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伟梁
,
廖兵
,
黄玉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将聚苯乙烯制成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SPS),利用相反转技术,将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加水制成具有纳米级的稳定的水基微乳液.利用SPS纳米微粒核内部作为反应场所,用引发剂引发亲油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制备具有相互缠结结构的PMMA/SPS复合水基微乳液.研究了引发剂的用量、MMA的用量、溶剂极性对聚合反应及复合水基微乳液的影响.
关键词:
磺化聚苯乙烯
,
离聚体
,
水基微乳液
,
相互缠结
周文富
,
赖莺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6.05.005
以环己烷为溶剂,浓硫酸和丙酸酐为磺化剂,采用非均相磺化方法,在少量分散剂作用下,制备了不同磺化度的磺化聚苯乙烯(SsPSH);再以SsPSH和环氧树脂经加成、取代合成了梳型聚苯乙烯环氧苯醚,最后加入固化剂制得聚苯乙烯环氧醚聚氨酯.反应的最佳原料配比为:n(SsPSH):n(EP):n(固化剂):n(催化剂)=1.0:1.0:0.33:0.012,各过程产品经FT-IR、TG、DTG、DTA、DSC、DMA检测,结果表明目标产品韧性好、强度高、耐热性好.
关键词:
磺化聚苯乙烯
,
环氧树脂接技
,
聚苯乙烯环氧醚聚氨酯
,
梳型聚合物
,
热分析
魏平
,
庞浩
,
廖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将聚苯乙烯制成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利用相反转技术,将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制成具有纳米级稳定的水基微乳液,利用磺化聚苯乙烯颗粒内部作为反应场所,引发另一单体丙烯酸丁酯聚合, 制备聚丙烯酸丁酯/磺化聚苯乙烯复合水基微乳液.研究了聚合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通过FI-TR,TEM等分析仪器对体系反应前后的颗粒形态、颗粒大小、分布及结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磺化聚苯乙烯
,
离聚体
,
水基微乳液
,
复合水基微乳液
许晶
,
余建佳
,
袁园
,
王姝姗
,
管蓉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10.04.005
以磺化度为75%的磺化聚苯乙烯(SPS)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按一定的配比共混后浇铸成膜,在程序升温的过程中进行热交联,通过控制不同交联时间得到不同交联密度的交联膜.考察了交联膜的离子交换容量(IEC)、吸水率、溶胀性和尺寸稳定性;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交流阻抗仪对交联膜的表面形貌及电导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交联膜的IEC值略有降低;吸水率和溶胀度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膜表面出现了明显的亲水相和憎水相相分离,且亲水相微区的聚集尺寸和连续性随交联时间的长短而变化;随交联时间的延长,交联膜的电导率值略有下降,但交联后膜的室温电导率仍高于0.01 S/cm.
关键词:
磺化聚苯乙烯
,
聚乙烯醇
,
交联
,
质子交换膜
宋来洲
,
郑秋艳
,
王亚楠
,
刘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热诱导溶液聚合和相转移技术,制备了新型聚偏氟乙烯-磺化聚苯乙烯(PVDF-SPS)质子交换膜.采用X射线衍射光电予能谱(XPS)、环境扫描电镜(ESEM)和红外光谱(FT-IR)对PVDF-SPS质子交换膜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质子膜的吸水率、质子传导率和甲醇渗透系数.结果表明,PVDF-SPS质子膜具有优良的亲水性能,较高的质子传导率和较低的甲醇渗透系数.PVDF-SPS质子交换膜在25℃的质子传导率和甲醇渗透系数分别为2.93×10-2S/cm和8.61×10-8 cm2/s,其质子传导率与甲醇渗透系数比值为3.40×105 S·s/cm3,超过Nafion-117膜的20倍.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
磺化聚苯乙烯
,
热诱导聚合
,
质子交换膜
苏伟梁
,
廖兵
,
黄玉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将聚苯乙烯磺化制成聚苯乙烯离聚体(SPS),利用相反转技术,将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制成具有纳米级稳定的水基微乳液,利用SPS微粒核为反应场所,引发另一单体MMA聚合,制备具有相互缠结结构的PMMA/SPS复合水基微乳液.通过粒度分布仪、透射电镜等分析仪器对体系反应前后粒径形态、大小变化进行了探讨;用DSC仪器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发现体系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关键词:
磺化聚苯乙烯
,
离聚体
,
水基微乳液
,
粒度分布
,
相容性
廖兵
,
丛广民
,
黄玉惠
,
赵树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乙酰磺酸为磺化剂制备磺化度为3mol%~15 mol%的磺化聚苯乙烯(SPS),并加水将SPS乳化成水包油的稳定水基微乳液.研究了SPS溶液的乳化初始浓度、中和方式、离子含量和乳液放置时间对SPS水基微乳液中分散相颗粒尺寸和乳液稳定性的影响,也研究了影响分散相颗粒尺寸分布的因素.
关键词:
磺化聚苯乙烯
,
水基微乳液
,
乳液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