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芳
,
郭增昌
,
王汝敏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6.12.002
为了充分地了解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硫化物(BTESPT)水溶胶和膜层的形成过程及结构变化,采用傅立叶反射吸收红外光谱(FTIR-RA)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分析,对沉积在YL12铝合金表面的BTESPT水溶胶膜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解时间和固化工艺对膜层的组分和结构有显著影响,高温固化形成膜层的电化学阻抗比室温陈化形成膜层的阻抗更高,并且室温预陈化后的膜层在非腐蚀性水溶液中需进一步陈化才能提高膜层的致密性和均匀性.
关键词:
硅烷化处理
,
铝合金
,
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硫化物
,
电化学阻抗分析
单凤君
,
齐国超
,
刘常升
,
王双红
材料保护
为提高硅烷处理膜的防护性能,采用掺杂硝酸铈硅烷处理热镀锌钢板。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电子能谱(XPS)、加速腐蚀试验和动电位极化曲线对掺杂硝酸铈硅烷处理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杂硝酸铈的硅烷处理膜均匀、致密、完整,无明显微裂纹,膜中含有Zn,O,C,Ce,Si,S等元素;与铬酸盐膜和未掺杂硅烷处理膜相比,掺杂硝酸铈硅烷处理膜的耐蚀性能明显提高。
关键词:
硅烷化处理
,
硝酸铈
,
热镀锌钢板
,
膜的组成
,
耐蚀性能
乔丽英
,
何聪
,
谈安强
,
况新亮
,
高家诚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09.001
近年来,提高镁合金这一绿色结构工程材料的耐蚀性研究成为焦点,而硅烷化处理作为金属防腐领域新型的环保、节能、低排放、低成本的处理技术,已逐渐应用于镁合金的表面防腐.综述镁合金表面硅烷化处理的机理、硅烷膜的制备方法、硅烷膜性能的影响因素及改性方法,分析硅烷化处理在镁合金表面防腐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镁合金
,
表面处理
,
硅烷化处理
,
耐蚀性
王芳
,
王茜
,
王亚斌
,
刘俊俊
功能材料
通过电化学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制备6-N,N-二丁基胺-1,3,5-三嗪-2,4-二硫醉单盐(DBN)的纳米聚合薄膜(PDB),然后采用自组装技术对铝合金表面PDB膜进行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化处理,形成疏水性的高分子纳米复合薄膜(CPDB).通过循环伏安法解释了DBN在铝合金表面的反应及PDB的生长过程,同时分析了CPDB膜的形成机理.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测量仪对铝合金表面薄膜的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DB膜形成后铝合金表面的接触角从未镀膜的89.90上升到124.30,CPDB膜形成后接触角达135.80; SEM和XPS测定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在铝合金表面获得均匀致密的高分子纳米复合薄膜.
关键词:
铝合金
,
6-N,N-二丁基胺-1,3,5-三嗪-2,4-二硫醇单盐
,
电化学聚合
,
硅烷化处理
,
纳米复合薄膜
林震
,
羡小超
,
谭世语
表面技术
采用双(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和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的混合体系,对冷轧钢表面进行硅烷化处理,通过监测硅烷水解液在不同水解时间的pH值和电导率,研究其稳定性能,并研究了硅烷含量和水解溶剂中乙醇的含量对所制备硅烷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硅烷体系的水解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当混合硅烷含量为2%,水解溶剂中乙醇含量为20%时,所制备硅烷膜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且满足工业应用要求.
关键词:
双(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
,
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
,
冷轧钢
,
硅烷化处理
,
耐腐蚀性能
胡吉明
,
刘倞
,
张金涛
,
张鉴清
,
曹楚南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4.11.013
通过极化曲线与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技术对LY12铝合金表面形成的BTSE硅烷膜在NaCl溶液中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硅烷膜的存在,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增大了铝合金的耐蚀性,另一方面并不影响合金电极在腐蚀介质中的电极动力学.这意味着BTSE膜对侵蚀粒子仅起到阻挡层的作用.提出了硅烷化试样在测试溶液中的合理等效电路,并对EIS数据进行了拟合.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硅烷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其中采用电极体系的极化电阻(由EIS拟合得出)来量化硅烷膜的耐蚀性.文中还对各因素对膜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硅烷化处理
,
BTSE
,
LY12铝合金
,
防腐蚀
胡吉明
,
刘倞
,
张金涛
,
张鉴清
,
曹楚南
金属学报
通过极化曲线与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技术对LY12铝合金表面形成的BTSE硅烷膜在NaCl溶液中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硅烷膜的存在,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增大了铝合金的耐蚀性, 另一方面并不影响合金电极在腐蚀介质中的电极动力学. 这意味着BTSE膜对侵蚀粒子仅起到阻挡层的作用. 提出了硅烷化试样在测试溶液中的合理等效电路, 并对EIS数据进行了拟合.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硅烷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 其中采用电极体系的极化电阻(由EIS拟合得出)来量化硅烷膜的耐蚀性. 文中还对各因素对膜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硅烷化处理
,
null
,
null
张琳琳
,
王修春
,
牛玉超
,
伊希斌
,
潘喜庆
,
王金伟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5.05.003
目的:对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化改性铝合金的工艺进行优化,在不影响膜层性能的前提下,创新性降低乙醇含量,以满足工业化生产中安全、低成本的需求。方法采用单因素变量法,研究硅烷溶液中硅烷和乙醇的浓度、固化温度及固化时间等因素对硅烷膜耐蚀性的影响,由此确定最佳配方工艺,并分析硅烷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及疏水性。结果采用硅烷、去离子水、乙醇体积比为5:55:40的硅烷溶液,涂膜后,在180℃下加热40 min,能得到较完整均匀、耐蚀性较好的硅烷膜,膜层由C,O,Si等元素组成。硅烷浓度对硅烷膜的耐蚀性及表面接触角影响较大,在最佳工艺下获得的硅烷膜表面接触角可达70.2°。结论硅烷膜对铝合金基体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保护基体免受腐蚀。
关键词:
铝合金
,
硅烷化处理
,
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