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鹏
,
刘启斌
,
彭烁
,
金红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提出了一种CO2近零排放的太阳能与生物质能互补发电系统,采用槽式太阳能集热与生物质能补燃有机结合的方式,工质水首先经过油水换热器,通过导热油间接吸收太阳能转变为370℃蒸汽,再通过生物质补燃转变为535℃蒸汽后进入蒸汽轮机组膨胀作功.模拟并分析了两种典型方案的热力学性能,设计工况下方案一系统出功为135.07MW,发电效率为30.93%,方案二系统出功为152.03MW,发电效率为29.59%.新系统有效解决了槽式太阳能单独热发电热效率低和生物质单独发电电站规模小的问题,为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太阳能
,
生物质能
,
互补系统
,
热力性能
李洪强
,
曹艳峰
,
唐志华
,
蔡博
,
金红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针对生物质能独特的碳氢结构特点以及现有生物质能应用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化学能、物理能梯级利用为基础的控制CO2排放的多功能系统集成原则,即:化学能、物理能梯级利用原则,化学势能梯级利用以及分步转化原则,能量释放、迁移与CO2控制一体化原则。并且基于这些原则给出了控制CO2排放的多功能系统集成典型思维流程。在本文中提出一个生物质一天然气:互补的控制CO2排放的甲醇一动力串联型的多功能系统。采用商用流程模拟软件aspenplus完成系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多功能系统采用了双原料互补,适度重整反应机制,适度甲醇合成,分级转化合成气,系统层面控制CO2等,不仅实现了2O%的CO2减排,同时在相同的化工产品与动力输出情况下可以节省原料输入5%-12%。该系统体现了本文所提出的控制CO2排放的多功能系统集成原则,为生物质以及天然气的更高效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生物质能
,
多功能系统
,
CO2减排
,
化学能/物理能梯级利用
李洪强
,
洪慧
,
金红光
,
蔡睿贤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提出一个基于生物质气化的甲醇-动力多联产系统.该系统突出特色在于取消了变换过程,取消重整过程,并且适度循环未反应合成气,通过耦合化工与动力过程实现化学能的组分对口、分级转化以及物理能梯级利用原则.通过对系统分析(火用)结果表明,该系统与分产系统(独立甲醇生产系统,生物质气化联合循环)相比,节能高达10个百分点,该系统为生物质未来应用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关键词:
生物质能
,
甲醇
,
绿色能源
,
多联产系统
,
EUD分析
徐建龙
,
刘子龙
,
徐春华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0.08.001
辽宁天利金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00余万元,对原供热系统进行改造.通过余热回收机组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物质能,满足了公司冬季生产及生活供暖,提高了可再生能源使用效率,降低企业能源成本,改善了周边的环境质量.该回收机组环保、节能、运行可靠,年节约成本约83万元,减少CO2排放量约2300t,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关键词:
余热
,
生物质能
,
低碳
,
天利公司
易维明
,
柏雪源
,
修双宁
,
李志合
,
王丽红
工程热物理学报
生物质快速热裂解技术是实现生物质液化的重要手段.研究在闪速加热条件下(达到104 K/s)生物质的热挥发特性对于热裂解装置的设计非常重要.在等离子体加热的层流炉上对于几种典型的生物质材料,包括玉米秸秆、麦秸、稻壳、椰子壳等,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它们热挥发的活化能、反应频率因子等.研究发现,在闪速加热条件下,生物质热挥发的动力学参数与升温速率无关.
关键词:
生物质能
,
热解
,
挥发特性
曲余玲
,
毛艳丽
,
景馨
,
李博
上海金属
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将生物质能应用于钢铁生产,将有效降低钢铁企业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生物质能在钢铁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生物质能替代化石能源应用于钢铁生产是完全可行的.
关键词:
生物质能
,
钢铁生产
,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