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万顺
,
李国明
,
胡裕龙
,
陈学群
材料开发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003-1545.2008.03.017
实验室冶炼了5炉稀土处理及未处理的锰系低合金船体钢,并收集了一种工业生产的同种钢.通过冶金分析、极化试验、闭塞电池试验及挂片试验,研究了夹杂物变性对钢材点蚀诱发及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夹杂物是点蚀的诱发源,硫化物夹杂物的数量对钢材的点蚀性能有显著影响.稀土硫化物夹杂数量少,体积小,能显著降低钢的点蚀诱发敏感性,降低钢的蚀坑扩展速度,提高钢的耐蚀性.
关键词:
船体钢
,
夹杂物
,
稀土处理
,
点蚀
张峰
,
吕学钧
,
王波
,
马志刚
,
张毅
,
李光强
钢铁钒钛
结合工业化生产的高效硅钢,进行了RH精炼稀土处理试验研究.针对不同的稀土处理条件,观察了夹杂物的形貌和尺寸分布,探讨了稀土处理后钢中的夹杂物形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最佳的稀土合金添加数量为0.6~0.9 kg/t.经过合适的稀土处理后,可以有效抑制尺寸相对较小的、不规则的AlN、MnS复合夹杂生成,促进钢中微细夹杂物的聚合、上浮,钢质纯净度得到明显提高.此时,钢中全氧含量最低,脱硫效果最佳,钢中的夹杂物主要是尺寸相对较大的、近似球形或者椭球形的稀土类夹杂.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
RH精炼
,
稀土处理
,
夹杂物
张峰
,
李光强
,
朱诚意
功能材料
结合工业化生产的无取向硅钢,进行了RH精炼添加稀土合金实验.结果表明,1.15%(质量分数)Si钢的脱硫反应,主要发生在添加稀土合金之后的前5min.最佳的稀土合金添加量为0.6~0.9kg/t钢.钢液经过稀土处理后,加入的稀土总量越多,稀土氧硫化物夹杂物的尺寸就越大,但热轧带钢再结晶效果会逐渐变差,成品带钢晶粒尺寸先是快速长大,而后逐渐减小.最佳的钢中存留稀土含量与钢的化学成分有关,应严格控制在2.0×10-3%~6.0×10-3%(质量分数).在此范围内,钢的铁损先是快速降低,而后缓慢升高,钢的磁感应强度则单调降低.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
RH精炼
,
稀土处理
,
夹杂物
,
组织遗传
,
电磁性能
陈丽丽
上海金属
系统研究了退火温度和时间对不含La和含0.007 8% La(质量分数,下同)无取向硅钢退火冷轧板微观组织和综合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从850℃升高到1 000℃,退火时间从1 min增加到5 min,两种La含量退火冷轧板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加;铁损降低,当退火温度为1 000℃,退火时间多于3 min时,又升高;磁感应强度先升高后降低.退火温度和时间相同时,相比不合La的退火冷轧板,含0.007 8% La退火冷轧板的晶粒尺寸更大,综合磁性能更好.含0.007 8% La无取向硅钢的最佳退火温度和时间分别为900~950℃和3~5 min,其平均晶粒尺寸为37.7~77.4 μm.
关键词:
退火工艺
,
稀土处理
,
无取向硅钢
,
晶粒尺寸
,
综合磁性能
李伟
,
吴健鹏
,
徐静波
,
黄峰
,
朱腾威
稀土
doi:10.16533/J.CNKI.15-1099/TF.201601015
采用干湿交替周期浸润腐蚀实验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了非金属夹杂物对Q450NQR1耐候钢在工业性大气环境中耐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夹杂物变性处理明显提高了耐候钢前期的耐腐蚀性能,但对稳定性锈层形成之后的耐腐蚀性能基本没有影响;经过稀土处理后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为稀土氧化物和硫化物与Al203的复合夹杂,添加Si-Ca线变性后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为Ca的氧化物和硫化物与Al203的复合夹杂,这些夹杂物在0.叭mol·L-的NaHSO3介质中均表现为阳极性夹杂,在腐蚀微电池中作为阳极优先溶解,钢基体则作为阴极被保护起来,腐蚀速度减缓.
关键词:
耐候钢
,
非金属夹杂物
,
稀土处理
,
电偶腐蚀微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