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峰
,
尹光福
,
杨世源
,
王军霞
人工晶体学报
以Ca(H2PO4)2·H2O和H3PO4为原料,按0.45的Ca/P物质的量比制备了偏磷酸钙玻璃,在300~700 ℃对玻璃进行热处理,获得了偏磷酸钙玻璃陶瓷.利用XRD、FT-IR等研究了玻璃结晶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利用SEM观察了玻璃陶瓷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玻璃陶瓷中的结晶相为纯的β-Ca(PO3)2;玻璃结晶过程伴随温度提高逐渐发生,在400 ℃保温3 h已经形成了β-Ca(PO3)2晶体相;温度提高,玻璃陶瓷红外光谱的精细结构明显;随结晶化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玻璃陶瓷中结晶相形貌由纤维状变为晶界明显紧密排布的短棒状晶粒.
关键词:
偏磷酸钙
,
玻璃陶瓷
,
结晶化
,
生物材料
任慧
,
李海建
,
于慧君
,
梁晓峰
硅酸盐通报
为研究热效应对铁磷酸玻璃结构的影响,对40Fe2O3-60P2O5玻璃样品在600~800℃进行热处理,获得了结晶样品.利用XRD、Raman等研究了玻璃结晶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指认了铁磷酸盐玻璃微结构的振动模式的归属.结果表明,在600℃,铁磷酸盐玻璃析出的结晶相主要为:Fe(PO3)3和Fe4(P2O7)3,在700℃、800℃玻璃析出的结晶相主要为Fe4(P2O7)3.利用SEM观察了玻璃样品的微观形貌,结晶相的微观形貌为片状,保温时间延长,片层厚度增加.
关键词:
铁磷酸盐玻璃
,
结晶化
,
拉曼光谱
,
显微分析
马殿国
,
王英敏
,
李艳辉
,
张伟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6.00485
研究了Co含量对熔体快淬Fe55-xCoxPt15B30 (x=0~45,原子分数,%)合金热处理前后的组织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o可提高Fe55-xCoxPt15B30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使x=15~45的快淬合金形成非晶态。经适当热处理后,合金中形成了由有序面心四方结构的永磁(Fe, Co)-Pt (L10)相和软磁(Fe, Co)2B相及(Fe, Co)B相组成的纳米复相组织,显示出永磁性;添加Co的合金组织得到明显细化,x=15~45合金平均晶粒尺寸均约为18 nm;其中x=15合金具有最佳的永磁性能,磁能积达到94.4 kJ/m3。合金的矫顽力随Co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x=30时达到最大值413.7 kA/m后,随Co含量的进一步增加而减小;这是由于不同Co含量使L10相的c/a值发生变化而导致其磁晶各向异性变化的结果。
关键词:
非晶态合金
,
纳米复相永磁材料
,
L10-FePt相
,
结晶化
,
磁性能
武英杰
,
王海玲
,
宁兴坤
,
王占杰
,
王强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40271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Pt/Ti/SiO2/Si基板上制备了Au-BaTiO3纳米复合薄膜,并且对其晶体结构、微观组织和介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u在复合薄膜中以直径为5~22 nm的Au纳米粒子弥散地分布在BaTiO3基体中.Au的添加量对复合薄膜的介电性能和表面形貌有很大影响,其最佳添加量约为5mo1%.复合薄膜经过550℃的低温退火已经完全结晶为钙钛矿相,其介电常数与700℃退火的纯BaTiO3薄膜的相当.在Au-BaTiO3复合薄膜的结晶过程中,一方面,Au纳米粒子可能促进了中间相的分解;另一方面,Au纳米粒子诱发了钙钛矿相的异质形核,促进了BaTiO3的结晶化.因此,Au纳米粒子大幅度地降低了复合薄膜的退火温度,并显著提高了复合薄膜的介电性能.
关键词:
BaTiO3
,
纳米复合薄膜
,
溶胶-凝胶法
,
介电性能
,
结晶化
谢一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根据高密度聚乙烯(HDPE)高聚物冷却时结晶和晶体分解两种动力学趋势相互竞争的观点,建立了HDPE材料冷却结晶的物理模型,引入了结晶过程中的物质结构参数概念.从模型推导出了描述该结晶过程的微分方程,并将其转换成熟知的Ricatti方程来求得解析解.模型中参数可以由实验来确定,方程中的温度变化本身是时间的一般函数,故在应用中可以不必区分结晶系统是否等温.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
结晶化
,
结构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