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松
,
耿林
,
郑镇洙
,
王德尊
,
姚忠凯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0.07.011
研究了液固两相区压缩变形对SiCw/6061Al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变形速率对变形后复合材料中晶须长径比、取向,复合材料组织的均匀性和界面结合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又影响到复合材料的性能.通过分析复合材料高温大变形后的组织和性能确定了复合材料最佳压缩变形工艺.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碳化硅晶须
,
铝
,
压缩
,
应变速率
邵荣丹
,
张文杰
,
顾华志
,
汪厚植
,
杨开保
,
郁书中
,
杨玉富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5.05.003
研究比较了粒度<25 nm的炭黑A、粒度<50 nm的炭黑B及粒度<0.147 mm的鳞片石墨3种炭素原料对铝锆碳滑板材料的性能及微孔结构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中原位生成SiC晶须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炭黑A和炭黑B的粒度细,它们在烧结过程中与硅粉更容易发生反应原位生成SiC晶须;SiC晶须发育良好,填充气孔,使试样中直径d<1μm的微孔数量大大增加,同时提高了试样的强度.因此,添加炭黑A、炭黑B的试样的性能优于添加鳞片石墨的,而以添加炭黑A的最好.
关键词:
铝锆碳滑板
,
炭黑
,
碳化硅晶须
,
微孔
方磊
,
李亚伟
,
金胜利
,
葛山
,
杨开保
,
郁书中
,
马松林
,
许承凤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7.03.006
选用4种不同粒度的硅粉,借助于压汞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硅粉粒度(粒度按A(d50=336.9 μm)、B(d50=123.5 μm)、C(d50=19.5 μm)、D(d50=2.21 μm)依次变小)和含量(分别为1%、3%、5%、7%)对埋炭烧成铝锆碳材料的耐压强度、孔径分布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硅粉粒度和含量影响着材料的耐压强度,随着硅粉含量的增加,材料的耐压强度增大;硅粉粒度减小有利于提高强度,但硅粉粒度太细,强度反而大大降低;2)硅粉粒度和含量控制着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随着硅粉粒度减小,碳化硅晶须生成量增加,其长径比降低,逐渐形成良好网络结构,孔径分布范围也由宽变窄,气孔直径大大降低,但硅粉太细,晶须分布反而稀疏,小气孔的比孔容积也呈增加趋势;加入合适粒度和含量的硅粉还有利于氮化物在材料内部的形成.
关键词:
硅粉粒度
,
铝锆碳
,
孔径分布
,
滑板
,
碳化硅晶须
,
氮化物
许桢
,
戴长虹
,
赵茹
,
宋祖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双重加热法是低成本、大批量合成碳化硅晶须的新技术,合成温度低、合成时间短、生成率高.对以炭黑和二氧化硅微粉为原料、用双重加热法合成碳化硅晶须的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观察了不同合成时间、合成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的碳化硅晶须,揭示出不同工艺参数对合成的碳化硅晶须的产出率,微观形貌、直径和长度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的使用可以加快反应速度,提高碳化硅晶须的生成率,合成过程为VLS.实验中初步得到的最佳经济工艺参数为:Fe2O3的用量为2%,合成时间为1.5 h,合成温度为1250 ℃.此时的该工艺条件下碳化硅晶须的生成率可达80%,晶须平均直径为0.6μm,平均长度为30μm.
关键词:
碳化硅晶须
,
双重加热技术
,
催化剂
,
生成率
姜传海
,
吴建生
,
王德尊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2.01.008
借助图象仪与扫描电镜联机系统,测量压铸态SiCw/6061Al复合材料中的晶须取向分布.基于剪滞后模型及晶须的实际分布情况,分析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不均匀性.采用超声声速法,测量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结果表明,压铸态复合材料中晶须在垂直压铸方向具有一定择优取向性,晶须体积分数越高其择优取向程度越明显,从而造成复合材料各向弹性模量的不均匀性.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吻合.
关键词:
碳化硅晶须
,
铝基复合材料
,
晶须取向
,
弹性模量
,
超声波
夏忠锋
,
王周福
,
王玺堂
,
刘浩
,
马妍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4.04.004
将沥青除去水分后,先后加入1%(w)的硝酸镍和10%(w)的Si 粉进行改性,在通Ar气氛下,分别在900、1000、1100、1200、1300和1400℃下进行炭化处理。借助XRD、FESEM、EDS研究在Ni的催化作用下,炭化温度对硅改性沥青炭化产物物相组成及显微形貌的影响,并探讨SiC晶须的生长机制。结果表明:改性沥青分别在1000、1100、1200、1300和1400℃的Ar气氛下处理后,炭化产物中均有SiC晶须生成,长度为1~6μm,且SiC晶须的生长方式为“顶端生长”,其生长机制符合V-L-S机制。
关键词:
碳化硅晶须
,
改性沥青
,
硅
,
镍
,
催化剂
牛宗伟
,
张建华
,
任升峰
,
李丽
,
徐明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5.01.001
本文用原位复合法合成了纳米HAP/SiCw复合微粉,用热压烧结法制取了HAP/SiCw复合生物陶瓷,并研究了晶须取向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复合材料所受拉应力方向与热压面平行或剪应力方向与热压面垂直时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当所受拉应力方向与热压面垂直或剪应力方向与热压面平行时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差.这一结论对HAP/SiCw复合生物陶瓷的实际应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
碳化硅晶须
,
晶须取向
,
力学性能
李心慰
,
曲殿利
,
李志坚
,
吴锋
,
徐娜
人工晶体学报
以硅溶胶和炭黑为原料,三氧化二铁、硅铁合金为催化剂,研究分析碳化硅晶须的合成条件,催化剂种类对合成碳化硅晶须的影响.用X'pert plus软件对X射线衍射图进行拟合,通过半定量法对试样品相组成进行计算,用SEM对合成的碳化硅晶须进行微观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合成β-SiCw的热力学条件为:T=1823 K时,Pco>0.23×105 Pa;晶须生成量随Fe2O3、Si-Fe加入量增加而增多;Si-Fe加入量为1%时,虽然合成的晶须量少,但生成的B-SiCw直径均匀,为0.1~0.6 μm,长度适中,为1O~50 μm,直晶率达95%.
关键词:
碳化硅晶须
,
热力学
,
合成条件
,
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