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恕
,
梁振华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1.02.004
本文采用化学键方法对卤化物及硫卤玻璃的化学键特性进行了探讨。所有的玻璃组成均可分为3类:硬质玻璃组分,如氟化物;软质玻璃组分,如溴化物、碘化物、硫系化物;中间玻璃组分,如氯化物。具有高正电荷,小离子半径的阳离子适合形成硬质玻璃,而那些低氧化态、大离子半径的阳离子则适合于形成软质玻璃。导致硬质玻璃组分与软质玻璃组分具有不同“赠-受”键的原因是这两种玻璃组分具有不同的聚合机理,玻璃结构中簇间化学键力平衡和热能(温度)平衡也得到了讨论。
关键词:
玻璃形成
,
化学键
,
卤化物
,
硫系玻璃
倪亚茹
,
陆春华
,
崔运国
,
孟献丰
,
许仲梓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4.05.005
为了研究高掺杂稀土情况下B2O3-SiO2-Al2O3体系玻璃的成玻璃性能,玻璃受到不同的化学溶液侵蚀时的抗腐蚀能力,及其腐蚀的机理与规律.通过采用扩张选点方法,探讨了的玻璃的形成区域图;采用UV3101-PC型分光光度仪,DTA和粉末失重法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玻璃的化学稳定性.通过比较不同的H+浓度,不同场强的稀土离子,以及玻璃表面覆盖层等影响因素对玻璃化学腐蚀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BSA玻璃具有较好的玻璃形成能力;化学侵蚀过程中由于稀土离子的氢氧化物扩散与H+离子交换作用会影响玻璃化学侵蚀程度,因此玻璃耐酸性最差,耐碱性最好;稀土离子的场强越大,玻璃的抗腐蚀能力越强,化学稳定性越好;随着时间的延长由于玻璃表面产生了覆盖层,从而使得玻璃的溶解速率减缓.
关键词:
玻璃形成
,
化学稳定性
,
侵蚀机理
,
氧化镝
,
覆盖层
陈玮
,
程继健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1999.01.004
为了探索新的透红外材料,本文研究了As2Se3-AsTe-CuI系统玻璃的形成区,制备了一系列不同AsTe和CuI含量的玻璃. 研究表明:该系统玻璃的形成范围相当大,As2Se3-AsTe二元系统可以任何比例形成玻璃,As2Se3-CuI和AsTe-CuI二元系统, 当CuI含量分别达70和40mol%时,仍可形成稳定的玻璃, 直径在20mm厚度在50mm以上的玻璃样品很容易得到. 研究了部分玻璃样品的远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该系统玻璃的结构单元主要是:[As(SeTe)3-xIx] (x=0~3)、[As2Te4]和[CuI4],随玻璃的成分不同,这些结构单元的相对比例也不同,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该系统玻璃的结构模型.
关键词:
硫系卤化物玻璃
,
玻璃形成
,
玻璃结构
,
红外透射材料
曹国喜
,
范有余
,
胡和方
,
干福熹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3.03.004
以10MgF2-20CaF2-10SrF2-10BaF2-15YF3-35AlF3(摩尔百分数)氟铝酸盐玻璃为基本组成,在玻璃中引入不同含量的ZrF4,同时对其它组成进行适当调整,制得了厚度8mm无可见析晶的氟化物玻璃.利用差热分析(DTA)技术研究了ZrF4对玻璃形成能力和玻璃析晶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的ZrF4可以提高玻璃的抗失透能力,过量的ZrF4会降低玻璃形成能力; ZrF4的最佳含量范围为7.3~11.4mol%.根据测得的玻璃的红外透过光谱显示,该玻璃具有良好的透红外光性能.
关键词:
氟化物玻璃
,
差热分析
,
玻璃形成
,
析晶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