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娟
,
王树林
,
徐波
材料导报
采用振动研磨法,在干法室温状态下制备出具有不同微结构分布的纳米活性炭,研究了工艺条件的变化对活性炭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材料的微结构演化与电极静电容量之间的关系.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积测试结果表明,细化后活性炭颗粒的比表面积明显增加,孔径分布趋于合理.循环伏安特性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激振频率为700r/min时,在氮气氛围中振动研磨1h后,活性炭电极材料具有更为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关键词:
纳米活性炭
,
振动研磨
,
结构演化
,
电极材料
耿浩然
,
王艳
,
王英姿
,
夏琳燕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利用机械合金化法,以Zr66.7Ni33.3合金粉末作为基体,选择TiC作为掺杂物,研究其对机械合金化诱导合金粉末显微结构演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掺杂适量的TiC粉末可使Ti和C原子在Zr-Ni间发生不均匀扩散,导致局域范围内原子排列的无序度增大,从而提高非晶形成能力和机械稳定性,其中5wt% TiC的掺杂效果最佳.此外,3wt%TiC掺杂导致非晶相的热稳定性优于5wt%TiC的掺杂效果,说明机械合金化合成Zr-Ni基非晶合金粉末的机械稳定性和其热稳定性之间无相关性.
关键词:
非晶形成能力
,
机械合金化
,
结构演化
,
机械稳定性
,
热稳定性
齐广慧
,
刘相法
,
边秀房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0.03.001
本文研究了Al-Si合金宏观晶粒尺寸与含Si量的关系及结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宏观晶粒尺寸随含Si量增加呈峰谷变化,即在3%Si(质量分数,下同)左右达到谷底,在共晶点(12%Si)附近达到峰值;未变质共晶Al-Si合金的宏观晶粒尺寸与纯Al相近.Al-Si合金宏观晶粒的结构随含Si量增加发生演化,其演化过程为:单一α-Al→以α-Al为中心外围被共晶团环绕→单一共晶团组织→初生Si为核心、周围环α-Al及共晶团的三层组织结构.变质后Al-Si合金的延伸率也呈现出峰谷变化规律,并且在共晶点附近其力学性能达到了峰值.
关键词:
Al-Si合金
,
结构演化
,
宏观晶粒尺寸
,
力学性能
丁娟
,
刘睿恒
,
顾辉
,
陈立东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4.13261
采用高温熔融/热处理并结合SPS烧结工艺制备了Yb名义组分为0.6的YbyCo4Sb12/Yb2O3填充方钴矿复合材料,纳米或亚微米Yb2O3颗粒主要分散在方钴矿晶界上.研究了873 K下低氧分压高温处理对样品的热电性能与微结构的影响.热处理后样品的电导率、赛贝克系数、热导率基本保持不变,块体材料内部纳米与亚微米尺度微观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未发现填充方钴矿结构中的Yb元素的“大量逸出”与氧化,材料的高温ZT值保持在1.2左右.TEM观察发现YbyCo4Sb12填充方钴矿晶粒内存在大量的位错,由位错产生的内应力有可能对Yb离子从晶格孔洞的逸出以及Yb离子和O离子的扩散产生阻碍作用,从而抑制了在高温低氧分压下YbyCo4Sb12的内氧化,使得高Yb含量的YbyCo4Sb12/Yb2O3复合材料的高温稳定性比低Yb含量填充方钴矿材料更佳.
关键词:
热电转换
,
方钴矿
,
纳米复合
,
结构演化
姜金龙
,
王琼
,
黄浩
,
张霞
,
王玉宝
,
耿庆芬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30635
采用中频磁控溅射 Ti80Si20合金靶在单晶硅表面制备了钛硅共掺杂的类金刚石薄膜。利用紫外-可见光多波长Raman光谱表征薄膜微结构,并结合FTIR光谱研究了紫外光辐照对类金刚石薄膜微结构的影响,进一步讨论了紫外光辐照下薄膜微结构的演化机理。结果表明:非晶结构的类金刚石薄膜出现反式聚乙炔和聚对苯乙炔类聚合物结构以及sp杂化的线型卡宾碳结构。紫外光辐照诱导薄膜微结构驰豫和重构,薄膜Si-O和C-O键含量增加, C=C和C-H键含量减少;同时薄膜sp2团簇尺寸减小而无序度增大。
关键词:
类金刚石薄膜
,
紫外光辐照
,
拉曼光谱
,
红外光谱
,
结构演化
齐广慧
,
刘相法
金属学报
本文研究了Al-Si合金宏观晶粒尺寸与含Si量的关系及结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宏观晶粒尺寸随含Si量增加呈峰谷变化.即在3%Si(质量分数,下同)左右达到谷底,在共晶点(12%Si)附近达到峰值;未变质共晶Al-Si合金的宏观晶粒尺寸与纯Al相近.Al-Si合金宏观晶粒的结构随含Si量增加发生演化.其演化过程为:单一αal→以α-Al为中心外围被共晶团环绕→单一共晶团组织→初生Si为核心.
关键词:
结构演化
,
null
,
null
胡超
,
王昌
,
杨钢
,
黄崇湘
,
刘大春
钢铁研究学报
研究了TWIP钢(30Mn-3Si-3A1)在等径角挤压冷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结果表明,1道次变形后,产生大量10~40 nm宽的形变孪晶,同时出现的微观剪切带对孪晶进行了切割.随着道次的增加,孪生系统增多,形变孪晶相互交割.同时剪切带的数量增加,产生相互交错并切割孪晶板条.4道次变形后,组织变成由碎化带和割裂开的孪晶相互交织的变形结构.碎化部分超细晶晶粒尺寸为40~120 nm,而未碎化孪晶板条宽度降至5~20 nm.
关键词:
等径角挤压
,
TWIP钢
,
结构演化
董盼
,
张甲
,
常新春
,
侯万良
,
全明秀
,
王建强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8.02.019
系统研究了铝基非晶态合金Al-Co-Y体系中富Al区的非晶形成能力.形成非晶结构最佳成分为AlssCosY7,条带临界厚度为230μm.此体系的玻璃形成能力对合金成分十分敏感.具有高的玻璃形成能力的合金未呈现出明显的玻璃转变特征.相对Trg和△Tx判据,"相选择"理论在寻找最佳合金成分和表征玻璃形成能力与成分的关系中更为有效.在非晶相的形成过程中,其主要竞争相为fcc-Al,Al3Y和Al9 Co2相.
关键词:
铝基非晶态合金
,
玻璃形成能力
,
结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