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以四乙基氢氧化铵-四甲基氯化铵为模板剂水热法合成UZM-5沸石

刘艳 , 李英霞 , 李建伟 , 陈标华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0.91237

以四乙基氢氧化铵(TEAOH)-四甲基氯化铵(TMACI)为复合模板剂,采用静态水热法合成了UZM-5沸石.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合成条件对UZM-5沸石的生长和晶化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热重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SiO2:(0.16~0.5)Al2O3:(0.4~1.0)TEAOH:(0.06~0.13)TMACl:20H2O的初始反应物摩尔比条件下,均能获得结晶良好的UZM-5沸石.适宜的晶化温度为403~423 K,过高的晶化温度将导致无定形产物的生成.当以硅溶胶为硅源时,晶化只需2 d,而以硅酸或硅胶为硅源时则分别需要4 d和5 d,过长的晶化时间导致杂晶方钠石的生成.Na+的存在容易导致UZM-9沸石的生成,影响产物的相选择性.

关键词: UZM-5沸石 , UZM-9沸石 , 四乙基氢氧化铵 , 四甲基氯化铵 , 水热法 , 硅源 , 钠离子

磁性核壳型Fe3 O4@SiO2的制备及表征?

丁冰晶 , 范立维 , 林兆宇 , 吴正国 , 吕迪 , 卢泽湘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以偏硅酸钠为硅源,采用沉淀法将Fe3 O4颗粒包覆在SiO2中,制备了磁性核壳型Fe3 O4@SiO2。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盐酸滴加时间和偏硅酸钠浓度对样品包覆率的影响,并对样品的物相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偏硅酸钠可作为制备磁性核壳型Fe3 O4@SiO2材料的硅源;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2h、盐酸滴加时间2h、偏硅酸钠浓度0.2mol·L-1,此时样品包覆率接近100%;SiO2对Fe3 O4形成了有效包覆,但存在团聚现象。

关键词: 制备 , 磁性 , Fe3O4SiO2 , 硅源

高比例扬迪粉烧结优化试验研究

武轶 , 黄发元 , 金俊 , 闫媛媛 , 夏征宇 , 熊德怀

钢铁研究

介绍了扬迪粉(YD粉)烧结配矿优化试验情况及不同硅源对高YD粉配比烧结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具有高孔隙度的YD矿替代B粉、C粉和E粉后,混合料水分应适当提高,以改善混匀制粒效果.因原料装料密度降低,使原始料层透气性得到改善,烧结生产率得到提高,烧结矿还原性略有改善,T<,D>-T<,S>区间和T<,D>-T<,m>区间均呈现变窄趋势,这有利于改善高炉透气性和降低焦比,但烧结矿TI和成品率呈下降趋势,固体燃耗略有升高.当YD粉配比增加到30%时,不同的硅源对烧结指标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YD粉 , 烧结 , 配矿 , 硅源

晶化起始物料对合成镁碱沸石膜的影响及其渗透分离性能的研究

刘垚 , 孙国锋 , 王金渠 , 鲁金明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9.04.005

采用二次水热合成法,在大孔的α-Al2O3载体上合成了连续致密的镁碱沸石膜.采用XRD,SEM以及单组分气体渗透试验对所合成的膜进行表征,并研究了不同晶化起始物料对合成镁碱沸石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使用十八水硫酸铝作为固定的铝源,研究不同硅源的影响时,使用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很难在载体表面形成连续的镁碱沸石膜,而使用水玻璃和硅溶胶作为硅源合成出的膜则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致密性;当改变铝源时,单质铝和氯化铝无法合成镁碱沸石膜或无法合成纯的镁碱沸石膜,而使用硫酸铝、铝酸钠和异丙醇铝则可以合成纯的镁碱沸石膜.并且,合成的膜的致密性存在差异,按所合成的镁碱沸石膜的致密性由好到坏的顺序所采用的铝源分别为:十八水硫酸铝,异丙醇铝,铝酸钠.

