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敏
,
王书田
,
仲伟国
,
贾文武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7.03.023
对Al2O3-SiC-C超低水泥浇注料引入稀土复合氧化物进行了研究,以便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浇注料的高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配加适宜的稀土复合氧化物可以提高耐火浇注料力学性能,并促进莫来石(3Al2O3·2SiO2)生成,从而改善浇注料显微结构和高温结构性能.
关键词:
稀土复合氧化物
,
超低水泥浇注料
,
力学性能
,
莫来石
,
高温结构性能
赵捷
,
王志奇
,
马永昌
,
马叙
,
包俊成
,
刘技文
机械工程材料
采用改进的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锶、镁与铁或钴多元掺杂的LaGaO3基稀土复合氧化物La0.8Sr0.2Ga0.72Mg0.20Fe0.08O2.8(LSGMF)和La0.8Sr0.2Ga0.72Mgo.20Co0.08O2.8(LSGMC),利用EDS、XRD及SEM等方法对LSGMF和LSGMC的化学成分、物相组成及显微组织等进行了分析;采用直流四端子法测量了两者在350~850℃温度区间的电导率.结果表明:经1 400℃烧结后,LSGMF和LSGMC均形成单一正交钙钛矿结构;两者除含少量钙外,不舍其他杂质元素;在测试温度范围,材料的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分区间符合Arrhenius方程,在较低温阶段(350~500℃)具有较低的导电活化能(Ea<0.3 eV);与仅用锶、镁双掺杂的LSGM相比,LSGMF和LSGMC具有较高的电导率.
关键词:
镓酸镧
,
多元掺杂
,
过渡金属
,
稀土复合氧化物
陈金春
,
薛青松
,
路勇
,
何鸣元
催化学报
利用原位红外漫反射技术(DRIFTS)对抗硫中毒催化剂Pt/Ce0.8Gd0.2 O1.9(Pt/CGO)上CO吸附、CO/噻吩共吸附以及CO/H2S顺序吸附进行了研究,并与 Pt/Al2O3催化剂进行了比较. CO吸附实验表明, 1.6%Pt/CGO-800(800 ℃焙烧)上CO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在 2 104 cm-1, 与1.6%Pt/Al2O3-500上CO的红外特征吸收峰(2 070 cm-1)相比,向高波数方向移动了34 cm-1. 1.6%Pt/CGO-600上出现两个CO特征吸收峰,主峰位于 2 108 cm-1, 肩峰位于 2 085 cm-1. C O/噻吩共吸附实验表明,噻吩导致1.6%Pt/CGO-800上CO吸附的红外特征吸收峰红移至 2 090 cm-1, 峰强度略有降低;1.6%Pt/CGO-600上CO的红外特征吸收峰红移至 2 096 cm -1 且强度有所降低,同时肩峰消失. 而1.6%Pt/Al2O3-500上CO的红外特征吸收峰明显减弱并红移至 2 040 cm-1. CO/H2S顺序吸附实验表明, H2S导致Pt/CGO 催化剂在 2 104 和 2 108 cm-1 处的CO特征吸收峰轻微红移,峰强度略有降低,而H2S导致Pt/Al2O3完全丧失CO的吸附能力. 原位DRI FTS表征结果表明, Pt/CGO催化剂上生成的强缺电子特性Pt颗粒具有很强的抗硫中毒能力, 8 00 ℃焙烧有利于生成单一的抗硫中毒的强缺电子Pt金属位,使得1.6%Pt/CGO-800具有最佳的抗硫中毒性能.
关键词: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
,
抗硫
,
铂催化剂
,
制氢
,
稀土复合氧化物
周宏明
,
易丹青
,
钟华
材料导报
综述了稀土复合氧化物陶瓷热导率理论的发展情况和热物性能方面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材料热导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了材料微结构对热导率的影响,总结了具有A2B2O7通式的烧绿石型和萤石型稀土复合氧化物的热物性能,以及掺杂对其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的影响.
关键词:
稀土复合氧化物
,
热障涂层
,
热导率理论
,
热物性能
,
掺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