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霞
,
方坤河
,
曾力
硅酸盐通报
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得磷渣粉颗粒群的分布特性,差热失重分析(DTA-TG)测得磷渣粉掺量分别为0%、30%、60%、80%时Ca(OH)2的含量并回归得到磷渣粉掺量与Ca(OH)2含量的计算公式;结合SEM扫描电镜观测到磷渣粉经过180 d龄期的火山灰反应深度以及其与矿渣水化程度的比较,确定磷渣粉的反应率范围;根据磷渣粉中的活性成分SiO2和Al2O3与水泥水化产物Ca(OH)2发生的二次反应程度,来确定水泥基胶凝体系中磷渣粉的最佳理论掺量.结果表明,磷渣粉比表面积为340 m2/kg时,经过180 d龄期侵蚀后,计算得到水泥体系中磷渣粉的最大掺量范围为33.7~65.3%.
关键词:
磷渣粉
,
反应率
,
火山灰活性
,
最佳掺量
戈雪良
,
陆采荣
,
梅国兴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12.030
采用激光粒度仪对比表面积分别为340 m2/kg、420 m2/kg、500 m2/kg的磷渣粉颗粒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理论研究了磷渣粉颗粒分布与水泥胶凝体系3d、28 d、180 d力学性能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不同比表面积的磷渣粉具有不同的颗粒群粒度分布特征,磷渣粉颗粒分布中粒径大于20 μm颗粒与水泥胶凝体系3d、28 d抗折强度负关联、与180 d抗折强度正关联;粒径小于20 μm的磷渣粉颗粒对水泥胶凝体体系各龄期抗压强度均有促进作用,其中1~3μm的颗粒对3d抗压强度促进作用最显著、10~20 μm的颗粒对28 d、180 d抗压强度发展促进显著.
关键词:
磷渣粉
,
颗粒分布
,
水泥胶凝体系
,
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