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飞
,
戴慧平
,
郭鹏宗
,
连峰
,
刘栋
,
吴浩
玻璃钢/复合材料
考查了不同表面处理工艺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及层面、断面形貌的影响.通过材料实验机测得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评价不同电导率对复合材料ILSS的影响.结果表明,12ms/cm是表面处理工艺中电导率的较优选择;碳纤维的层间剪切强度随电量的变化符合“层进式物化双效模型”;制备高层间剪切强度碳纤维和复合材料时,较优的电解质是NaOH,较优的电解液浓度为2%,较优的电量为10C/g;本工艺条件下制得的SYT49碳纤维层面形貌与东丽T700G碳纤维相似.
关键词:
表面处理
,
电导率
,
拉伸强度
,
层间剪切强度
,
界面形貌
,
碳纤维
,
复合材料
卢绍平
,
杨红梅
,
俞建树
,
毛端
,
朱勇
,
王健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3.02.024
采用室温固相复合技术制备Ag/Cu复合材料.利用拉力试验仪、扫描电镜、能谱仪等设备对Ag/Cu复合材料的剥离力、界面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g/Cu复合材料随着轧制变形量提高,界面的剥离力逐渐增大,在轧制变形量75%时结合牢固.复合轧制结合方式符合裂纹机制.
关键词:
复合轧制
,
变形量
,
剥离力
,
界面形貌
王方
,
张玉文
,
鲁雄刚
,
丁伟中
功能材料
采用纯铜钎料用于透氧膜与不锈钢支撑体之间的封接,测试了纯铜钎料、透氧膜与不锈钢支撑体三者的热膨胀系数,研究了透氧膜与纯铜钎料在空气中钎焊后封接界面的形貌,以及钎焊接头在氧化/还原双重气氛下的密封性和稳定性.结果显示,在30~1000℃范围内,三者的热膨胀系数比较接近.封接后纯铜钎料与透氧膜连接界面无裂纹等缺陷,在透氧膜一侧生成一层由Cu扩散所致的厚度约为350μm的反应层.875℃透氧10h封接部位没有泄漏发生,透氧膜一侧的反应层厚度基本不变.
关键词:
纯铜钎料
,
透氧膜
,
封接
,
界面形貌
于海平
,
范治松
,
赵岩
,
李春峰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11951/j.issn.1005-0299.20150301
为探索紫铜-碳钢磁脉冲焊接( MPW)接头界面形貌等微观特征,本文进行了T2紫铜管和50#钢管的磁脉冲焊接试验,在电压11 kV、径向间隙2.2 mm、重叠面积比3/4的条件下,获得了T2铜管-50#钢管冶金连接接头.通过光学金相、SEM/EDS、显微硬度和纳米压痕试验,重点研究了接头界面形貌、基体元素扩散和硬度分布.结果表明:接头由未焊合区、波状界面结合区、平直界面结合区等特征区域构成,连接区长度达到5 mm;波状结合区界面波长约为60μm,波峰幅值高约20μm;平直界面结合区基体元素扩散区(过渡区)宽度约2μm,而在波状界面结合区,扩散区宽度可达6μm;接头铜侧硬度相对初始值提高50%,最高硬度值出现在靠近界面的50号钢侧,而界面硬度介于两种母材之间.
关键词:
磁脉冲焊接
,
铜/钢
,
界面形貌
,
力学性能
雷文
,
任超
,
杨涛
,
金晓明
玻璃钢/复合材料
doi:10.3969/j.issn.1003-0999.2007.05.008
本文以氢氧化钠(NaOH)溶液处理苎麻布,采用模压工艺制备不饱和聚酯(UP)树脂/苎麻布复合材料,研究碱液处理对苎麻布、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表面、界面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适当碱液处理后,苎麻布的拉伸断裂强力及拉伸断裂伸长率均增加,苎麻布的表面形貌更加光滑蓬松,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及弯曲强度均下降,但冲击强度及弯曲模量得到提高.30wt%NaOH溶液处理可使复合材料的弯曲模量达到最大值,166.38MPa,比未经碱液处理所制得复合材料的弯曲弹性模量提高了110%.碱处理后,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上纤维被树脂紧紧包裹,纤维裸露拔出现象远不如未处理复合材料那样明显.
