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新
,
周莉英
,
唐成润
钢铁
对高炉铁水硅含量预报的统计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神经网络方法加统计方法的综合模型三种预报模型作了对比,结果表明:用神经网络方法和统计模型综合预报的效果较好,离线模型预报结果±0.1命中率达到86.67%,为高炉铁水硅含量预报引入神经网络方法的实现提供了实例。
关键词:
高炉
,
硅含量
,
预报
,
神经网络
,
统计模型
蔡明晖
,
丁桦
,
张建苏
,
唐正友
,
王卫卫
钢铁
通过TMCP工艺实验,研究了Si、Mn含量对低碳Si-Mn钢显微组织,力学及成形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铁索体/贝氏体双相钢(FB钢)在扩孔过程中的裂纹形成及扩展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增加Si含量,实验钢中等轴铁素体的体积分数增加,扩孔性能得到改善;而增加Mn含量,实验钢的强度和韧性显著提高,但塑性和扩孔性能有所下降.FB钢中的裂纹扩展主要是以微孔聚集机制进行,当遇到贝氏体时,裂纹通过铁素体-贝氏体相界面并剪断铁素体进行扩展.合理选择Si、Mn含量和TMCP工艺参数,可以获得690 MPa级的经济型热轧FB高扩孔钢,扩孔率达到了95%,综合性能较好.
关键词:
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
,
硅含量
,
锰含量
,
裂纹扩展
,
成形性能
付江
,
韩伟健
,
叶丽
,
胡继东
,
赵彤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09.04.005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硅含量的聚硅乙炔树脂,研究了硅含量对其耐热性能的影响.采用GPC、1H-NMR和29Si-NMR对树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运用DSC、TGA等对其热稳定性及高温抗氧化性进行了初步表征.TGA测试结果表明具有不同硅含量的树脂固化物在氮气中的残重率无明显差异,均在81%~85%;而在空气气氛中,树脂的残重率随着硅含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从51%提高到67%,表明硅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改善树脂的抗氧化性能.对于本体系硅含量的增加也伴随着Si-H键含量的增加,降低树脂固化温度,增大固化放热量.
关键词:
聚硅乙炔
,
硅含量
,
耐高温
,
抗氧化
张军红
,
金永龙
,
沈峰满
,
苏小利
钢铁研究学报
高炉铁水的硅含量是描述铁水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在出铁之前了解铁水中硅含量的高低,建立预测模型是必要的.结合遗传算法(GA)和BP神经网络,建立了优化的GA-BP预测分析模型,从某高炉选取生产数据进行学习和预测.运行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当要求绝对误差为±0.05时,命中率可达70%;绝对误差为±0.08时,命中率可达92.3%.同时,应用该模型分析回归了高炉风量、热风压力、富氧量与铁间料批数等参数与铁水硅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其结果与高炉冶炼理论基本吻合,可为高炉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
遗传算法
,
BP神经网络
,
硅含量
,
预测
高恒蛟
,
陈秀娟
,
封小鹏
,
高君玲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燃烧合成-热处理工艺制备热电材料β-FeSi2,研究了Cu掺杂和不同的硅含量对β-FeSi2相变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合成的铁硅间化合物的相组成及其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掺杂0.5 at%的Cu在热处理过程中能提高共析反应(α→β+Si)的反应进程,完全地将α-Fe2Si5转变为β-FeSi2,形成P型半导体.在混料阶段按Fe∶Si=1∶3的原子比例制备β-FeSi2,XRD分析表明,过量的Si单质提高了Si+ε→β的相转变过程,很大程度上能够消除ε相,增加β-FeSi2的含量.
关键词:
热处理工艺
,
Cu掺杂
,
硅含量
,
β-FeSi2
,
相转变
魏耀武
,
李楠
,
柯昌明
,
蔡鄂汉
,
许聚良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7.05.005
以电熔镁砂、碳化硅和铝粉为主要原料,采用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以等静压(200 MPa)压制成坩埚,自然养生24 h后于230℃保温24 h热处理.随后在坩埚中加入5 kg的IF钢和120 g保护渣,然后放入感应炉中加热至1 600℃至钢水熔化,分别冶炼30 min、60min、90 min、120 min和180 min后各取1份钢样,化验钢样中的硅含量,并对试验后试样与钢水的反应层进行XRD、SEM和EDAS分析.结果表明:耐火材料和钢液反应层中MgO-CaO-SiO2液相的形成有利于降低材料中SiC对钢水的增Si作用,而铝粉的加入会促进MgO-SiC材料中的SiC向钢中溶解.
关键词:
MgO-SiC材料
,
IF钢
,
硅含量
,
铝粉
谢灵杰
,
高小强
,
郑忠
,
龙平
,
韩以楠
,
郝秀平
钢铁研究学报
研究了高炉铁水硅含量自组织经验进化预测模型中的模式量化问题.在模式量化方案中,采用高炉过程变量时间序列数据的均值、梯度值和波动值作为数据的特征量来进行特征提取,将可预测率、命中率、趋势命中率等判据用于评判预测效果,并用天津铁厂1号高炉的过程数据进行了离线检验.结果表明:基于过程变量的特征提取方法可用于具有均匀时间间隔的高炉过程数据的特征提取.正确运用该方法可使铁水硅含量自组织预测模型的预测命中率提高10 %左右.
关键词:
高炉
,
铁水
,
硅含量
,
预测
,
特征提取
,
模式量化
刘贵昌
,
鲁强
,
王立达
,
王随林
材料保护
铝硅合金用作烟气冷凝器基材具有良好的前景,目前对其在烟气冷凝液q-的腐蚀行为研究不多。通过扫描电镜、电子能谱、金相显微镜、极化曲线、交流阻抗和全浸腐蚀试验考察了不同硅含量的铝硅合金在60℃烟气冷凝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铝硅舍金在60℃的烟气冷凝液中主要发生点蚀,硅含量较低(小于共晶点12.5%)时,铝硅合金容易在晶间发生局部腐蚀;硅含量较高(大于共晶点12.5%)时,共晶体逐渐减少,块状初晶硅大量析出,加剧了铝硅合金的局部腐蚀;Si含量为13%时,铝硅合金中形成较多的纤维状共晶体(仅+Si)并均匀分布在铝基中,其耐孔蚀性能最强,这种铝硅合金可用作烟气冷凝换热器基材。
关键词:
耐烟气冷凝液腐蚀
,
硅含量
,
铝硅合金
,
腐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