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娇
,
张国利
,
邸娥梅
,
安鹏
,
陈光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要研究了作为气液传输管结构层的碳/环氧复合材料,在湿热环境下不同介质中的吸湿特性以及湿热前后力学性能的变化,并结合SEM和动态热力学进一步说明湿热老化对碳/环氧复合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环氧复合材料的吸湿行为符合菲克第二定律;湿热前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下降与吸湿率的增加趋势相对应;扫描电镜及动态力学性能的分析结果显示,湿热环境下水分子的浸入导致基体的膨胀、塑化,界面的脱粘,进而导致复合材料的性能下降.
关键词:
湿热老化
,
吸湿行为
,
力学性能
,
碳/环氧复合材料
谢小林
,
权红英
,
李志鹏
,
王高潮
,
张建超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10.1.016
分别对碳/环氧复合材料进行钻孔和冲击,并测量了钻孔或冲击前后复合材料的电阻,分析了材料电阻变化的机理,建立了复合材料电阻变化计算模型.结果表明,钻孔与冲击都会使复合材料中碳纤维之间接触点(电流截面积)及电荷传导路线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复合材料电阻变化.由钻孔对复合材料电阻影响的计算模型推导的冲击计算模型,能够极大地简化有关冲击对复合材料的影响的计算.根据本文所建立的计算模型可以计算出钻孔与冲击引起的复合材料电阻变化率,且与实验测量值相吻合.
关键词:
碳/环氧复合材料
,
钻孔
,
冲击
,
电阻变化
,
计算模型
谢小林
,
廖嘉
,
范红青
,
王高潮
,
权红英
,
李志鹏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9.03.021
利用超声F扫描方法检测了经不同能量冲击后的碳/环氧复合材料层合板,并测量了复合材料冲击前后电阻.结合冲击能量、电阻变化、超声F扫描图像综合分析了冲击后碳/环氧复合材料的状况.结果表明,超声F扫描能够确定碳/环氧复合材料冲击损伤能量阈值;不同能量的冲击都会使碳/环氧复合材料的电阻发生变化,但只有大于能量阈值的冲击才会在复合材料中产生损伤;超声F扫描提高了基于电阻变化判断复合材料是否损伤的准确性.
关键词:
碳/环氧复合材料
,
层合板
,
超声F扫描
,
冲击损伤-电阻变化
高禹
,
杨德庄
,
何世禹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4.05.013
分别测量了经不同次数单向真空热循环试验(93~413 K,10-5Pa)后M40J/5228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层剪强度,研究了真空热循环对M40J/环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真空热循环次数的增加,90°和0°拉伸强度下降,并分别于48次和40次真空热循环后趋于平缓.弯曲强度随着真空热循环次数的增加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平缓的特征,而层剪强度变化不大.90°和0°拉伸强度的变化与界面脱粘程度密切相关.弯曲强度变化主要反映真空热循环时树脂基体后续固化效应的影响.层剪强度变化是界面脱粘与树脂基体后续固化两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碳/环氧复合材料
,
真空热循环
,
力学性能
,
断口
高禹
,
李志君
,
杨德庄
,
何世禹
,
覃耀春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4.06.019
对单向M40J/5228A复合材料进行了真空热循环试验(93~413 K,10-5Pa).分别测试了经不同次数真空热循环后材料的质损率及线膨胀系数.通过所建二维细观损伤模型分析了真空热循环次数对材料线膨胀系数曲线影响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随真空热循环次数的增加,质损率增大,并经约48次真空热循环后趋于平缓;横向线膨胀系数随温度升高而线性增大,真空热循环次数对其没有影响;纵向线膨胀系数在原始状态时随温度升高而线性减小,经113次真空热循环后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非线性特征,真空热循环次数对纵向线膨胀系数的影响,与界面脱粘程度和残余应力的消除密切相关.
关键词:
碳/环氧复合材料
,
真空热循环
,
质损率
,
线膨胀系数
赵建设
,
李仲平
,
樊锐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04.05.008
针对碳/环氧复合材料进行了钻孔技术、尤其是高速钻孔技术的研究,紧密结合工程应用的现状,对钻削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进给量是影响钻削力的主导因素,进给量越大,钻削力越大;进给量越小,钻削力越小.转速、钻尖直径及材料厚度对钻削力也有一定影响,但控制进给量是控制钻削力的最有效措施.
关键词:
碳/环氧复合材料
,
高速钻孔
,
钻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