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祥锋
,
潘一山
,
李忠华
材料导报
几何尺寸和物性参数对铝硅闭孔泡沫材料动态力学性能影响较大.消除材料自身尺寸效应的影响,采用落锤冲击实验方法对不同几何尺寸和物性参数的泡沫材料进行冲击实验,研究几何尺寸和物性参数对材料冲击吸能特性的影响.冲击实验结果表明:(1)材料几何高度增加,冲击作用下应变值减小,吸能量却有减小趋势,说明材料几何高度增大,极易产生材料孔壁破裂或整体失稳破坏,造成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能力降低,立方体试件高宽比在1.0~1.5之间为宜,圆柱体试件高宽比为1.0~2.0时缓冲吸能作用发挥较好;(2)随着材料直径增大,抗压强度值增加,且峰值后降低幅值减小,应变值逐渐减小,说明材料直径的增加提高了抗压强度值,增强了材料抗冲击能力,但直径增加有一定界限,圆柱和立方体高宽比为1.0左右为宜;(3)材料密度越大,抗压强度值也越高,但峰值后的突降也越大;材料乳隙度越大,抗压强度值越小,材料易产生破坏,抗冲击能力也较低;材料孔径增大,抗压强度值降低,但变形量增加,受冲击载荷作用影响较大;(4)对比结果得到冲击吸能效果良好的泡沫材料合理物性参数,密度为0.35~0.70g/cm3,孔隙度为65%~87%,孔径为1.0~4.0mm.
关键词:
几何尺寸
,
物性参数
,
闭孔泡沫材料
,
冲击实验
,
吸能特性
霍元平
,
王军锋
,
毛文龙
,
王泽
,
左子文
工程热物理学报
为探讨荷电液滴的变形机理,对滴状模式下荷电液滴的脉动变形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综合考虑毛细管经、荷电电压及液滴的物性参数,采用带有显微变焦镜头的高速数码相机对荷电液滴进行了微距拍摄,并结合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荷电液滴的脉动变形问题.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增加,液滴的最大变形率逐渐增大,但其脉动变形周期却逐步减小.对于导电性液体,电导率对荷电液滴的变形率及脉动周期影响微弱.表面张力与荷电液滴的最大变形率呈反比,与其脉动变形周期呈正比.
关键词:
荷电液滴
,
物性参数
,
变形率
,
高速数码
罗礼平
,
张利嵩
玻璃钢/复合材料
玻璃钢复合材料主要成分为玻璃纤维和树脂,其制品在受热状态下会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相应的物性参数也随之会有较大变化,进而影响材料结构内部的温度分布;对其受热状态下的变化过程进行研究,给出相应的物性参数变化模型;制备玻璃钢试样进行风洞条件下的烧蚀试验,测量试样背面温升,与应用物性参数变化模型进行的仿真计算结果较为吻合,表明模型构建符合工程实际.
关键词:
玻璃钢
,
受热状态
,
物性参数
,
模型构建
梁作俭
,
许庆彦
,
李俊涛
,
李世琼
,
张继
,
柳百成
,
仲增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γ-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成形工艺是材料成形领域的前沿领域和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水冷铜坩埚真空感应凝壳技术和熔模型壳离心浇注的铸造方法制备γ-TiAl增压涡轮,通过改善冒口工艺获得了健全的γ-TiAl涡轮铸件,分析了γ-TiAl增压涡轮的凝固过程和收缩缺陷产生原因.结果表明,增大冒口与铸件的模数之差以及冒口与铸件的体积之比有利于减少及消除涡轮铸件的收缩缺陷.为给数值模拟研究提供热物性参数,针对涡轮铸件用钛铝合金,实验测试了合金的热膨胀系数、比热和热导率等物性参数,其与温度的关系分别为:αl=8.10651+0.0073T-2.97619E-6T2;CP=668.28158-0.013T+1.11905E-4T2;λ=19.82252-0.02781T+6.51497E-5T2-3.21096E-8T3.
关键词:
γ-TiAl
,
熔模铸造
,
增压涡轮
,
收缩缺陷
,
物性参数
贺继林
,
蒙元明
,
王特
,
王小飞
玻璃钢/复合材料
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成型过程形成的残余应力是影响材料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复合材料固化过程建立了基于复合材料物性参数时变特性的复合材料固化过程的三维多场耦合计算模型.该模型包含经典的热-化学模型、树脂固化动力学模型、残余应力模型;在此基础上将材料物性参数时变特性引入多场耦合计算模型中,模型计算结果通过与文献中实验结果比较,验证所建立的固化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AS4/3501-6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固化残余应变应力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固化过程中残余应变/应力的变化规律,分析工艺参数对应力应变的影响.通过与光纤光栅应变试验比较,验证其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可以很好地仿真复合材料固化过程;温度、树脂体积分数、铺层角度对层合板应力/应变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为正相关关系,其中树脂的体积分数影响最为显著.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残余应变/应力
,
多场耦合
,
物性参数
,
光纤光栅实验
杨健
,
阮晓明
,
王睿之
,
祝凯
,
李成斌
,
范正洁
连铸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5-4006.20160008
通过对中、高锰钢铸锭低倍组织、导热系数及显微组织进行研究,为中、高锰钢连铸工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表明,中、高锰钢的导热系数较低,在凝固过程中易形成粗大柱状晶.中锰钢w[Mn]=3.35%时,显微组织为贝氏体;w[Mn]=5.82%时,显微组织为马氏体.随w[Mn]增大,高锰钢显微组织中奥氏体相的比例增大,最终形成奥氏体单相组织.
关键词:
中高锰钢
,
连铸
,
凝固组织
,
物性参数