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
,
倪文
,
黄晓燕
,
马旭明
,
李德忠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14.027
为促进拜耳法赤泥在胶凝材料中的大宗化和高附加值利用,以山西孝义拜耳法低铁赤泥为研究对象,借助XRD、FTIR、SEM、ICP-OES等现代测试手段,研究了拜耳法赤泥在电石渣-脱硫石膏体系中的水化硬化特性.研究表明,拜耳法低铁赤泥具有潜在活性,氧化铝为其活性的最主要来源,在电石渣-脱硫石膏体系中,通过电石渣的补钙作用和脱硫石膏的促进激发作用,赤泥中的氧化铝得以有效激发,其水化产物主要为钙矾石、C-S-H凝胶、水化硫铁酸钙、钙霞石、无水芒硝和氢氧化铝.
关键词:
拜耳法赤泥
,
电石渣
,
脱硫石膏
,
水化硬化
,
微观结构
,
钙矾石
,
离子浓度
王莹
,
俞宏英
,
程远
,
孙冬柏
材料科学与工艺
采用失重法、阳极极化曲线、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了X80钢在伊川土壤模拟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X80钢在模拟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与HCO3-、CO32-、SO42-和Cl-离子的浓度有关.随HCO3-或CO32-浓度增加,X80钢的阳极溶解电流密度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X80钢钝化的临界HCO3-或CO32-浓度分别为0.008 mol/L或0.005 mol/L在低于临界HCO3-或CO32-浓度下,SO42-和Cl-浓度的增加都促进了X80钢的阳极活性溶解;而在高于临界HCO3-或CO32-浓度下,X80钢的钝化性能随SO42-或Cl-浓度的增加而减弱.在90d浸泡期内,X80钢在模拟溶液中的腐蚀形态为全面腐蚀;其腐蚀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关键词:
X80钢
,
土壤模拟溶液
,
离子浓度
,
腐蚀机理
李亚南
,
于运花
,
杨小平
玻璃钢/复合材料
采用称重法、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近红外光谱(N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玻璃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GF/VE)在不同温度的去离子水和硫酸溶液中的质量变化率、离子析出行为、树脂基体的水解行为以及腐蚀相态,并进一步分析了腐蚀机理.结果表明,在硫酸溶液中浸泡1800h时间内,仅在高温75℃浸泡的复合材料切割边缘封边处发现界面腐蚀,其他温度下腐蚀仅仅停留在树脂基体水平,纤维/树脂间界面仍然保持良好状态.
关键词:
玻璃纤维
,
乙烯基酯树脂
,
复合材料
,
硫酸溶液
,
离子浓度
王刚
,
张宇峰
,
郭豪
,
王翔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9.03.005
以NF270纳滤复合膜对几种不同分子量的天然药物(如大黄素、咖啡因)进行了纳滤行为研究,并考察了操作压力、浓度、pH、离子浓度等因素对纳滤膜截留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NF270纳滤复合膜截留分子量在300左右(例如对相对分子质量为270.23的大黄素几乎100%截留,对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咖啡因截留率小于60%);随着pH的增大,纳滤膜对大黄素的截留率稍有下降,对其他三种药物的截留率略有升高;改变溶液的离子浓度,纳滤膜的截留率和通量均下降.选择适宜的操作条件可以实现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和浓缩.
关键词:
纳滤
,
天然药物
,
截留率
,
通量
,
离子浓度
邢程程
,
刘嘉斌
,
孟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14136/j.cnki.issn 1673-2812.2015.05.005
利用溶剂热法在铁基底上原位生长四方硫铁矿型FeS微米片阵列.通过改变实验参数,探索溶液中Fe3+浓度、硫源和溶剂对产物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Fe3+浓度与产物密集程度有关,浓度越高,片越密集;不同硫源释放S2-的速率不同,从而影响反应速率,S2-释放速率越快,片层形貌越不规则且产物中越容易产生杂质相;乙二胺作为溶剂,具有很强的协调能力和金属螯合力,对最终形成微米片阵列具有关键作用.
关键词:
FeS
,
离子浓度
,
硫源
,
溶剂
孙岳霆
,
许骏
,
李一兵
,
徐晓庆
,
刘成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4.13447
高能量耗散密度材料的研发是防护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纳米多孔材料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其与液体的相互作用能够耗散大量外界能量,因此在车辆碰撞安全等领域具有出色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选取ZSM-5沸石/NaCl溶液系统,通过准静态实验研究该系统的能量耗散行为,并阐明其机理,同时参数化地研究了沸石的前处理温度(600~1100℃)及溶液的NaC1浓度(0~2 mol/kgH2O)对系统能量耗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准静态加载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能量耗散密度,达到12 J/g,且可重复使用;该系统的工作性能可在较大范围内调节,其能量耗散密度与沸石前处理温度正相关,与NaCl浓度负相关;其工作压强与沸石前处理温度及NaCl浓度均正相关.本研究为开发智能、可控和高效的能量耗散系统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理论与实验依据.
关键词:
纳米多孔材料
,
能量耗散
,
前处理温度
,
离子浓度
,
安全防护
宗月
,
谢飞
,
吴明
,
王丹
,
周伟光
,
潘哲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3.005
微生物对金属材料的腐蚀现象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海洋和油田等环境下,其中硫酸盐还原菌是最重要的一种腐蚀微生物,因此对金属材料硫酸盐还原菌腐蚀现象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简单介绍了硫酸盐还原菌的生理特征和腐蚀机理。重点阐述了硫酸盐还原菌对金属材料腐蚀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材料因素(合金的成分、成分含量、组织结构等)、环境因素( Cl-、Fe2+、磁场、温度等)及其他因素( pH、含氧量、CO2、流速等)。详细综述了控制微生物腐蚀的3种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及其防腐机理,为防腐蚀工艺提供理论基础,并认为生物技术防腐方式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最后,总结了目前微生物腐蚀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环境因素和力学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微生物腐蚀机理是未来腐蚀研究发展方向的核心。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
材料因素
,
温度
,
磁场
,
离子浓度
,
防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