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香芸
,
石增敏
,
池波
,
蒲健
,
李箭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40421
用热冲压模具研究了超高强度钢30CrMnSi2Nb热冲压配分工艺,测试了两步法淬火和配分处理工艺对超高强度钢的组织演变和强塑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光学电镜(OM)、扫描电镜(SEM)进行了微观组织观察,用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成形配分工艺可明显提高钢的塑性和强塑积;配分过程中,碳配分和均匀化在几十秒内可完成;残余奥氏体含量是决定淬火马氏体钢塑性的主要控制因素.证实了热冲压淬火和配分工艺是一种可获得超高强度兼具高塑性汽车钢板的新型热成形处理工艺.
关键词:
碳配分
,
热冲压
,
强塑积
,
力学性能
,
残余奥氏体
谢尘
,
周龙梅
,
闵娜
,
吴晓春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11901/1005.3093.2016.380
采用内耗和三维原子探针结合硬度测试研究了深冷处理对高碳高合金工具钢SDC99不同回火温度下组织和碳偏聚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冷处理显著提高工具钢SDC99的硬度,深冷处理试样较淬火试样硬度提高2HRC,深冷处理并200℃回火试样比常规热处理试样硬度提高1.5HRC;深冷处理后碳原子与位错的相互作用增强,内耗的Snoek-K(c)-K(o)ster(SKK)峰强度提高,位错密度增加;深冷处理后碳原子的偏聚程度加剧,淬火、深冷、淬火并200℃回火、深冷并200℃回火试样中富碳相的碳浓度峰值分别为2%、8%、8%和15%(原子分数).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碳配分
,
三维原子探针
,
深冷处理
,
内耗
李志伟
,
欧阳泽宇
,
李雪锋
材料与冶金学报
doi:10.14186/j.cnki.1671-6620.2016.03.011
基于一种低碳硅锰系成分,结合热轧直接淬火配分工艺,开发了一种厚规格热轧直接淬火配分钢,研究了配分过程对实验钢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冲击韧性的影响.用SEM、 XRD、 TEM分析观察材料的微观组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钢抗拉强度为1080~1400 MPa,屈强比为0.6~0.79,强塑积高达28000 MPa%.等温配分钢的低温冲击韧性较动态配分钢更好,并且随着冲击温度的降低,等温配分钢冲击功比动态配分钢下降更慢.实验钢残余奥氏体含量(体积分数)为16%-28%,碳质量分数为1.05%-1.35%.同时等温配分钢较动态配分钢具有更高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和更低的残余奥氏体碳含量.
关键词:
HDQ&P钢
,
碳配分
,
微观组织
,
力学性能
刘艳林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50354
利用Formastor-FⅡ全自动相变仪模拟研究了一种Fe-0.24C-0.3Si-1.0Mn-0.56Cr-0.17Mo(质量分数,%)钢在冷却过程中的碳配分行为及其对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影响,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进行微观组织表征,用X射线衍射法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法测定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结果表明,试验钢分别经末段慢冷和直接快冷工艺冷却后均获得马氏体+残余奥氏体两相组织,其中直接快冷工艺所得马氏体相对杂乱,尺寸较小,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较少;而末段慢冷工艺所得马氏体板条较长,且发生了碳的配分,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较多,以薄膜状分布在马氏体板条间,板条内部含有高密度位错。
关键词:
冷却工艺
,
碳配分
,
马氏体
,
残余奥氏体
陈连生
,
杨栋
,
田亚强
,
宋进英
,
赵远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4.06.019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配分过程中低碳硅锰系Q&P钢的组织演变规律,分析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Q&P钢塑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配分温度在450℃以上和配分时间在200s以上都会使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发生分解,并伴有大量的白色粒状碳化物析出.配分温度和配分时间决定室温下残余奥氏体的含量,配分温度在400℃左右和配分时间在30 s左右,配分过程中残余奥氏体中的碳含量较高,最终稳定到室温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加;残余奥氏体含量随着配分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随配分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延伸率与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
关键词:
Q&P钢
,
残余奥氏体
,
碳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