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新
,
陈听宽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对垂直上升光管中环状流流动沸腾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以液膜紊流的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为基础,推导了环状流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获得了流动沸腾换热系数的预测模型,并对该预测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将预测的换热系数同实验值作了比较.
关键词:
流动沸腾
,
环状流
,
液滴卷吸
,
预测模型
赵建福
,
陈文学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利用双重小波包分解算法,对微重力气液两相环状流界面波特性进行了分析,将实验测量到的环状液膜厚度信号分解成相干分量和非相干分量,并对相干信号与非相干信号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描述微重力气液两相环状流界面波特性参数.
关键词:
微重力
,
气液两相流
,
小波包
,
界面波
,
环状流
安刚
,
王补宣
,
李俊明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提出了微圆管内环状流凝结换热的分析模型,考虑了重力、汽液界面剪切力、表面张力以及界面凝结热阻的作用.文中主要研究凝结换热过程中重力、入口蒸汽Re数及外壁面温度的影响.模拟的结果表明,重力对微圆管流动凝结换热的影响非常小,可被忽略;凝结液的排除主要依赖于汽液界面的剪切应力作用,使Nu随蒸汽进口Re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冷却外壁面的温度对凝结换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Nu将随外壁面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关键词:
微圆管
,
流动凝结
,
环状流
,
数值模拟
王跃社
,
秦真鹏
,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以水平微圆管内气液两相环状流气液界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重力、表面张力和界面剪切力对环状流液膜厚度的影响,重点考虑Rayleigh不稳定性对气液界面的依存关系,得到了不同管径和气核直径变化时不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并分析拟合了最危险波长和气核直径的关联式,为后续建立高热流密度条件下微通道内强化传热理论模型奠定基础.
关键词:
微圆管
,
环状流
,
气液界面
,
不稳定性
白博峰
,
黄蓉
,
郭烈锦
,
肖泽军
工程热物理学报
根据环形管内流动与传热的特点,重新定义了环形管的水力直径和热周直径,基于圆管环状流CHF解析模型,得到了环形管内环状流临界热负荷解析模型.该模型可以预测环形管内沸腾两相流环状流时在不同加热方式下发生的临界热负荷,加热方式包括有内侧加热、外侧加热、两侧同时加热等.数值预测结果与文献数据比较表明本文的解析模型在P=0.57~15.01 MPa,G=198~3789.5 kgm-2s-1,xc=0.068~0.855,L/Dhe=19.3~539.5范围内预测良好.
关键词:
环形管
,
临界热流密度
,
环状流
王跃社
,
白博峰
,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提出了基于气液环状流的水平螺旋微肋管内沸腾传热理论预测模型.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假设环状流液膜是由基底液膜和叠加扰动波液膜单元组成,将无量纲准则数Fr0=G/[gdeρv(ρl-ρv)]0.5作为汽液两相流环状流理论模型的判据建立的模型理论预测值与已由的四种不同结构的微肋管、三种有机工质下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Fr0>4.0时,提出的环状流预测值理论值或者和预测值符合得较好,或者大幅度改善了原有分层流模型的预测效果,充分说明了提出的环状流理论模型的合理性.
关键词:
微肋管
,
环状流
,
沸腾传热
梁法春
,
王栋
,
林宗虎
工程热物理学报
实验三通型分配器主管侧壁均匀分布8个直径为3.5 mm小孔,主管中的气液混合物不是直接进入侧支管,而是通过安装在主管外壁上的环室进入侧支管.在水平管空气一水实验台上进行了实验,发现与传统三通型分配器分配特性不同,液相会优先进入侧支管,从而侧支管干度小于主管.建立了相分离预测模型,认为对于环状流,液相主要来自于穿过小孔上方的液膜,而气相根据小孔两侧阻力进行分配.模型预测值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最大误差为7.24%.
关键词:
环状流
,
三通
,
相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