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平超
,
张贤杰
,
李坚
,
华一新
,
徐存英
,
李艳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14.021
利用1ChCl∶2Urea低共熔溶剂作为电解质,以单质铜作为阳极,钛片作为阴极,草酸(H2C2O4·2H2O)作为添加剂,在恒电流密度下电解制备出树枝状超细铜粉.用电化学工作站对[1ChCl∶2Urea]/0.1 mol·L-1 H2C2O4·2H2O低共熔溶剂体系进行了相关的电化学测试.研究了电解温度、电流密度及草酸浓度对电解所得铜粉的粒度、电流效率和直流电耗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仪分别对铜粉的形貌和粒度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为控制温度在80℃,电流密度为8.6 mA· cm-2以及草酸浓度0.10 mol·L-1的条件下,可电解得到粒度小于15μm的树枝状超细铜粉,电解过程的电流效率高达95.6%,电耗为1746 kW· h· t-1.
关键词:
铜粉
,
电解
,
低共熔溶剂
,
离子液体
,
电流密度
,
粒度
,
树枝状
杨槐馨
,
马静红
,
李瑞丰
,
杜君
,
谢克昌
催化学报
采用自由配体法制备了Fephen/nano-X和Fephen/nano-Y两种不同粒度的Fephen/八面沸石纳米复合材料(简称为Fephen/FAU),并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漫反射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差热分析和催化反应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发现,采用纳米沸石作主体是自由配体法制备金属络合物/分子筛复合材料中提高络合物负载量的有效方法.催化反应结果表明,与普通粒度的Fephen/Y复合材料相比,两种不同粒度的Fephen/nano-X和Fephen/nano-Y纳米复合材料对环己烷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有很大的提高.由于两种纳米沸石主体的差异,两种纳米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也明显不同,不仅对环己烷的转化能力不同,对氧化产物的选择性也不同.
关键词:
八面沸石
,
粒度
,
铁
,
邻菲咯啉
,
络合物
,
环己烷
,
氧化反应
韩斌
,
王会先
,
赵世杰
,
寇志奇
,
禄向阳
,
张晖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2.04.001
研究了尖晶石粒度对高纯刚玉-尖晶石浇注料的抗折强度、抗热震性、抗侵蚀性等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1)随着配料中尖晶石颗粒含量的增加,试样的烧后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烘后强度变化不明显),烧后收缩减少,然后变为膨胀;(2)尖晶石细粉与颗粒为1:3的试样抗热震性较好;(3)对于高碱度渣,尖晶石颗粒加入量较多的试样抗侵蚀性较好;(4)对于低碱度渣,尖晶石细粉加入量较多的试样抗侵蚀性和抗渗透性均较好.
关键词:
刚玉
,
尖晶石
,
耐火浇注料
,
粒度
,
抗折强度
,
抗热震性
,
线变化率
焦红光
,
刘鹏
,
陈清如
钢铁
为了解磨制高炉喷吹煤粉的质量分布和组分特性间的关系,以洛阳某矿生产的原煤为样品磨矿制粉,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分别考察了不同粒度级煤粉的质量状况(灰分、硫分和比磁化率等指标),进而研究了不同粒度级煤粉的组分特性.发现磨制高炉喷吹煤粉的灰分、硫分和比磁化率均随煤粉颗粒粒径减小而递减;而这种规律是由于煤系矿物质同煤基质之间可磨性和磁性的差异造成的,在此基础上结合煤粉制备系统提出了回粉干式磁选新工艺.
关键词:
高炉喷吹煤粉
,
粒度
,
硫分
,
灰分
,
比磁化率
,
磁选
,
X射线衍射
周芬
,
赵惠忠
,
王立峰
,
慕松林
,
崔江涛
,
吕永峰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4.02.003
以高纯镁砂(5~2、≤2和≤0.088 mm)、电熔铁铝尖晶石(3~1和≤0.088 mm)为原料,亚硫酸纸浆废液为结合剂,配料混练后机压成型为36 mm ×36 mm及25 mm ×25 mm ×140 mm的试样,经110℃24 h烘干,然后于1650℃3 h热处理。采用热膨胀仪、弹性模量仪、SEM等对试样进行了分析研究,分别研究了FeAl2 O4粒度(3~1或≤0.088 mm)及加入量(质量分数为0、2%、4%、6%、8%、10%、12%)对方镁石-铁铝尖晶石质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FeAl2 O4添加量的增加,试样的常温强度、线膨胀系数、弹性模量降低。FeAl2 O4以细粉形式加入时,试样的常温强度、弹性模量比以颗粒形式加入的要大;加入约4%(w)FeAl2 O4就能明显改善镁质制品的抗热震性,其抗热震提高的机制以微裂纹增韧为主;固定尖晶石加入量为8%(w),尖晶石以细粉形式加入时,试样中FeAl2 O4可完全反应为(Mg,Fe)Al2 O4,以颗粒形式加入时,仅会在颗粒周围生成少量(Mg,Fe)Al2 O4。
关键词:
方镁石-铁铝尖晶石
,
耐火材料
,
粒度
,
显微结构
,
抗热震性
张君博
,
刘兴平
,
徐自伟
,
张金艳
,
王永力
,
杨大泉
耐火材料
以铝矾土、SiC粉、棕刚玉粉、焦炭、黏土等为原料,以焦油为结合剂,制备了炮泥试样,研究了SiC粉和棕刚玉粉的粒度对炮泥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iC粉和棕刚玉粉粒度的增大,试样的马夏值减小,可塑性增强,200℃烘干后强度增大,1 450℃烧后强度减小;综合考虑SiC粉、棕刚玉粉粒度对炮泥塑性和强度的影响,选择粒度为4.89 μm的SiC粉和粒度为4.14 μm的棕刚玉粉较为适宜.
关键词:
SiC粉
,
棕刚玉粉
,
粒度
,
炮泥
,
可塑性
,
强度
王明旭
,
魏志强
,
李年春
,
赵学福
,
闫鹏勋
材料导报
采用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方法制备了高纯镍纳米粉末并对其粒度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法(XRD)测试样品的晶型和粒度,用谢乐Scherrer公式计算颗粒粒度;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样品的形貌和粒度分布;采用表面吸附仪测定样品的N2吸附-脱附等温线,并由BET理论模型计算出样品的比表面积和颗粒粒度.实验结果表明三者测得的值基本一致.
关键词:
Ni纳米粉
,
粒度
,
Scherrer公式
,
TEM法
,
BET比表面积法
韩俊华
,
蒋明学
,
王黎
,
吴占德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6.03.006
采用FeSi75为原料,利用直接氮化合成法制备了氮化硅铁粉末,研究了中位径(d50)分别为13.41 μm、8.023 μm和5.229 μm的3种硅铁粉分别在1150 ℃、1250 ℃和1350 ℃保温9 h处理后的氮化规律.借助XRD、SEM等测试手段测定和观察了产物的物相组成和显微形貌.结果表明:较细的硅铁粉(d50=5.229 μm)氮化时,反应快速、剧烈,导致烧结严重,氮化效果差,而较粗硅铁粉(d50=13.41 μm)氮化效果较好;较细硅铁粉氮化后易于形成须状、纤维状和柱状氮化硅晶体,较粗硅铁粉氮化后易于形成球状氮化硅团聚体.制备的氮化硅铁中有大量充满氮化硅的孔洞,产物中的Fe3Si与FexSi被其包围,这种结构有利于体现氮化硅铁的优异性能.
关键词:
氮化硅铁
,
氮化硅
,
粒度
,
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