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志红
,
李成宇
,
吴昊
,
苏锵
中国稀土学报
Dy3+离子在可见光范围内的两个主发射分别起源于4F9/2→6H15/2的蓝光和4F9/2→6H13/2的黄光.4F9/2→6H13/2属于超灵敏跃迁,跃迁几率强烈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两种跃迁的分支比随离子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通过高温熔融的方法制备一系列Dy2O3掺杂的ZnO-B2O3-P2O5玻璃,并计算了Dy3+离子发光的黄、蓝强度比和色坐标.结果表明:随着ZnO百分含量的增加,P2O5百分含量的减小,Dy3+离子发光的黄、蓝强度比减小,同时色坐标趋于白光;而B2O3的作用居中.进一步的研究发现,B2O3在玻璃中的存在方式[BO3]和[BO4]对Dy3+离子发光的黄、蓝强度比的作用不同.[BO3]使Dy3+离子发光的黄、蓝强度比增大,[BO4]则相反.通过固体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的测试,表明所研究的三元系ZnO-B2O2-P2O5玻璃样品,由于P2O5的含量较高,B2O3基本以[BO4]四面体为结构单元.因此Dy3+发光的黄、蓝比与玻璃的组成及百分含量之间存在着上述规律性.
关键词:
氧化镝
,
发光
,
结构
,
硼磷酸盐玻璃
,
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