关键词:
不饱和聚酯树脂
,
苎麻布
,
复合材料
,
氢氧化钠溶液
,
力学性能
,
界面形貌
柳和生
,
邓小珍
,
黄益宾
,
黄兴元
,
赖家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将气体简化为广义牛顿流体,并作为单独一层,针对矩形气辅共挤口模,建立了三维粘弹有限元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气体压力对气辅共挤成型界面形貌的影响及形成稳定气垫层所需最小气体压力与气垫层厚度和熔体流率的关系.研究表明,当稳定气垫层形成后,随着气压力或气垫层厚度的增大,共挤制品挤出胀大率减小,粘性包围程度增大;形成稳定气垫层所需的最小气体压力随气垫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熔体流率的增大而增大.
关键词:
气辅共挤
,
气垫层
,
牛顿流体
,
界面形貌
,
数值模拟
郭太明
,
李晨希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3.05.019
固液界面通常为规则界面, 但有时为不规则界面,如倾斜枝晶、退化枝晶和海藻状晶体界面.以琥珀腈为研究对象,用设计的定向凝固实验体系, 研究了不同温度梯度和界面生长速度对固液界面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界面生长速度一定时,增加温度梯度界面由倾斜枝晶逐渐转变为退化枝晶,最终成为海藻状晶体;温度梯度一定时,降低界面生长速度界面会发生类似的变化.温度梯度和界面生长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界面可以从一种生长方式变为另一种方式,如可以从海藻状晶体连续地变为倾斜枝晶.在某些条件下,海藻状晶体和倾斜枝晶可能同时出现在界面上,并竞相生长.退化枝晶界面处于动态变化中,二次枝晶臂不断地改变着生长方向.
关键词:
凝固
,
定向凝固
,
界面形貌
,
不规则界面
吕娟
,
赵麦群
,
康晶
,
吕海霞
,
佟玉飞
金属功能材料
利用扫描电镜及万能材料实验机研究了Sn-9Zn/Cu钎焊接头的界面形貌及Sn-9Zn焊料微合金化前后钎焊接头的剪切性能变化.结果表明,Sn-9Zn/Cu界面金属间化合物为Cu5Zn8,界面层呈平整的锯齿状.由于焊接时没有保护气氛,以致Sn-9Zn氧化而使剪切性能变差,而同时添加微量RE和Ag或RE和Al元素后剪切强度大幅度增高,尤其是添加0.025%RE和0.3%Ag时剪切强度可提高46.47%,同时添加元素后剪切断口韧性断裂趋势增大.
关键词:
无铅焊料
,
界面形貌
,
剪切性能
,
微合金化
梁方
,
竺培显
,
周生刚
,
周亚平
,
马会宇
材料研究学报
选取Ⅰ (50% Pb-50%Sn)、Ⅱ (35%Pb-60%Sn-5%Zn)两种合金焊料,采用热浸镀的方法在钢表面覆镀媒介金属,用过渡液相扩散焊接技术将镀膜钢板与铅板进行焊合,制备铅/钢层状复合材料.借助SEM,XRD等手段对样品的界面形貌及生成相进行了测试,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四探针法等手段分别对试样的物理及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铅/钢层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良好.与传统铅阳极样品比较,优化工艺参数制得的铅/钢层状复合阳极样品的电极电位分别负移120 mV和180 mV,催化活性明显提高.两种铅/钢层状复合材料电阻率下降了28%-40%.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铅/钢层状复合材料
,
低熔点合金
,
界面形貌
,
阳极材料
李瑛
,
宋光铃
,
林海潮
,
曹楚南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3969/j.issn.1002-6495.1999.04.002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在微观尺度观察腐蚀界面形貌特征.发现pH=11的1 mol/L NaCl水溶液中,金属镁表面形成块状氧化物,但微观尺度上氧化膜厚度不均,阳极化后块状氧化物尺度变小,保护作用降低,导致镁金属溶解出现负差数效应.金属镁在0.5 mol/L Na2SO4 和1 mol/L NaCl两种介质中都产生负差数效应,但氧化膜结构不同,负差数效应强弱有别.
关键词:
高纯镁
,
负差数效应
,
界面形貌
,
S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