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静
,
张书政
,
龚克成
材料导报
信息存储用磁性介质的记录面密度的不断提高,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减小磁性颗粒的尺寸.但当磁性粒子减小到一定尺寸后,其磁化方向极易改变(超顺磁性),使所记录的信息丢失,不能再用于磁记录.因此降低磁性颗粒的临界尺寸并提高其热稳定性是信息记录高密度化的关键.就磁记录用磁性颗粒的临界尺寸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磁记录
,
磁性颗粒
,
临界尺寸
,
超顺磁性
,
热稳定性
王文梅
,
孙传尧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7.01.007
采用湿化学方法研究制备纳米稀土铁氧体磁性颗粒,研究纳米稀土铁氧体颗粒制备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如pH和RE3+等对纳米稀土铁氧体颗粒粒径及磁性能的影响;同时对纳米Dy铁氧体颗粒的形貌、粒度分布、晶型结构及磁性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轻稀土对Fe3O4颗粒的磁性有削弱作用,不宜掺杂;重稀土元素掺杂是提高铁氧体磁性颗粒磁性能的有效途径,改善磁性能的强弱顺序为Dy3+>Gd3+>Er3+.制备的Dy铁氧体颗粒的平均粒径为9.6 nm,比饱和磁化强度98.27A·m2·kg-1,具有超顺磁特性.同时讨论了Dy3+在Fe3O4的晶体结构中取代Fe离子增强磁性能的可能形式.
关键词:
铁氧体
,
纳米颗粒
,
磁性颗粒
,
稀土
张晓渝
,
陈亚杰
,
蔡田怡
功能材料
通过制备不同体积含量的MnZn铁氧体磁性颗粒与SiO2非磁绝缘颗粒组成的颗粒复合体.测量了不同频率、不同温度下复合磁介质的有效磁导率μ′与组分的关系,并运用Maxwell-Garnett(MGa或MGb)、Bruggeman(Brug) 、Musal(MU)等有效介质近似(EMA)对实验值进行了拟合和分析,探讨了几种理论模型在磁性颗粒复合体系中的可适性.研究表明:不同频率下各有效介质理论曲线与颗粒复合体有效磁导率μ′的拟合情况基本相同.但是MU模型中相变函数Fam的指数参量m表现为与频率f和温度T相关的函数m(f,T),并且可以得到m与频率f的关系:m(f)=m0f-α.由于MnZn铁氧体超顺磁性颗粒的存在,导致了室温和低温77K时有效介质近似理论与实验值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磁性颗粒
,
复合体
,
有效磁导率
,
有效介质近似
李享
,
杨海滨
材料导报
概述了纳米Fe3O4磁性颗粒的制备工艺:机械球磨法、微乳液法、水热法、微乳-水热法、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共沉淀法、氧化沉淀法、超声沉淀法)、水解法等,归纳了各种制备方法的特点,并对其前景进行了简要评述.
关键词:
纳米材料
,
Fe3O4
,
磁性颗粒
,
制备方法
张姣
,
周廉淇
,
田芳
,
张养军
,
钱小红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2.10019
研究了以不同粒径的磁性颗粒为载体的固定化酶反应器在蛋白质酶解过程中,其粒径大小对团聚、酶解效率和漏切位点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级颗粒的酶负载量为亚微米级的3.5倍左右.但当酶固定量相同时,酶解效率基本相当.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磁性颗粒的粒径后,团聚现象得到明显改善.选择磁性载体粒径为20nm的固定化酶反应器,对其性能进一步考察.结果显示胰蛋白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质量比为1∶1时,即能于1 min内实现快速酶解;当酶解10 min时,其零漏切位点肽段数和蛋白质序列覆盖率基本达到稳定,并明显优于溶液酶解水平.通过对漏切位点的统计分析比较,发现固定化酶解与溶液酶解时的漏切位点规律基本类似.因此,采用不同粒径磁性载体制备的固定化酶反应器均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提供快速、高效的酶解.
关键词:
磁性颗粒
,
固定化酶反应器
,
蛋白质组学
,
蛋白质酶解
成钢
,
吴勇
,
顾正飞
,
成钧
,
郑富强
,
李锐锋
,
邓婷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Pr<,x>(Co<,40>Ag<,60>)<,100-x>颗粒膜.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稀土元素Pr有促进薄膜中溶于Ag中的Co发生相分离的作用,并且在退火过程Ag颗粒的聚集生长具有(111)轴择优取向的颗粒膜;巨磁电阻(GMR)效应测量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小于或等于250℃时,随着Pr含量的增加,薄膜的GMR值先升后降,其峰值出现在x=0.5~1.0处.适量的Pr元素能够增强GMR效应以及提高GMR效应对磁场的灵敏度,GMR效应以及灵敏度的最大值分别为:-14.34%和0.67×10<'-3>(A/m)<'-1>.
关键词:
巨磁电阻效应
,
颗粒膜
,
磁性颗粒
吴旻
,
张秋禹
,
罗正平
,
谢钢
材料导报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磁流变液的性能,并对磁流变液的主要组成成分进行了分类总结,阐述了磁流变液制备的最新发展情况.另外简要介绍了磁流变液应用的方向.
关键词:
磁流变液
,
磁性颗粒
,
载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