关键词: 镁碱沸石膜 , 硅源 , 铝源 , 渗透分离性能

小麦秆和Si源制备絮状Si-BiVO4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杨长秀 , 王敏 , 牛超 , 董占军 , 王前武 , 郑浩岩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柠檬酸络合溶胶-凝胶法,以小麦秆为模板和硅源制备Si-BiVO4光催化材料(WS-Si-BiVO4).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对样品进行微观结构和机理的分析.并在模拟可见光(卤素灯)照射下,通过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来评价WS-Si-BiVO4光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小麦秆的微观结构为弯曲褶皱的纤维絮状,以小麦秆为模板制备的系列WS-Si-BiVO4均成功复制了小麦秆的纤维絮状,有利于增大样品的比表面积;且小麦秆中含有一定量的Si,在煅烧过程中部分Si以Si4的形式掺杂进入BiVO4,取代部分V5+,使得样品中氧空位增多;以小麦秆为模板制备的系列WS-Si-BiVO4没有改变纯BiVO4的晶型,均为单斜白钨矿型;而且晶体粒径较纯BiVO4小,表面较为光滑,颗粒形状较为规整;可见光光照50 min时,WS-Si-BiVO4样品对甲基橙的脱色率达71.52%,较纯BiVO4(35.43%)提高了36.09%,其原因主要是BiVO4复制了小麦秆的纤维絮状、晶体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氧空位增大、带隙宽度小等.

关键词: 小麦秸秆 , 硅源 , BiVO4 , 光催化剂 , 甲基橙

不同硅源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研究进展

王妮 , 任洪波

材料导报

硅源作为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前驱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获得结构完整、性能优良的二氧化硅气凝胶以及构建满足不同应用需求的二氧化硅气凝胶至关重要.考察了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所用的单一硅源、复合硅源以及功能性硅源对气凝胶的形貌及物理性能的影响,并对3类不同硅源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硅源 , 溶胶-凝胶 , 二氧化硅 , 气凝胶

硅源对纳米A型沸石结构及形貌的影响

白璞 , 刘艳娜 , 梅丽宝 , 孙彦琳

硅酸盐通报

分别以硅溶胶和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A型沸石.研究了不同硅源对纳米A型沸石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应用X射线衍射仪(XRD)、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激光粒度分布仪(DL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使用硅溶胶作为硅源的产物结晶度较高,Si/Al=1.37,颗粒粒径分布为140~ 460 nm;而使用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的产物结晶度较低,Si/Al=1.15,颗粒粒径分布为60~150 nm.

关键词: 纳米级A型沸石 , 硅源 , 结晶度 , 硅铝比 , 粒度分布

硅源对植物纤维制备SiC纤维的影响

袁文玉 , 成来飞 , 武恒 , 刘永胜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40376

将植物纤维转化为陶瓷是一种新型的、极具发展潜力的多孔陶瓷制备方法.本研究探索了将植物纤维转化为多孔SiC纤维的方法,并分析了硅源对其反应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密度效应,气相硅陶瓷化相比液相而言,具有更慢的反应速率,表面所含的杂质也更少,而且具有更可控的反应过程、更高的力学强度等优势.不同种类的硅源对反应速率、反应所需温度和产物的晶粒尺寸都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SiO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硅源物质.

关键词: 植物纤维 , SiC纤维 , 多孔陶瓷 , 硅源

类蛭石结构纳米层状硅酸盐材料的水热法合成

刘义 , 王军华 , 郝斌 , 闫世友 , 陈朝阳

硅酸盐通报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类蛭石结构的纳米层状硅酸盐材料,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硅源对材料结构及形貌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类蛭石纳米层状硅酸盐材料的结构影响较大,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材料的结晶程度越来越高,当温度升高到340℃时,材料出现分层现象并产生水合铝硅酸钠杂质;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材料的结晶程度得到提高,片层尺寸逐渐增大,但是当反应时间延长到36 h,材料中开始出现杂质;硅源对材料的结构影响较小,但是对其晶体结晶程度影响较大。通过实验分析得出最佳反应温度为300℃,最佳反应时间为24 h,最佳硅源为气相法二氧化硅。

关键词: 类蛭石 , 水热法 , 层状硅酸盐 , 反应温度 , 反应时间 , 硅源

硅源与磷源对合成SAPO-34分子筛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郭红 , 赵增典 , 高晓亮 , 李文秀 , 梁荣海

硅酸盐通报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小晶粒SAPO-34分子筛,主要考察了不同硅源(硅溶胶,二氧化硅纳米粉和正硅酸乙酯)和磷源(磷酸,多聚磷酸)对合成SAPO-34分子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合成液配比为1.0 Al2O3∶2.0 P2O5∶0.6 SiO2∶4.0 TEAOH∶105.0 H2O以及晶化温度为180 ℃晶化时间为48 h的条件下,二氧化硅纳米粉是较为理想的硅源,所合成的SAPO-34分子筛具有较高的结晶度,晶体呈现典型的立方体结构,晶粒大小为300 nm左右;而将多聚磷酸取代磷酸作为磷源后可以有效缩短合成时间至36 h,同时晶型由立方体结构转变为片状结构,但晶粒增大至为500 nm左右.

关键词: SAPO-34分子筛 , 硅源 , 磷源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