管层片,残留纳米管层片进一步溶解最终成为无定形碳.提出与讨论了聚乙烯醇修饰的碳纳米管在Tris-HCl缓冲溶液中可能的溶解机理是:修饰后的碳纳米管表面具有很多缺陷和断裂的碳键,在缓冲溶液中聚乙烯醇的溶解导致嫁接位置的碳管壁的碳原子的释放,最终导致其管状结构的破坏.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表面修饰 , 溶解 , 结构稳定性 , 生物医学应用

镀锌钢/铝添加中间夹层Cu、Pb的激光搭接焊研究

周惦武 , 田伟 , 彭利 , 张屹 , 陈根余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对1.2 mm厚DC56D+ZF镀锌钢和1.15 mm厚6016铝合金平板试件进行了添加中间夹层Cu、Pb的激光搭接焊实验研究,利用体视显微镜、卧式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微机控制的电子万能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了钢/铝焊缝的表面成形性、接头各区域的金相组织、界面元素分布、断口形貌、主要物相与接头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中间夹层Cu、Pb,焊接接头的平均抗拉强度分别为49.44、73.51 MPa,伸长率分别为1.63%、2.37%,与未添加夹层相比,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提高,其中Pb提高效果优于Cu;不加夹层,钢/铝试样断口呈明显脆性断裂特征;加入夹层Cu,脆性断裂特征不明显;而加入夹层Pb,试样断口呈韧性断裂特征;添加夹层Pb,钢/铝界面连接处Fe、Al、Zn、Mg、Pb元素变化剧烈,混合区宽度大,新生成Mg2Pb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比FeAl金属间化合物稳定,能抑制脆性FeAl金属间化合物生成.这是添加夹层Pb明显改善钢/铝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激光搭接焊 , 中间夹层 , 金属间化合物 , 结构稳定性

Mg-Al-Sn-Y合金中二元相的电子结构与弹性性质的第一原理计算

刘正 , 鞠阳 , 毛萍莉 , 于波 , 王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CASTEP程序包,计算了Mg-Al-Sn-Y合金中Mg17Al12,Mg2Sn和A12Y相的结构稳定性、电子结构和弹性性能等.合金形成热△H和结合能Ecoh的计算结果表明,Al2Y相具有最强的合金化能力与体系结构稳定性.电子结构的分析结果解释了这3种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稳定性机制和脆性本质.计算出了Mg17Al12,Mg2Sn和Al2Y三相的3个独立的弹性常数,并进一步得出了体模量、剪切模量、杨氏模量、泊松比等.分析表明Mg17Al12,Mg2Sn和Al2Y三相均为脆性相,其中Al2Y最脆且最硬.

关键词: 镁合金 , 第一原理 , 结构稳定性 , 电子结构 , 弹性性质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